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衛
摘 要:近年來,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逐漸意識到家庭作業的重要。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英語教師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英語作業設計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是值得研究的話題。本文就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展開探討。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作業設計
引言
教師為學生精心安排和布置課外作業是有效教學的必然要求。有效的作業不僅能夠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在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如何設計有效的家庭作業來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語家庭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教育家凱洛夫(N.A.Kaiipob)曾經說過,家庭作業通過獨立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可以使學生的技能和技巧得到更好的完善。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家庭作業布置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但是,以往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總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對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作業形式單一。傳統的英語家庭作業設計以抄寫單詞、短語、句型、課文等為主,這種單一固化的作業設計形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極大地遏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機械重復的作業易使學生對家庭作業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敷衍了事的心理,作業效果可想而知。其次,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以往英語作業設計習慣性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這種缺乏層次性的作業設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差異,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如部分教師教學“Myfamily”之后為學生布置介紹家庭的作業,有的學生可以使用文章句型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有的學生則不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錯誤百出。這就表明缺乏層次性的作業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自然也達不到理想的作業效果。再次,作業缺乏教育性。有的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過分注重死板的知識,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而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這種不具教育性的作業,顯然違背了新課改精神,教師今后設計作業時需要改進。
2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
2.1側重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作業設計
英語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在語言技能中增加了“看(viewing)”的技能,而且必修課程階段課外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當今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互聯網的普遍應用,視頻同音頻材料幾乎同樣普及,在外語教學中,“看”這項技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根據輸入假設理論,使語言輸入成為可理解的途徑之一是學習者借助語境信息對語言輸入中學習者尚未習得的語言形式進行解碼,以便學習者的理解和習得。電影教學滿足了輸入假設理論提出的習得條件。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挑選適合學生的影片,比如,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因電影的故事性與情節性較強,教師可借助故事閱讀的Readingresponse模板制定英文電影觀后記錄表。要求學生每周觀看一部指定的動畫電影,看完后,要求完成以下任務:首先,查閱電影中不理解的生詞與短語,將英英釋義抄錄在記錄表中;其次,利用記錄表對影片故事進行分析并展開思考;最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或者角色,模仿其語音、語調、節奏和速度,并在班級進行匯報展演。
2.2從家庭作業內容上體現一致性
教師應根據作業目標來設計作業內容,因此高中生英語作業的內容要與英語作業目標相一致。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聽說能力的要求很高,而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特殊的語言環境。所以,在家庭作業布置中不能忽視英語語言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培養。因此,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我們恰恰缺乏這樣的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而朗讀則是彌補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眼、耳并用,不斷地接受信息,大量地輸入語言中的語法信息、詞匯信息、結構信息和知識信息,為摸索語育規律奠定基礎。這樣,口頭作業與書面作業相互配合,就能共同提升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
2.3設計層次性作業,做到因材施教
墨子在教育學生時注意“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這其實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倡導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英語家庭作業設計也應如此,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層次化的家庭作業,才能確保作業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使學生能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如在教學“Howareyou”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關于見面問候語的作業。對于一些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讓他們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熟悉“Howareyou?I'mfine,thankyou”基本對話形式即可;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要求他們結合不同的情境,進行多樣化的回答,如心情一般時回答“Can'tcomplain”“Sameasever”,心情很好時回答“Prettygood,thankyou”。
2.4側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作業設計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雖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顯得抽象和寬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過學習者對獲取的信息加以思考,為不同的文化信念尋找合理性解釋,從而增補、豐富自己的知識信念系統。現有的高中英語教材,選材上大多涵蓋了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但對中國傳統文化題材涉及較少。如果外語教育只注重單邊文化,忽視本土文化,就達不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要以培育本民族文化自覺為基礎,因為跨文化交際的出發點和目的,在于傳播本民族優秀文化,借鑒和吸納外來文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有意識地補充關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容,推動學生使用英語語言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精神歸屬感,為培養具有文化自尊、自信的國民打下基礎。
2.5設計教育性作業,落實素質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明確自身具有“教書”和“育人”兩方面的職責。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時,除了要體現出作業的知識性之外,還應該彰顯出作業的教育性。如教學“Myfamily”之后,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時除了要強化“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關于家庭成員的詞語的認識之外,還要幫助學生形成感恩意識,讓學生理解家人對自身的關愛。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或者“對家庭成員說我愛你”這樣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能夠促使學生得到心靈上的教育,符合素質教育思想。
結語
英語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作業首先應符合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和理念,體現育人價值。作業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設計形式多樣、內容靈活、貼近生活的作業,以實現高中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其次,教師要提供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模態認知。繼而,要借助活動,增強作業的實踐性,幫助學生實現對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內化,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助力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后,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作業評價方式要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也要從一元走向多元,鼓勵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 教材 教法,2016.(5):79–86
[2]高洪德.探討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方向[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11).6985B0BD-9243-467B-A09D-BB4A46CA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