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潔
摘要:利率市場化是我國經濟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本文通過探索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策略,為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內資本市場取得了快速、穩定的發展,迫切需要實現利率市場化。南此可知,利率市場化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與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競爭。在這一情況下,中間業務必將成為未來銀行業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領域。監管機構也加大了對中間業務的關注。但我國商業銀行中問業務持續擴大的同時,其存在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具體表現為中間業務類型單一,中間業務市場力量單薄,對利息收入的依賴性較強,這些已經成為商業銀行中業務發展的掣肘。因此,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如何結合市場需求,拓展中間業務,優化業務增長機構,提高市場持續競爭力,是商業銀行普遍面臨的關鍵難題。
一、擴大中間業務規模
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要求銀行擁有更大的資產規模,同時也需要相應的目標體系來促進中間企業的發展。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必須重點發展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使中問業務成為更加傳統的支撐性業務,如開戶、貸款等,來達到提升銀行業務和資產總量的目的。在形成一定的資產規模后,可以依靠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來發展其他的衍生業務,從而促進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針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基本情況而言,中間業務收入每年都在增加,經營收入所占比重也在增加。目前一些商業銀行的中問收入規模較大,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甚至超過了利息收入率,成為銀行主要支柱收入。在這一情況下,商業銀行應該將中問業務發展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主戰略,對中間業務進行綜合布局,并且在正確中間業務的基礎上推進戰略實施,促進銀行中間業務的高速發展。通過銀行傳統服務業務來促進中問業務的發展,利用中間業務發展來鞏同傳統服務業務,形成中問業務與傳統業務共同發展,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上市商業銀行可以充分發揮現有的資金、設備、技術等基礎設施與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問,加強中間業務的拓展,并且定期對中間業務發展狀態進行評估,有效地擴大中問業務范圍,提高中問業務在銀行經營收入中的比重,從而促使中問業務成為銀行的支柱業務。
二、調整中間業務收入結構
商業銀行必須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問業務的收入結構,實現資源的最佳組合。中間業務對上市銀行績效有不同的影響。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商業銀行不能在發展新的中間業務的同時一味追求發展所有類型的中問業務,而應在鞏同現有成熟中問業務的基礎上發展新的中問業務,重點發展適合本行發展的盈利業務,考慮發展對本行業務效率有重大影響的中問業務。具體來說,商業銀行需要結合自身的主客觀條件,對現有的各項業務進行綜合評估,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子業務,對最優中問組合業務進行調整,從而將銀行有限的資源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到中問業務發展中。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具有分支機構多,總體規模大,技術先進,客戶基礎雄厚,金融穩定性強等顯著優勢,目前在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等方面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在現有市場中占據重要的市場份額。為此,大型商業銀行應該高度關注風險相對較高,但是有高額利潤的中間業務,例如,擔保承諾業務、交易類中問業務等。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小上市銀行的資產規模較為有限,管理經驗還較為不足,缺乏先進的技術,在資金和人力上也力不從心。但是這一類型銀行具有靈活的管理機制,決策高效,執行力強,管理成本較低,在軟信息處理能力方面優勢顯著,因此應該發展與中小微企業有關的中問業務,例如零售業務。對中小型商業銀行來說,中間業務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應該重點關注銀行市場份額提高以及業務效率提升。
三、加大中間業務技術投入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概念的出現,商業銀行的發展面臨更多的契機。在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需要把握當前的市場需求,意識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彎道超車機會,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來促進中間業務的發展。具體來說,商業銀行應該依靠長時間對客戶金融信息的沉淀積累優勢,通過大數據對這些信息進行挖掘和篩選,針對每個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務,并且利用人工智能開展中間業務,進行中問業務的一站式管理,提供中加業務附加服務質量。例如,招商銀行結合十多年的資產管理和基金會研究經驗,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推出摩羯智能投資服務。在此基礎上,探索以公募基金為基礎的、全球資產配置的“智能基金組合配置服務”。一旦客戶確定投資期限、風險和目標收益后,銀行根據用戶的需求創建基金組合,為客戶的決策提供依據,并提供“一鍵購買”和后續相關服務。
同時,商業銀行應通過技術投資,促進中間業務產品的創新。根據外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經驗,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較高的業務普遍是投資銀行業務、托管業務、證券和保險業務等,這表明外國銀行業嚴重依賴高知識性、高收益性的資本市場業務。而我國主要依靠傳統的勞動中間業務,附加值較低,不利于我國商業銀行中問業務的長遠發展。商業銀行可以將中間業務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不斷完善網上銀行的功能,積極發展電子銀行業。此外,由于中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公眾越來越關注資產管理產品,國有控股銀行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面對高端客戶可以按照他們的特點和需要進行服務定制,而非國有銀行可以將目標定位在大學生客戶群體,大學生是未來財務管理的主要力量。
四、加強中間業務風險防控
銀行中間業務覆蓋的范圍較廣,對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要求相對較高,特別是新興的中間業務,對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提升中間業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利于降低中間業務風險。積極培養和介紹一批高素質的金融工程師和風險管理人才是商業銀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受自身條件的約束,國內商業銀行可以邀請國內外有關專家開展講座,提高員工的專業能力;與國內外大學合作,積極培養金融專業人才,使專業人才能夠掌握和運用先進的管理工具,滿足當前金融管理要求;優化銀行條件,吸引國內外風險管理、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專家,并與國內外專家進行接觸和學習,將有助于公司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體系。同時,商業銀行需要積極開發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結合組合風險的實際變化,實時交易衍生品,如期貨、期權等,用來規范和控制風險管理決策,達到動態風險管理的目的。此外,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對中間業務的綜合管控,對票據業務貿易背景的搜尋與審核做好有的放矢,實至名歸,對貼現資金使用方向、范圍以及公司保證金獲取渠道展開深入調研,將中問業務納入授信管理范疇,建立聯合信息共享平臺,對中問業務進行監控,從而避免關聯公司借助關聯功能來欺騙銀行貸款的事件發生。
五、總結
總而言之,利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要轉變以往的傳統經營,擴大中問業務規模,調整中問業務收入結構,加大中間業務技術投入,加強中間業務風險防控,從而促進中問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商業銀行中問業務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l]毛旸昊.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價值管理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18(01):105-108.
[2]于洲.利率市場化下中間業務拓展與銀行盈利能力提升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9):279-280.
[3]盛梓恒.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發展路徑研究[Jl.商場現代化,2017(16):100-101.
[4]吳成頌,郭開春,張文睿.存款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股權結構與區域差異視角[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7(04):56-65.
[5]馬濤.我國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Jl.時代金融,2016(26):84.
[6]陳義發,蘇賽爾.金融脫媒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現狀及對策分析[J].新經濟,2016(24):57.
[7]吳鑫盛,孫金金.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6( 08):144-145+158.
[8]唐羽.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中小銀行經營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