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烏日且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占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擔當著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大多任務。因此,加強語文閱讀教學,是落實新課標目標,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重要策略。但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閱讀教學不是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而是在為“應試”埋單,走的是“學以求分”路線。在踐行新課標與推進新課改的今天,我們如何讓閱讀教學“做好份內之事”,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上賣力,那就是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為此努力的的創新之舉。基于此,在本文中我結合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閱讀是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方向,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習閱讀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閱讀教學認識
觀念決定行動,要從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我們就必須轉變觀念,提高閱讀教學認訓。我們要知道,閱讀是解決所有語文問題的核心,這是由閱讀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閱讀伴隨人的終身,閱讀活動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可以不寫作,但卻無法不閱讀。新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表述的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思維能力的過程,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寫作教學是通過一篇篇課文貫穿其中,正是通過閱讀教學,讓孩子們學會生字,理解字意,學會習作。語文教學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而閱讀教學是個性化教學,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不能以一種定勢的理解方式和統一的標準來教學,要靈活、變通的去教學。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知識點,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因此,閱讀教學應該通過各種方法、途徑為學生創設條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大膽創新,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具備時代需要的語文素養。
二、堅持大語文教學觀,實施開放式閱讀教學
閱讀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平臺,光憑課本學習的那點知識,是不能達成拓展學生視野的目的。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具有大語文教學觀,堅持課內導課外,課內授方法,課外強實踐的的語文教學理念,才能達成閱讀教學擔當的諸多任務。為此,我們要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形成大語文教育的良好氛圍,立足課內,面向課外;立足課堂,面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充實學生的語言材料,拓寬學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基礎。比如,課堂上的朗誦除了齊讀、分組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迸發出來,配合美妙的背景音樂,使朗讀更富有感情。在課外閱讀中,開展各種課外閱讀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對各種活動評選,促進學生閱讀,定期引領學生去圖書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并讓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錄手冊,摘抄自己讀過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句,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三、讀寫有機結合,促進言語表達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如教學《觀潮》一課之前,我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喜愛贊美之情。借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這樣持之以恒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四、激發閱讀興趣,創設主動閱讀心境
閱讀需要氛圍。這種氛圍,不僅是安靜的閱讀環境和“我要讀” 良好的閱讀風氣,還需要“我想讀”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心境。安靜的閱讀環境是對外界而言,這個很好解決。多年實踐告訴我們,閱讀興趣所趨形成的閱讀心境最重要,只有有了閱讀的心境,我們才有可能進入閱讀佳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策略來給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內心學習的潛在動力。良好的心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自由聯想,思路敏捷,語言順暢,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機 , 通過創設情境,設置懸念, 啟發設問,游戲活動等形式,誘發學生主動閱讀的最佳心境。
五、更新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進,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到課堂,并得到了廣泛應用。小學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平臺, 與多媒體結緣整合已是首當其沖。我們知道,由于其具有強大功能, 能豐富呈現方式,拓展學習渠道,還能降低知識學習難度,是傳統手段不可比擬的,特別是它能為把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可以說,多媒體的運用給現代課堂注入了許多鮮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為形象,使課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進學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太陽》一課時,我們可將徐徐上升、慢慢降落的太陽展現在學生面前,消除孩子們的距離感。太陽的知識、以及與地球的關系這些抽象的概念也通過動畫來演示再現。在網絡營造出的虛擬情景中,學生不再對課文中的科學說明感到乏味,會興趣盎然地閱讀,主動汲取所需要的知識。當然,現代的多媒體還能網絡資源引進課堂,實現網絡背景下的教學環境,更能發揮閱讀拓展見識,增加閱讀面,提高閱讀收獲的作用。
總之,加強語文閱讀教學,達成新課標要求,是我們教師的目標,也是我們所有努力的的行為追求。教學中,我們要創新策略,把良好的“教”化為有效的“育”,能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語文素養支撐,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永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6(02).
[2]朱艷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大科技,2015(21).
[3]田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
[4]翁秋治.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華夏教師,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