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隨著小學生升入高年級,英語課程中的閱讀比重不斷擴大,開始在詞匯積累的基礎上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文章已經達到單憑詞匯含義無法理解的程度,需要從連詞、介詞等語法方面進行理解。傳統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方法無法使小學生有效閱讀,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效率。本文從幾個角度進行英語閱讀策略的有效性分析,為提升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英語;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有效性
一、閱讀策略概述
閱讀策略是學習策略中的一種,是針對閱讀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而匯總的一套行為過程,能夠幫助學習者逐步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閱讀策略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使教師明白如何完整講解一個閱讀的過程,如何分析一個閱讀材料,便于學生模仿和掌握,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和效率。閱讀策略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概括總結、細讀、推斷詞義、綜合性推理。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遵循這四個部分進行教學,在學生基本掌握的情況下進行綜合運用。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策略的訓練過程
(一)引導小學生反思自己的閱讀過程
在開始英語閱讀策略訓練前,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反思自己在過往閱讀中是否應用了閱讀策略,使小學生從心底里認同即將進行訓練的閱讀策略。借助過往閱讀過程進行反思,是使小學生認同閱讀策略、閱讀訓練的最有效手段。
(二)依據一篇閱讀材料試驗閱讀策略
小學生認同閱讀策略后,教師可以拿出一篇閱讀材料,逐一試驗閱讀策略,闡述閱讀策略的具體用法和使用方式,使小學生明白何時用、如何用閱讀策略,提高閱讀策略在小學生高年級英語閱讀中的應用有效性。
(三)小學生進行策略的模仿和使用
模仿是小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時的起步方式,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很容易,難的是如何從模仿過渡至獨立使用。教師要為學生選取一份合適的閱讀材料,讓小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實際操作,并在應用過程中進行記錄,哪一處運用了哪一種閱讀策略,以便后續作經驗總結。
(四)由教師、學生進行策略使用成果評價
在小學生模仿應用閱讀策略后,需要進行應用成果評價。這個評價需要由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解讀閱讀策略的使用成果,判斷閱讀策略應用過程中的問題,挖掘解決方法。評價過程應當以學生自評為主導,由小學生自己總結、點評策略的應用效果,明確閱讀策略應用時遇到的困難,與教師、同學一同挖掘閱讀策略難題的解決;以教師評價作為輔助,由教師點評大多數學生閱讀過程中都遇到的問題、表現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講解和剖析,解決大多數學生的問題。
三、對閱讀策略的應用有效性進行數據匯總
閱讀策略的應用效果可以從閱讀理解題目的正確率上得到反饋,例如:主題總結的完整性、論點論據細節問題的準確性、詞義推斷的有效性、綜合題目回答的精確性,以及一篇閱讀材料有效閱讀所需要的時間。這些應用效果都可以用數據的形式進行匯總,從閱讀策略學習應用前一直記錄到閱讀策略應用相對成熟的時候,從數據上明確獲取閱讀能力的提升,也用閱讀數據的不斷攀升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
四、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策略教學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面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策略教學時,應當注意一些關鍵點:
(一)英語教學全過程滲透閱讀策略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全過程都在應用英語閱讀能力,例如:生詞詞義的閱讀理解、題目要求的閱讀理解等,閱讀理解材料更是如此。因此,教師不能僅在英語閱讀課中重視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應用有效性,要在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滲透,提高閱讀策略的應用有效性。比如:在教材課文中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推導生詞詞義,而后與課后講解進行對比,運用詞義推斷策略,而不是直接進行生詞詞義講解,平白浪費教學機會。
(二)使英語閱讀策略教學成為常態
教學和學習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若只在閱讀課時中進行閱讀策略教學,有限的時間會限制閱讀策略教學的質量,也會局限小學生的思維和視野,使他們認為在英語其他方面不能引用閱讀策略。英語學習需要長時間的語言環境浸潤,英語閱讀是創造語言環境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將英語的聽說讀寫融合在一節課中,使小學生每一節課都有閱讀訓練,進行短時間、高頻率的閱讀策略訓練,提高閱讀策略教學、訓練的質量。
結束語:
英語是一門全球通用的語言工具,承載著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時,英語閱讀必須受到重視,這是小學生英語語言使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歷史、民俗、思想的重要途徑。閱讀學習有自己的策略,策略的教學應當引起小學英語教師的重視,在高年級學段著重培養和訓練,使小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能夠有效應用閱讀策略,為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的過渡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玲. 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英語教師,2017,17(0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