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靜
摘 要:音樂是一種有著豐富而深刻內涵,用聲音來表達情感,賦予人類心靈真正美的藝術。幼兒的啟蒙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習慣養成和智力發展都有非常的意義,所以音樂對于幼兒的啟蒙教育必不可少。通過音樂的教育滲透傣族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幼兒發展他們的民族精神和建立自信心,幫助他們逐漸形成對周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從而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音樂;幼兒;啟蒙教育
音樂是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一種有著豐富而深刻內涵、用聲音來表達情感,給予人類美的欣賞和陶冶的藝術,對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幼兒的音樂興趣和能力是在他們成長發展中,在他們學習探索周圍環境的過程中逐步獲得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音樂。從人的感知覺發展來看,胎兒在母體內,聽覺就已發展得很快,嬰兒對強烈的聲音已有反應,他們真的能聽到外界的聲音,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覺得用音樂進行胎教,能讓胎兒發育的更好。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視樂教,他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我的科學成就許多是受音樂的啟發而得到的”。還有很多著名人士及成功人士,都有在幼兒時期受過音樂教育經歷,目的是通過各式各樣的音樂教育,讓幼兒在身體、智力、情感、個性和認識社會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傣族文化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傣族文化音樂啟蒙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
不論幼兒還是成人在欣賞音樂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沉迷的感受。就連心理醫生給病人做催眠時,有時都是通過音樂進行的,這就說明音樂對人的大腦有一定的影響。傣族文化音樂的律動、節奏和力度都能使幼兒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下,這些音樂因素都能使幼兒的大腦和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二)傣族文化音樂啟蒙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良好的傣族文化音樂教育活動能滿足學前幼兒的內心需要,音樂教育不僅能讓幼兒感觀地認識到客觀世界的存在,還能擴大對知識的廣泛理解。在傣族文化音樂教育過程中,能產生想象、感受、記憶的因素,使幼兒在大腦中產生一種積極活躍的生活狀態,使幼兒從中獲得舒適愉快的心理需求,幼兒本身隨性的性格則更容易在音樂活動中得到滿足。
二、傣族文化音樂能促進智力發展
(一)在傣族文化音樂游戲中提高創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當幼兒自己不在外界的輔助下,即興的哼唱出旋律的時候,其實幼兒的大腦中已經儲存了曲調的基礎上,憑著幼兒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想象力,思考創造出新的旋律,這就是傣族文化音樂教育對幼兒想象力的發展。通過這種想象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激發幼兒通過思考獲得新的知識和快樂。
(二)在傣族歌唱中提高幼兒的記憶力
每個孩子儲存知識以及重新展現知識的能力是不同的,讓幼兒從記憶中提取一個完整的文學詩詞或是文章文選是很困難的。在幼兒被動接受這些信息和主動重現這些信息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通過傣族文化音樂能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時,要善于取材于豐富的傣族傳統音樂文化。例如,傣族有很多民歌。像《勞動歌》《生活歌》《起義歌》等,這些都是不錯的音樂教學題材,教師要注重在日常的執教過程中,滲透傣族傳統音樂文化,實現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傳播的有機統一。
三、傣族文化音樂能夠促進人格健全
幼兒的啟蒙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是幼兒心理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養成,關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只要在這個時期基礎打得好,那么,就可以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
(一)傣族文化音樂學習中促進人格健全
在傣族文化音樂作品中,涵蓋了美學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非常好的內容。例如,幼兒在學習這些音樂作品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學習了音樂作品中所涵蓋的內容。如在傣族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中,幼兒可以學習到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在長久的教育過程中,幼兒的文化素養、行為舉止、態度素質就會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這就達到了傣族文化音樂教育在對幼兒的全面教育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二)在傣族文化音樂欣賞中促進人格健全
傣族文化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語言,它可以調節情緒、舒展身心。在音樂教育中,通過音樂欣賞來凈化幼兒的心靈,美化幼兒的內心世界,培養健康高尚的心理品質。
總之,對幼兒來說,傣族文化音樂在促進想象、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上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幼兒在進行內容豐富的傣族文化音樂活動時,有很多機會需要運用想象進行創造:他們在留神傾聽、欣賞音樂時需要想象,他們在表演唱歌、舞蹈時也會有再創造的過程;他們甚至還會自己哼唱創作歌曲、手舞足蹈創作舞蹈,讓傣族文化音樂成為幼兒想象力和幻想力的源泉。在傣族文化音樂活動中培養起來的想象力、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對幼兒將來科學理論的學習及研究都是有益的。以傣族文化音樂啟蒙教育為手段,發揮音樂啟蒙教育的潛力,教師要有明確的培養意圖,教師在各個環節的工作要做得科學合理,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教育發展規律,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杰 .幼兒音樂教育為何不快樂 [J].中國音樂教育,2015(03).
[2]楊曉 .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滲透 [J].民族音樂,2016(05).99B4BD34-C472-47F2-AF64-02E68F3CFD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