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和平
【摘要】 通過高中政治課教學,培養學生法治思維素養,引導學生形成法治理念,并逐漸形成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關鍵詞】 法治意識 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34-02
0
中職美術班思想政治課用的是普高的教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其中關于法治意識則明確說明:“具有法治意識素養的學生,應能夠: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養成依法辦事、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擁有法治使人共享尊嚴,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在現行的“三新一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下,如何整治和利用現有教材開展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是我們高中政治教師面臨的一個新的任務。現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一方面嘗試和思考。
一、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素養
《課程標準》對學生應具備法治素養的第一個要求是,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這首先要求每個公民當然包括我們的學生應當具備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素養。所謂法治思維是相對于人治思維、道德思維、政治思維、經濟思維及權利思維而言的,是指以法治的基本知識和理念為基礎,以合法性為起點,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邏輯,認識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所謂法治方式,是指運用法律手段,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過程的相互銜接,整體推動,實現全體國民意志和國家法治化治理的各種手段、方法和措施的總稱。簡單地說,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所謂素養,是指人們在經常修習和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知識的內化和融合,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處事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具備一定的知識并不等于具有相應的素養。只有通過內化和融合,并真正對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處事原則、行為習慣等產生影響,才能上升為某種素養。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通過高中思想政治各學科特別是對《政治生活》中相關知識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培養學生形成法治意識并逐步形成法治思維素養是的重要途徑。我在教學《依法治國》相關內容時,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明確以下思維路徑: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法律是被奉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并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所以我們的憲法和法律是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意志并維護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的。我們的依法治國,是依據體現人民的意志、保護人民的利益的憲法和法律來治理我們的國家,當然能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同時,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家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工人階級的領導是通過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來實現的。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有機統一的。
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學生很容易理解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場深刻革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作為一名依法治國環境下的公民,應當自覺培養自己的法治素養,養成以法治的基本知識和理念為基礎,以合法性為起點,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邏輯,認識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二、引導學生形成法治理念,并逐漸形成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
培養學生的法治理念,引導學生明確,在依法治國的法治社會,應樹立憲法法律至上,尊崇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依照法律的規定來處理相關問題,要求我們的思維方式、處事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都應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并以法律為準繩來規范我們的言行,養成、依法辦事、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在教學《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章節時,在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和監督權三大政治權利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和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四大基本政治義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法律關系就是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做法治時代的合格公民就是要養成權利和義務意識。權利和義務是相伴而生、相輔相成的。有人享受權利就一定有人履行義務,否則,他的權利就無法實現。同樣,有人履行義務也一定有人享受權利。所以,一個人要享受權利就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絕對不允許只享受權利或只履行義務的情況存在。如果有人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那別人的權利就無法實現,反過來當別人不履行相應的義務時,你的權利也無法實現。這樣做的最后結果只能是人人的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使用議題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高度融合。筆者用多媒體展示視頻資料:萬州公交車墜江一突發事件.議題一:女乘客劉某攻擊公交車司機,是導致這一事故的真接原因。這位肇事者的問題出在哪里?結合《政治生活》相關知識進行評析。
學生1:女乘客劉某由于錯過站點,在公交車行駛途中強行要求下車。按照相關法規,公交車不能隨意停車上下乘客,肇事者劉某無視這些規定,強行要求下車,不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法紀意識淡薄,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做到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由于她缺乏法紀意識,加上做出沖動行為,直接顯致慘劇的發生。
學生觀看公交車上兩人發生沖突的視頻后,心理受到很大沖擊。根據這一視頻材料,大家意識到遵守法律法規、遵循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體會到違背公共秩序和法紀法規的嚴重后果。對這個議題的討論,有利于學生增強法治意識。議題二:肇事者劉某是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公交車司機冉某有沒有責任?這次慘痛的事故有什么教訓?學生2:一個巴掌拍不響,冉某肯定也有一定的責任。因為在沖突發生時,他沒有控制好情緒,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責任重大,沒有把安全意識放到最重要位置。作為公交車司機,冉某的職業道德素養不夠高。
在此基礎上,很容易引出公民正確處理權利義務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和堅持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因為只有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有公民的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所有公民平等地履行義務,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所有公民的違法行為平等地受到法律的追究,才能真正突出法律的權威。只有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才能真正保證大家平等地履行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才能真正做到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我們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所以,這樣,就能更好做到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這樣通過教學,才能引導學生明確法治的科學含義,逐漸養成法治思維,培養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以合法性為起點,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并逐漸形成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并使之成為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我們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素養,培養學生的法治理念,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將這些素養和理念逐漸使之內化,并逐漸外化為日常行為,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嚴守道德底線,維護公平正義,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科內容采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呈現,即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所以,遵從《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的形式將相關法治內容活動化,設計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活動,如在進行《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和義務》內容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小品《十字路口》,講的是一個人駕駛汽車行經一個十字路口,正好遇到路口是綠燈,是他的路權,但當他行駛到路中間時,橫向也駛來一輛汽車,盡管他那邊顯示的是紅燈,但他有急事,他不愿意等待,結果兩輛汽車在路中間想到對峙,都走不了并相互指責、漫罵,交通為之癱瘓。后來交通警察來了后,對闖紅燈者進行批評教育,并說明他不尊重別人的通行權利,別人綠燈時他阻撓別人的通行,同樣的,當他的方向綠燈亮時,別人也可能阻撓他的通行,這樣他的通行權利也不能得到保證,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誰的通行權利也不能得到保證。后來在交通警察的指揮下,大家按交通規則通行,大家都順利通過十字路口。學生們通過表演和觀看小品,對公民權利義務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嚴守道德底線,維護公平正義,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做一個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
依法治國是一個新的時代命題,如何在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也是一個新的課題。本人只是結合自己的一些嘗試和思考進行總結,還有更多的全新的課題,需要我去探索和總結。
[ 參 考 文 獻 ]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第2版.
[2]《湖北省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課程實施指導意見》(網絡電子版).
[3]《法理學》(劉俊祥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4]《中學政治課教學法教程》(胡田庚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5]陳國勇.《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教學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6]楊麗媛.《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