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坤
[摘要]目的:分析CT室存在的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的采取。方法:將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我院進行CT檢查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5例。在對照組中采取常規的CT室護理方法,觀察組在采取常規護理方法的同時進行CT室安全教育和相關預防措施的教育。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的狀況和患者的滿意度。結果:由數據分析,得出結果,不論是在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的狀況還是對護理的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二者之間具有較大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進行檢查前的護理中對患者采取CT室安全教育和相關的防范對策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CT檢查室護理中運用推廣。
[關鍵詞]CT室護理,安全因素,防范對策,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6-0002-01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醫療器械的發展,CT檢查對于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該項檢查具有操作簡單、檢查的速度和準確性比較高和較為安全等優點,在醫學檢查上被廣泛采用。現如今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多為CT檢查的工作人員進行帶來了一定壓力的同時也增加了CT室護理的風險,存在一些安全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及早做出防范特進行本研究。筆者選擇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我院進行CT檢查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我院進行CT檢查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63例,所有患者年齡在15-73歲。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5例。觀察組7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齡在17-73歲之間;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齡在15-70歲之間。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全程知情并簽署相關同意書。
1.2方法對照組患者中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對基礎護理安全的因素的教育,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對有可能產生的安全因素進行講解和培訓;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安撫患者的情緒,將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注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1.3判斷指標將患者檢查后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和患者對檢查護理的滿意度作為參考指標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判斷。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展業的數據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專業的分析與計算,二者之間的差異更加直觀清晰,所得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從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來看,觀察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6.67%,對照組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概率為16.00%,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從患者的滿意程度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的例數共有71例(滿意32例,比較滿意39例),總滿意度為94.67%,對照組滿意的患者共59例(滿意27例,比較滿意32例),總滿意度為78.67%。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CT檢查是判斷患者疾病狀況的主要方式之一,準確的檢查結果可以幫助主治醫生判斷患者病癥對癥下藥,間接減少患者的痛苦,尤其是一些病情較重的病人。要想進一步減少CT室護理中的安全因素提高質量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加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件進行防范,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嗍。所以,在進行檢查前的護理中采取CT室安全教育和相關的防范對策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CT檢查室護理中運用推廣。E101E668-78D8-43F6-B815-0481059F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