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傳蓉
摘 要:在英語的教學中,聽說讀寫都是教學的內容,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全面學習和發展。目前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處在“啞巴英語”階段,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重視口語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口語習慣;樹立信心
一、我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口語訓練
面對中高考制度,很多教師都將學生的應試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將口語能力拋在一邊。口語訓練課被改成知識點訓練課,甚至很多教師認為口語訓練浪費時間,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數沒有直接的影響,即使不訓練,也能通過簡單的口語測試。而英語口語測試成績盡管被納入到中考考分,但考試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對一般學生來說都能通過。這樣的現狀,導致學生幾乎都學習的是“啞巴”英語,只會寫、不會說。
2. “恐講心理”的影響
很多學生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口語訓練,缺少表達的應變能力,因此害怕講英語。他們怕開口、怕出錯,更怕其他人的嘲笑。這種心理導致學生在口語表達時顯得緊張,甚至從不開口。
3. 缺乏英語口語表達的環境
口語訓練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但在現實教學中除了課堂上的英語口語學習環境,很少有說英語的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創設開放自由的英語表達環境,將學生置于一個需要用口語交際的語境之中,培養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表達的能力。
二、以學生為出發點,關注學生變化
一切教育設計和教育行為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興趣的形成。但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有偏差,盲目追求教學形式而沒有把握問題的實質,學生的興趣只停留在表面,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有激情的教師始終關注著學生,以機智幽默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引導,始終注意保持這課堂的魅力,關注著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一節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一堂課上下來,學生是輕松愉快的,而且是樂于學習的。
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每次進入課堂之前,筆者都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先讓自己興奮起來,帶著微笑走進教室,大聲地向學生們問候 “Happy every day. ” “Everything goes very well.”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起來了。接著開始的提問順利進行,在愉快而充滿競爭的游戲導入中學生們既快樂地學到了知識,又證實了自己的能力。語言的美麗和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走進英語學習的殿堂。
三、培養良好的英語口語習慣,實現口語交際化
初中英語口語交際化教學要求學生從基礎口語知識學起,養成良好的英語口語交際基礎,為進一步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根基。初中英語口語交際化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口語基礎知識訓練要從閱讀開始,只有讀好英語單詞或者是英語文章,才能為進一步的說好英語創造條件。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糾正學生的發音,并且將英語閱讀過程中要注意的音調、語氣、節奏等方面的問題清楚地告知學生,提高學生的注意。學生在掌握好良好的英語發音和朗讀能力后,才能進一步地掌握良好的口語交流水平。但是練習英語朗讀和發音的過程會比較單調和乏味,學生可能會對英語口語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地創新和豐富教學策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打下英語口語學習的基礎。
四、創造開口實踐機會,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英語口語只有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培養起來,為此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作為一種語言,英語的本質是交際。我們應明確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氛圍,設計大量的、高密度的口語練習,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提高交際能力。提高口語能力的最大障礙是:學生靦腆、愛面子,開口講英語信心不足,怕出錯誤,怕人笑話。
我們英語教師要特別注意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交流情境,消除其緊張心理,這樣學生才敢開口講英語;關愛那些基礎較差或膽小的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在課堂上對學生交際練習,不要過于糾纏一些細小的語法錯誤,以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要多表揚學生取得的進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進一步說好英語的動力。
情景是指外語交際的環境氛圍。語言是在情景中表達其意義的,情景是揭示語言所表達意義的基本因素之一。現代英語強調情景教學。外語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要通過各種社會情景理解和掌握語言所包含的意義,從而達到為交際運用語言的目的。為了讓學生練習英語口語,英語課堂教學中,可營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課堂生活化,把學生置于一個切實可行、恰如其分的英語語言情景之中,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平臺。例如我在口語教學中采取以下做法:
(1)課前匯報三分鐘。每天安排一名學生匯報。匯報內容廣泛,如:天氣、個人喜好、班級成員缺席及原因;溫馨提示等等。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話題來說。很多學生在這三分鐘內表現得相當精彩。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大量開展Pairwork及Groupwork的活動。學生在模仿原對話的時候還可以發揮想象力編新的對話,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口語訓練中來。通過訓練,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針對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開展“百家爭鳴”,適時地引入競爭機制。
(4)開展“英語角”活動,搭建讓學生主動參與英語交際的橋梁。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訓練的機會,教師給每個學生起一個英文名字,師生間見面、問候,教師帶頭用英語寒喧等等。
創設良好的英語情景,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英語的存在。平時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實踐中鍛煉口語,讓每個學生能說、想說英語。而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不斷提高又能促進教師的進步,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養和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認識到它的成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情景對話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1】任立立,楊艷玲.淺談初中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考試周刊,2013.11
【2】許佳.探析初中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考試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