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紅
摘要:綜述結腸造口的護理體會,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造口袋,加強造口周圍皮膚護理及生活護理,預防造口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結腸造口? 護理? 體會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占全身癌癥的第二位,50%~60%的直腸癌患者需要做永久性結腸造口術[1]。我國累積造口患者數超過100萬,每年造口患者約10萬[2]。結腸造瘺口改變了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長期或終生應用腸造瘺袋,這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其心理和生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而,加強結腸造瘺口的護理,指導患者良好的適應腸造瘺,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對48例結腸造口術后患者的護理和隨訪幫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行腹壁結腸造口術的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齡52歲—81歲。通過加強結腸造口護理,全組病人均未發生結腸感染、壞死等嚴重并發癥,且均能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達到完全自理的目的。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因素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由于排便方式的改變,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特別是在術后早期,很多患者不愿意面對自己的造口[3],患者會產生對造口不接受、自卑、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對造口的護理。年輕患者在面臨癌癥威脅的同時,還要在心理上接受造口,容易出現自我形象紊亂的心理問題[4]。因此護理人員要充分的認識到病人的心理特點,細心觀察病人,耐心細致的向病人及家屬普及、解釋相關疾病,讓病人及家屬對疾病有充分的認識,消除恐慌心理,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使其充分認識到在良好的護理下人工肛門不會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
2.2 造瘺口護理:①造口的觀察:腸造口黏膜的正常顏色紅色或粉紅色,造口的顏色灰白或暗,嚴密觀察,及時處理。②造口周圍皮膚的護理:回腸造口開放后,大量稀便流出,造口有糞便時要用軟布或軟手紙輕輕擦掉,并用溫水清洗造口周圍皮膚。如皮膚有破潰等現象,應及時洗,撒上造口護膚粉,再用棉棒將多余的造口粉清除以免影響造口袋的粘貼效果。皮膚不平坦需用防漏膏填平。每次更換袋時要保證粘貼皮膚干燥、粘貼牢靠。
2.3 飲食護理:進食時掌握少食多餐的原則,進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蔬菜、水果,注意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及水分的補充。少進有異味、產氣多和有惡臭的食物,如蔥、蒜、豆類。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發生腹瀉。
2.4 并發癥的護理:造瘺口的并發癥主要有造瘺口周圍炎癥、造瘺口水腫、造瘺口狹窄、便秘及造瘺口壞死等。造瘺周圍口炎癥注意保持造口清潔,及時更換造瘺口袋,避免造瘺袋泄漏污染皮膚。早期造瘺口水腫可給予高滲鹽水濕敷,或50%硫酸鎂外敷。造瘺口術后可因瘢痕攣縮、腹肌收縮及腸管回縮等原因出現造瘺口狹窄,學會擴張造瘺口方法:戴一次性手套后將食指涂上石蠟油輕柔緩慢地反復穿插造瘺口,逐漸過渡到兩指、三指或四指。指導病人加強活動,鍛煉,促進腸蠕動,避免便秘。
4.5 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掌握造口袋更換,采用回復演示指導的辦法,直至其能夠掌握造口護理方法。林渲果[5]認為針對造口護理操作,采用示范→參與→自我護理的模式,在給患者進行造口護理時,讓患者觀看護理全過程1~2次,并讓患者逐步參與到造口護理中,待患者基本掌握操作要領后,護理人員觀看患者獨立操作1~2次,以確保患者在出院后能自我護理造口。
3? 討論
腸造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終生,其護理絕大部分以自行護理為主,因此,對于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使其在住院過程中能夠充分掌握腸造口的護理方法及相關知識,指導病人正確應用腸造瘺袋,同時要注意細節的指導,如如何修剪造瘺袋的底盤,如何防止側漏等。其次,要不斷改進造瘺口護理技術,造瘺口護理講求規范、細致,根據造瘺袋的發展不斷的改進臨床,加強交流。如對于造瘺口的皮膚保護我們有如下經驗:(1)每日更換造口袋使用保護膜,護膚粉,防漏膏。(2)清洗瘺口周圍皮膚擦干。(3)保護膜涂2-3層,以便使膜完整。(3)噴灑造口護膚粉一分鐘左右除去多余粉劑。(4)凹陷瘺口且周圍皮膚皺褶,應用凸面底盤及造口腰帶可有效防止滲漏。通過此過程我們造瘺口周圍炎的病人大量減少。總之,做好腸造口的護理工作對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因此,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加強總結,以促進該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76.
[2] 喻德洪.我國腸造口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16,406:415.
[3] 歐陽慧琳.連續護理干預在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 J ] .當代護士,2013,上旬刊:32-34
[4] 郭曉倩 . 造口患者自我形象紊亂的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2012,10(9):151-152.
[5] 林渲果,羅瓊,蔣玲.造口患者術前術后健康教育[ J ] .當代護士,2012,下旬刊:160-161DD0A897E-8738-4574-9C7A-1B2B9D97C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