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輝
【摘要】? 在教學過程以惑為誘是指情境鋪墊的過程,根據此環節將學生的學習思路成功轉移到數學核心教學內容層面,以促進學生展開主動的知識探索和吸取,以不斷加深學習印象。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以惑為誘 教學方法 實踐
在傳統應試教育機制下,很多教師普遍還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重于強調對學生機械記憶和知識的灌輸,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由于外界各種壓力下學生對知識也往往采取被動的接受,但很少存在基于興趣的支撐,因此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數學學習,它是一個“誘惑、辯惑、演惑、解惑”的過程,遵循教育規律,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基礎,對學生產生疑惑的誘導,誘發生他們的求知欲,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對知識的探究,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教學中以“惑”為誘方法的概述
顧名思義以“惑”為誘教學就是強調“惑”的誘導效果,對學生個體心理通過外在因素激發出迷惑不解的心理疑問狀態,且此狀態不是一直不變的,它是可變的一種過渡心理狀態,在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個體使其可能達到的心理與現有的心理狀態形成一種平衡,在平衡狀態下最終獲得積極的思考和學習思維運轉活動。簡而言之,以“惑”為誘,就是利用“惑”的手段,產生學生的迷惑的求知欲,然后解決惑的過程,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二、以“惑”為誘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2.1創設科學有效的“疑惑情境”
以“惑”為誘教學方法運用時,教師對科學有效的“疑惑情境”的創設十分關鍵,它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達到此效果需要從學生的動力性和情感性方面入手:情感性指為通過不同方式促使學生產生困惑,此心理是面對學習困惑時進取心,以增加他們從“惑”到“知”的積極性和可能性;動力性是創設“疑惑情境”時,教師創設難度選擇要合適,以對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的激發。“惑”的難度太高,易使學生望“惑”止步,對學生解惑自信心也會有影響,而太簡單的“惑”,則不具備學生學習的挑戰性,使他們因此失去解惑的興趣。
如在學習“梯形面積”時,教師教學采用以“惑”為誘的方法。正式授課前,將學生分組,5人一組,就常見問題創設“疑惑情境”給學生:一中位線長100米、寬3米、高6米的水壩由甲、乙兩村合修,前半段由甲村修,后半段由乙村修。為早日完工,對此項工程縣水利局提供了60元每方的補貼,獲此信息后甲乙兩村村民都很興奮,可是這時修水壩的圖紙卻不見了,村民面對補貼金額怎樣分配的難題,該如何解決呢?如果同學們是村長,該怎樣解決此難題呢?創設情境后,很多學生說該題沒有提供全面的條件,因此無法解題。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們一起理清“惑”,將他們思考的側重點從“能否解決”的疑問轉移到“如何做”上,受到啟發后,和學生一起來解決惑。在“理惑”和“解惑”的過程中,很快找到了題目的解題思路,也就是另一種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位線×高。
2.2尊重個體差異 創造相應的惑以誘
不同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經驗,形成學生學習能力存在高低不同的差異性,因此他們對待問題的態度也各不一樣。部分學生可能對教師創設的疑問感興趣,而有的學生則毫無感覺。因此設立問題時,教師需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差異性進行考慮,必要時對個別同學開展單獨指導,在師生溝通過程中,對學生心理活動的了解。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幫助學生解決掉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對思維模式和解題方法的掌握更重要。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可設立數學題:在小河AB的一側有X,Y兩村,XY距離為13,兩村X,Y離小河的距離分別為XA=1,YB=3,目前需在河岸AB建設天然氣廠,以輸送天然氣給X,Y兩村,需要每千米花費三千元費用進行天然氣管道的鋪設,請將河岸AB上選擇出天然氣廠建設位置C,以對工程花費資金最大程度的節約,算出工程總需費用。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問題的提出,針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設以“如何找出位置C”的惑,針對學習水平高的學生,設以“算出工程總需費用”的惑,做到利用問題針對性教學。
2.3鼓勵解惑的探究性
教師在以惑為誘的教學時,在解惑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升華和知識積累,教師不應過于干涉,特別是在學生對惑未展開思考的狀態下,教師就作出了解惑。解惑應由學生自主探究和總結的過程,結合已學知識與惑難點,同時感受知識能力和體系的不足,產生要解決惑的沖動,在主動性的學習探究中投入數學知識中。在解惑結束后,對學生解惑過程的步驟、知識運用、及情感思路教師要點評總結,以助于他們對自身能力不足的正確認識。
如在學習“三角形”內容時,教師創設惑“埃及金字塔每一個面都為等腰三角形怎樣來證明。”此惑結合了數學和歷史,學生按自身經驗認知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有人說“通過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來證明。”也有學生說運用“量兩底角相等來證明。”從而導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課題。雖然學生解惑方式可能不正確,但他們能在解惑時投入積極的思考,教師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如在學習“黃金分割”知識點時,提出這樣的惑“主持人在臺上為什么不站在舞臺正中央?”“蝴蝶整體為什么那么美?”利用這些惑,結合學生生活與數學知識,調動學生到惑的探究中去。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將興趣、自主、探究植根于教學過程中,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利用以惑為誘的方法,以惑激趣、以惑促探,讓學生在解惑中培養能力、豐富情感。
[ 參? 考? 文? 獻 ]
[1]楊世彬.初中數學教學中以惑為誘教學方法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19):110-111.
[2]倪玉.以惑為誘:初中數學教學新嘗試[J].數學教學通訊,2015(2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