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寶
摘 要:色彩作為美術學科的基本元素之一而存在,其構成美術作品、展現美、并為衡量創作主體審美意識的標尺。所以,其亦為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專題。而生活是美術的發源地,亦是色彩的冶煉池,基于生活的色彩教學不僅可以還原色彩的原始生態面貌、為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創新奠定基礎,亦能夠促進其對生活世界之美的理解與感悟。在此主題與教學模式下,針對具體落實形式,我們則可參照學生對象的理解接受規律,而依次從:自然生活中發現色彩、多元實踐中模仿色彩、情思表達中革新色彩三個維度著手實施。
關鍵詞:色彩;發現;創造;教學
一、發現:自然生活中發現色彩
豐富多姿的色彩及其搭配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亦囊括人文,即在自然界中、在人為創造中,皆存在著彰顯各式風格的經典或新穎的色彩與配色。學生對此的捕捉與記錄將逐步鍛煉其敏銳的色彩感知能力與善于發現美的意識。同時,為其進一步的創作模仿與創意化的情思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為鍛煉同學們的色彩及配色發現意識,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則會先為同學們提供我在課下發現記錄的各式風格的色彩與配色。如在每節美術課上課之初,我會利用多媒體向其呈現五張我的色彩觀察成果,如傍晚西邊以最亮的黃色夕陽為中心鋪展而開的亮度遞減、色彩漸淺、加之有幾朵灰色烏云點綴的景象,其色彩包括亮度、深淺方面的漸變與灰色點綴,昏黃的色彩搭配給人一種安詳、溫暖之感等。除此之外,我還讓同學們在課下去發現自然現象、建筑、服裝、彩妝等中的諸如茶栗色和枯草色搭配的建筑構成的雅致感、深紅褐與鴿羽灰搭配的服飾構成的職業感等色彩現象,同時讓其在此過程中進行對多種細致顏色分類的積累,以在鍛煉其色彩區分度的同時,奠定其更多色彩創意可能性產生的基礎,并監督其日日進行當日發現附帶說明的總結。如此,同學們的審美能力不斷得到強化,落實在其實際生活中,則是更注重儀式感與美感的高質量生活,而落實在其美術學習上,則等于掌控了學科的靈魂。
二、模仿:多元實踐中模仿色彩
在生活中對獨特的色彩與配色進行捕捉與記錄之后,便應是對其進行模仿以學會對色彩初步運用的過程。而在模仿方式上,我們大可不必局限于關于美術既定印象中的繪畫一種,而應廣泛嘗試在美術真正的概念與現代美術范疇之下的多重領域,如攝影、建筑及家居設計、服裝搭配、詩意寫生等。以使學生在此多元化的靈活形式內在發現、培育自身興趣的同時,提升色彩審美及運用能力。
例如:伴隨著上述日常的色彩發現與總結工作,我還同時開展了色彩模仿的實踐活動。如我讓同學們每兩周依據自己在兩周內的色彩發現,累積與總結經驗上交一個色彩模仿運用作業,作業形式不限,可為繪畫作品、亦可為家居設計、服裝設計、攝影作品等,并同時呈示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欲通過色彩表達的自己的主題思想情感。如一位同學利用自己所發現并鐘意的紺青色長裙與做舊的白色與鐵銹色綜合的罐形花瓶,以及瓶中所插的灰褐色細枯枝,在白色的墻面背景下、結合棕色的地板拍攝了一幅意境圖,并說明道:“紺青和白、鐵銹色相間的花瓶、棕色的地板共構成一種復古的靜謐感,讓人回到那古典幽靜的歷史中去,遠離現代五光十色的喧囂與艷俗。因此,這樣的色彩意境對于我而言是一種情感歸屬”。如此細致的潛心配色、拍攝與文字抒發的背后,定為其對色彩研究的累積、創意的模仿與將色彩情感化的過程,亦是其對現代美術的范疇之下諸多領域的涉足與思索過程,伴隨著的則是其現代化美術能力的綜合提升與色彩模仿與運用能力的漸漸進步。
三、創造:情思表達中革新色彩
在包括美術在內的藝術廣義范疇內,美術與其他藝術種類是相通的,即前者可以成為后者產生的契機,而后者亦可成為前者生發的源頭,二者的結合才可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深化學生的美術表達能力。因此,在對色彩層面的教學中,在繼發現與模仿之后,便應著手創造環節,即借助其余藝術種類及由此產生的思想情感拓寬美術表現范疇,以在此過程中同步將此思想情感落實于色彩設計之上。此與上述發現與模仿環節相較而言,注重的則是依據思情創色彩,而非依據色彩表思情。
例如:在一段時間的色彩發現與模仿之后,我則適時引導同學們進入了此“創造”的環節,即利用多種藝術種類激發、鍛煉其基于色彩的美術表現能力。如我會向其播放各種風格的音樂曲子,動而熱烈者如《卡門序曲》、靜而愜意者如《雪之夢》等,而后讓其依據對此樂曲的解讀與由此產生的思想情感進行色彩圖景的想象,進而落實到筆端,以形象與色彩共同來創造性、個性化地詮釋此處的樂曲與自身感情。如一位同學在傾聽完《卡門序曲》之后,由其快速的節奏與激揚的旋律想起了日初時嶄新的陽光逐步遍灑大地、照亮世界的場景,在此場景中有耀眼的金黃色、草木繁盛的深綠色、熠熠生輝的深海藍色等色澤,從而依此創作出了一幅“日出深海圖”,即采用了金黃色、深藍色、深綠色三種色調,以傳授樂曲的震撼感、交響曲的莊重感等。此則謂學生依據色彩累積知識進行美術自主化表達的過程,亦是其色彩自主搭配以深化色彩理解與運用的過程。
總之,生活是色彩的源頭,亦應是色彩教學的基點。而在具體的基于生活的色彩教學實踐中,則應遵循從發現、模仿到創造的順序,以契合學生接受規律,同時亦應遵循從生活化實例、實踐到藝術賞析逐步過渡的順序,以擴展學生眼界,培養其包括美術素養與色彩感受及運用能力在內的綜合性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蔡戰霞. 淺析高中美術教育的意義[J];學周刊;2011年07期.
[2]劉一婷. 高中美術教學要善于應用電腦輔助教學[J];才智;2010年04期.
[3]楊國強. 高中美術新課程之中國畫課程的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