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遠 劉喆
籃球運動是一項大眾喜聞樂見、普及率高的體育項目之一,其趣味性、競爭性、綜合性較強,深受中小學生喜愛。13~15歲學生正處于告別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身體素質及思維能力發展較快,上進心、好奇心較強,客觀上需要通過體育訓練尤其籃球運動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養成文明自律、尊重他人的行為習慣。然而,由于訓練場地或器材、氣候變化、準備活動等外在因素以及教師自身素質、教學內容及方法等內在因素的影響,訓練安全問題難免發生。為此,本文基于初中體育訓練教材,緊密結合13~15歲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分析籃球教學意外傷害事故成因,探討解決對策與方法,對于確保教學安全、提升籃球育人實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13~15歲學生籃球教學意外傷害事故成因
(一)內在因素
1.師生安全意識的影響。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八條規定:“體育教學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地理、氣候條件。”延伸至13~15歲學生籃球教學,在如何實施教學、避免意外傷害事故方面,教育系統有要求,訓練教材有規定,各學校也有相應的落實舉措。然而,在落實進程中,一些教師片面認為籃球是副科,沒必要投入過多的心思和精力,忽略了對籃球教學意外傷害事故方面的理論研究,在訓練時只是“輕描淡寫”地提示,沒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實踐證明,師生安全意識的缺乏是導致訓練意外傷害事故發生的思想因素。
2.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
任教13~15歲學生籃球的體育教師在具備正確的職業道德知識、真誠的職業道德情感基礎上還應有籃球教學的思想、心理、知識等素養。實踐中,一些教師對籃球教學缺乏濃厚的情感,不能以學生為中心,也不能結合其全面而個性化的籃球運動需求充實籃球專項知識,提升籃球育人能力。有的教師忽略了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教師信賴性較強的特點,重動作訓練、輕人文素養培育,重比賽成績、輕規則與道德的遵守,不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將不規范、不文明的籃球技能傳授給學生,不僅違反了訓練和比賽制度,影響了規則意識的培養,而且為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3.學生身心素質的影響。
13~15歲學生正處于身體快速成長關鍵期,心理發展具有閉鎖性、動蕩性和過渡性,尤其在運動中喜歡爭強好勝、表現自我。當前,一些學生主觀上不愿參加籃球訓練活動,經常迷戀手機,沉浸網絡游戲,時間一長,不僅導致視力下降,分散了學習精力,減弱了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而且降低了身體素質。籃球運動消耗體力多,強度相對較大,在緊張激烈的訓練比賽中,一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弱,動作的協調性、穩定性不足,在多次搶籃板、起跳投籃過程中,其消耗體能較大,難以滿足這些運動力量的要求,加之他們喜歡表現自我,在訓練及比賽場上不愿服輸,為了一時取勝,情緒急躁,故意犯規,很容易引發意外傷害事故。
(二)外在因素
1.體育場地或器材因素。
優良的硬件設施是改善師生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保障教學有序運行、提升學校形象的有力抓手。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籃球教學場地、器材經費的投入力度,努力更新完善教學設施,為籃球教學的順暢開展及體育育人工作發揮了較好的助推功能與作用。然而,一些學校由于地理空間的限制,籃球場地面積不符合國家標準,未建設橡膠地面。籃球教學對硬件設施的要求較高,有的學校籃球架及場地年久失修,器材安全隱患較多,土操場、水泥操場以及地面出現碎石、雜物的情況常見,加之13~15歲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相對較差,極易在籃球訓練及比賽中摔倒,出現意外傷害事故。
2.天氣與氣候因素。
天氣與氣候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影響較大。在對13~15歲學生進行籃球教學時,風、氣溫、降水、霧和氣壓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視覺、呼吸、肌體運動,而且加大了體能的消耗。比如,夏天氣溫較高,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抵抗力相對較弱,籃球訓練時間一長,很容易導致身體疲勞或中暑;冬季氣溫較低,加之學生穿衣服較厚,活動不方便,導致身體反應不夠靈敏。近年來,霧霾天氣時而出現,空氣中PM2.5含量增大,一些有毒的氣體及顆粒極易進入呼吸系統,導致心率加快,引起肺部感染。客觀上,籃球教學訓練在課外開展的次數較高,如果教師在天氣、氣候對學生籃球訓練的影響方面認識不清,不注重規避不良天氣對體能的影響,就會降低籃球教學質量。
3.課堂組織因素。
籃球教學是一個依據體育教學大綱及籃球訓練教材,結合學生身心發展實際,傳授籃球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增強其身體素質的過程。同時,也是加強思想教育、提升學生組織能力的過程。教學中,教師需要按照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與手段,靈活組織方式加強教學管理。現實中,一些教師實施教學模式時比較隨意,擅自減少課前準備環節,忽略了熱身運動,直接讓學生參與教學訓練或比賽活動。另外,一些教師忽略了課堂管理,對學生穿鞋、佩戴飾物、留長指甲以及戴著眼鏡打球等現象不管不問。以上因素的存在反映了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教學管理力度較弱、課堂組織不嚴密等問題。
二、13~15歲學生籃球教學預防意外傷害事故對策
(一)強化安全意識
13~15歲學生的心理變化較快,具有一定的學習思考意識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針對這些特點,教師要以安全教育為主線貫穿于籃球教學訓練和比賽全程:一是要營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圍。學校要將籃球安全訓練內容融入日常教育中,并通過黑板報、校園網、校園廣播、安全知識講座等形式加強學習與宣傳,使師生充分認清籃球教學訓練中預防意外傷害事故的重要性;二是要強化安全訓練責任。任教籃球課程的教師要加強對預防意外傷害事故理論的探討,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增強安全訓練的理論素養。另外,教師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增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良好形象,在自身遵守教學規定及籃球技戰術規則的同時,觀察學生運動狀態,培養規則意識,避免人為的傷害事故。
(二)嚴密組織教學
針對13~15歲學生自身特點,教師要按照籃球教學計劃嚴密組織、有序實施:一是要做好課前準備。結合場地、器材及學生體質、技術水平等實際情況,加強籃球基礎理論教育,參考其他體育運動項目好的經驗、做法,扎實做好備課工作,開展多樣化、科學化的課前熱身活動,有效預防肌肉酸痛、關節扭傷等意外傷事故的方式;二是要考慮天氣與氣候因素。根據天氣、氣溫等情況及時變換教學場地,靈活調整訓練方式,消除不良天氣的影響,避開在堅硬、濕滑等易摔倒、挫傷的環境下進行教學;三是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教學中,可將運球作為個人進攻、擺脫防守、協調配合的手段之一,按照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順序細化運球教學指標體系,選擇適宜的動作方法讓學生把握動作要點,并采取語言指導與反復示范、模仿練習、分解練習、限制性練習等方法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提高教學效率,確保教學全程安全。
(三)加大教學訓練保障
學校要立足實際、多措并舉,扎實做好籃球教學訓練保障工作:一是要建強硬件設施。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逐步加大籃球教學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最好建設橡膠籃球場地,及時更新和維護,降低意外傷害事故發生率;二是要加強醫務室建設。配備基本的處理意外傷害事故藥品和器械,并根據課時安排穿插安全教育,教會師生在籃球教學中如何預測、判斷、規避和處理意外傷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結合13~15歲學生心理特點,及時為學生消解心理障礙,尤其要對女生給予適時鼓勵,向其傳授籃球運動精神和比賽理念,使其愿意學、自覺練,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教學訓練中。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