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崇珍
摘 要:幼兒教師面對的不僅是孩子,而且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家長工作是幼兒教師整體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農村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使得教師的工作很難做,要想做好農村幼兒園的家長工作,這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教師的行為;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家長;教師
時間從我們的感慨中,毫不留戀地自顧向前走,不知不覺我從事幼教工作已經五年了,從大學走出,踏入工作,我帶著夢想,帶著青春,來到這所離市區75公里的農村幼兒園,從開園到現在,注入了自己的精力、活力和愛。
在工作中,面對幼兒園繁瑣的事情,我以端正的心態來面對,對于幼兒我以耐心教導,對于家長以熱情去傾聽,但是作為教師,你受到過來自家長的質疑嗎?孩子在幼兒園受傷了,老師不知是怎么在照顧的?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們該如何化解。
在農村幼兒園,幼兒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都由爺爺奶奶帶養。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的成長存在著利弊,他們對幼兒教育認識不到位,對幼兒教育出現各種偏差,出現對教師的質疑。在幼兒園工作中,我發現家長存在著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家長對幼兒教育也存在不同的態度。
一、溺愛型
在我們幼兒園里就有幾個是非常溺愛孩子的家長,每次入園都跟老師講,昨天誰誰家的孩子又碰到他家孩子了。面對這種情況,我會耐心詢問情況后,對家長做出解釋,娃娃之間玩游戲會有一些肢體動作,便是這些家長口中所謂的“打架”。對于這溺愛型家長,我們認真讓家長了解幼兒,了解幼兒園,了解我們老師,了解幼兒教育,在家訪和家長會中了解怎么樣才能讓幼兒在愛的環境中成長。過分溺愛,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很大,不能獨立面對遇到的事情,對孩子的成長存在著一定的不利,家長應該反思自己。
二、無理型
在農村幼兒園中,大都數接送幼兒的是家里的老人。記得有一年的六一兒童節的后一天,一個奶奶送孫子時就無理地質問老師,說:“我的孫子眼睛紅紅的,他說睜不開,就是你們昨天晚上表演化妝弄的。”當時,我先讓奶奶冷靜,我也查看了孩子的眼睛確實發紅,并對奶奶說:“我帶他去衛生院看一下是什么情況,而且我們的化妝品都是從正規店里買的,也看了保質期,您也不要著急。”這位奶奶說:“我的孫子眼睛受傷了,你們賠得起嗎?”我們把孩子帶到衛生院,醫生查看后說:“這是有東西進入眼睛,揉眼睛所造成的,沖洗一下就好。”我就蹲下來詢問孩子,昨天回去有沒有洗臉,孩子無辜地搖搖頭,可奶奶大叫:“我們回去就洗了臉,孩子知道什么?”“奶奶不要激動,我們不是來處理事情的嗎?一定冷靜,孩子這樣我們老師也心里難過。”我再三詢問孩子,孩子說昨天回去太累就沒有洗臉便睡覺了。今天早上起來揉了揉眼睛,便成這樣了。我摸了摸他的頭說,沒事,醫生幫你沖一下就好。這時奶奶臉色微變,我說:“奶奶,我們也知道您一個人帶倆孫子不容易,還要做農活,昨天我們老師也說過回去一定要把臉洗干凈才能睡。”通過這件事,幼兒園家長沒有了解事情,就無理質問老師時,老師應該先傾聽后詢問原因,讓家長覺得教師是真心實意地想要了解情況、解決問題的。
三、過于嚴格型
在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在中班時性格比較開朗,可到了大班孩子每天都無精打采,我觀察了一段時間,并向家長反映。原來他的父親對他過于嚴厲,有時因一件小事也會打他。根據這個情況,我們進行家訪,讓這位家長了解孩子的變化,教育孩子不是靠打的,確實男孩較調皮,但動不動就打他,對他的成長造成陰影,我們作為老師可以給一些建議: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約束他的某些行為,互換角色思考。
四、冷淡型
每到接送幼兒時,家長都會爭著來了解幼兒的情況,我們也把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反映給家長,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事情表現出很冷淡。有一次有個小女孩尿褲子了,老師把孩子的褲子換洗了,在放學時把這情況反映給家長。家長什么也沒有說也沒有問,就拉著孩子走了。有時老師發現家里一到農忙,孩子就睡不夠,老師反映了情況,家長也很冷淡。或者有小朋友表現異常,老師向家長了解情況,家長也無所謂。對于這些家長,我們要通過交談或家長會形式了解是什么原因,同時也在反思自己怎樣去溝通。
在工作中,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我們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性,在平時把每個孩子的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勤于跟家長溝通;遇到家長反映問題先要善于傾聽,后換位思考,把家長內心想法說出來;對于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澄清誤會,讓家長打消疑慮,并給予家長科學的指導。幼兒教育不能只靠幼兒園,家庭教育對于幼兒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實現家園共育,才能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