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丹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重要組成部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至關重大的地位,是語文教學中的中心部分之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應用讀寫融入的教學實踐模式能夠增強同學們的閱讀及寫作能力。把閱讀與寫作從事有機融合使用,能夠增強同學們的語文各方面綜合素養,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控寫作的技巧,在寫作中加深對文章的把控,促進同學們的全面有效拓展。本文旨在探討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閱讀教學;教學思考
隨著人們對教育要求越來越高,各項教育改革逐漸推進。小學語文作為小學學習中的重點科 目,其中,閱讀教學 對小學語文學習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根據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要求,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辦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閱讀課文的關 鍵信息掌握,對其進行消化理解之后就可以轉化為自已的知識儲備,進而利用寫作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這兩個方面的互相合 作,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口語、文字表達水平,對綜合閱讀能力會有一個較好的提升。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問題較為突出,制約著小學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這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語文閱讀教學理論基礎不牢,致使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在傳統語文教學理念中,閱讀教學是長期受到忽視的項目,近年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漸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缺乏理論基礎,盲目跟隨教學改革浪潮,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語文閱讀教學未能形成理論體系,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
2.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模糊不清,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我國諸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隨意教學,想到哪就講到哪,隨意性太強,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低下。
3.“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瑣的分析多,把一個原本好好的整體搞得支離破碎,作用不大;板書多,老師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大板,學生忙于做筆記,老師講得一點兒也聽不進去;不必要的提問多,使有限的時間耗費在問答當中,而學生所得甚少;而學生潛心讀書的時間少。
二、讀寫結合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就是閱讀與寫作。由此可知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至關重大的部分。在教學中把閱讀和寫作能夠融入是增強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底蘊途徑。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始終作為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這也是教學中的重點。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增強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吃透的越來越深刻。對學生從事寫作訓練能夠加強同學們的語言表示能力。讓學生通過訓練連續的認同和吸收知識。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聯絡,互相之間是有聯絡的。通過寫作能夠增強同學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學生增強寫作程度的核心因素。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兩者結合,充分發揮讀寫結合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能夠清楚地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對文章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概括,同樣在寫作教學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先列出文章的具體提綱,再進行寫作,從而保證文章的連貫性。
三、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積極進行歸納并撰寫讀后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應鼓勵小學生積極進行歸納并撰寫讀后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概括,同樣在寫作教學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先列出文章的具體提綱,再進行寫作,從而保證文章的連貫性。
讀后感是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后產生情感波動的具體體現,也是學生對文章中某一人物的解讀或對某一事件的深層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要為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的書籍,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學生針對自己閱讀的書籍寫讀后感,教師再給學生進行點評,并與學生一起探討交流閱讀后的收獲,讓學生了解閱讀的真正意義。最終在教師的影響下,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名著,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一方面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寫作的表達方式或者人物描寫手法;另一方面讓學生走進故事人物的內心,體驗他們的世界。
(二)深刻地理解文章并進行仿寫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深刻地理解并進行改寫或仿寫,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教材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小學生的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世界。首先,教師在教學期間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然后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某一人物的故事進行續寫,或者對課文內容進行仿寫、改寫,在仿寫改寫中,學生就會認真的研究文章的寫作方法,或者認真研究人物的特點,學生在進一步研究期間思考的比較多,學生有思考就有收獲,學生在寫作期間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進行寫作,然后教師讓學生對自己寫作的內容進行再次體會,并幫助學生體驗寫作與閱讀之間的聯系。比如:在仿寫或改寫《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改寫或者仿寫,通過《我的母親》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蘊含著的作者懷念母親與懷念祖國的深厚情感,學生可以改寫原文,也可以仿寫,表現從一個人或一件事抒發更多真摯的情感。總之讓學生體會寫作的魅力。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日記寫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應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日記寫作,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都是非常豐富的,寫日記不僅僅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是對生活進行記錄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能將生活中的趣事、傷心事以及一切發生在身邊的事物記錄下來,這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學習以及生活的情感體驗,而且還可以為語文閱讀的學習積累一些有用的素材,這是一種培養學生養成優良學習與生活習慣的方法。寫日記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被學生當成了一種學習任務,他們往往在完成這一任務時顯得非常被動,因此,所寫的日記內容一般會缺乏真實的感想,這樣就無法體現寫日記的主要價值。學生如果在寫記時只是以流水賬的記錄方式來應對老師的檢查,這并不能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加強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訓練,將寫日記的作用與價值發揮起來,以此來提升閱讀教學的具體效果。例如,在上到《黃山奇松》這課時,通過課文的教學目標來讓學生進行日記的寫作,因為此課文主要描述了黃山松樹美麗的奇觀,通過學習此課文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時趁熱打鐵地布置一篇日記能有效提升學生情感的表達,讓學生在課后觀賞家鄉的山水,并記錄在日記當中,以此來表達對家鄉山水的熱愛,這能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作者的情感。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小學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學校及教師重視的教學內容,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寫作能力,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技巧與寫作方法,從而對文章的深層含義進行思考與探索,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盧聰勇.讀中學寫, 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好家長, 2017 (7) .
[2]鄭蕾.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 (小學) , 2017 (3) .
[3]馮強松.學淺談小學語文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 2013, (9) .
[4]蘇嬿.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一體有效策略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