康松平
摘 要:計算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據很大一部分領域,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面對社會生活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已成為教師的重點工作,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數學教師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但是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將結合數學教學特點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簡單談一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措施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經說過:“所有比較確定的知識,都必須從計算開始”,計算題作為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計算結果的準確率、計算速度的快慢等。所以,教師應該及時分析出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根據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的發展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不斷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具體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理”與“則”的結合
“理”即是指算理,“則”即是指法則,算理與法則是學生進行計算的依據,換言之就是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該如何去計算。學生學會計算方法的關鍵在于對算理與法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生不僅要知道該怎么去進行計算,也要了解這樣計算的原因是什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其實就是加強學生對算理和法則的理解。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形成時期,他們比較喜歡直觀、生動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將有關的法則以及算理知識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出來,以便于學生理解。比如,數學中小數點知識的學習,通過多項教學實踐研究,我們發現學生在進行小數點知識計算時,往往會在計算過程中漏掉小數點,導致最后的結果出錯,針對于此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豎式計算,不管這道題的難易程度如何都要求學生列出相應的豎式,比如,2+1.3,列出其豎式可以很明確地看出小數點所在的位置,這樣進行計算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標出小數點的,提高計算結果的準確率。
二、“算”與“用”的結合
“算”即是指計算,“用”即是指運用,將計算的理論性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數學本就是一門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學習數學在某些方面來說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生活水平,可以讓學生在社會中更好地進行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將數學計算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計算水平有待提高,教師需要選擇小學生熟悉的事物對其進行鍛煉,比如,超市購買商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場“角色扮演”活動,請一名學生扮演收銀員,一名學生扮演消費者,設置以下情景:扮演消費者的這名學生需要購買一個筆記本、一只鉛筆和一個橡皮,其中筆記本5元,鉛筆1元,橡皮0.5元,他一共付了1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是最常見的加減問題,讓扮演收銀員的學生進行計算,并體現出其計算過程,將有以下解法:10-5-1-0.5;10-(5+1+0.5)等,以此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鍛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引導學生為了快速得到計算結果而不斷去探索簡便的計算方法,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此外,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探究某種事物或者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可以說是求知的起點,是培養人們思維和能力的內在動力。從小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了興趣,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提高。
三、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出現計算錯誤并不是因為沒有掌握計算算法,而是沒有良好的計算習慣,比如,計算時點錯小數點、抄寫公式時寫錯數字、看錯加減號、計算后不檢查等。我們都知道數學的學習過程是極其講究“細致”的,不僅要求學生手到,還要求學生心到、口到、眼到,只要認真地投入到計算的過程中,計算結果的準確率才會提高,計算速度也會加快。為此,教師需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首先,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正確審題是保證正確做題的前提,學生只有在經過認真審題之后,才有可能進行有效的計算。比如,列豎式計算時看看自己是否將各位數對齊,計算符號是否寫對等。其次,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在草稿紙上計算的習慣,草稿紙是學生進行計算的有效輔助工具,雖然草稿紙并不是展示自己計算結果的最終版面,但是草稿紙的運用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學生在使用草稿紙進行計算時應該保持紙面整潔、有條理性,可以讓自己看清楚草稿紙上所寫的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此外,整潔有序的草稿紙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檢查。最后,教師需要督促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沒有人是可以保證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對做過的題進行檢查可以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讓學生明白自己曾在計算過程中犯過哪些錯誤,總結出自己的常錯點與易錯點,進而提高計算過程中有關這些“錯點”方面的警覺性,以避免重復出錯。
除上面三點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小學生口算能力的訓練,口算是考查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最好的方式,口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擁有著強大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對計算法則的熟練掌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學習內容進行隨機出題讓學生進行口算,以沒有板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以及對于數字的敏感度,與此同時,緊張有序的口算訓練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環節,計算能力作為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其學習過程是需要長時期的不斷堅持以及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計算的樂趣,以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學習計算的熱情,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文蘭.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低年級計算能力的培養.發展導報,2019年(07).
[2]郭世杰.談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學周刊,2016年(03).
[3]王者靜.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學周刊,2016年.
[4]溫彥斌.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學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