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核心素養”也作為一個重要名詞開始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從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核心素養將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基礎教育改革優化的重要方向和內容。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要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當要在充分認識核心素養的基礎之上,不斷對現有學科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當前應當要圍繞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應當具備的一些英語能力,有的放矢尋找途徑幫助培養,從而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從課堂提問的角度作為切入,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創新發展
【作者簡介】曹怡婷(1983.04-),女,福建武夷山人,福建省武夷山市湖桃小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研究。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不斷改革而開始頻頻出現的一個熱詞,從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核心素養將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基礎教育改革優化的重要方向和內容。而我們在具體學科上要判斷學生是否具有學科核心素養,不能夠只是看學生的應試能力,還有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學習思維、興趣等等。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但是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可以發現目前很多教師基本還是沿用傳統的課堂提問方式,而傳統方式中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影響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當前應當要圍繞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應當具備的一些英語能力,有的放矢尋找途徑,不斷優化英語課堂的提問有效性。
一、小學生應當具備的英語學科素養
從當前新課程改革相關理念來看,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能夠有效建立起核心素養,應當要能夠具備如下幾個方面能力:
1.英語認知能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小學生需要不斷獲取英語知識,比如英語單詞、英語語法等等,并在其中形成自己對于英語的認知體系,這也是英語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關鍵內容。并且從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的特點來看,目前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對于小學生英語認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只有在認知能力方面加強提升,不斷創新方式促進英語知識對學生的深入滲透,才能夠能夠使學習中達到溫故知新、融會貫通。
2.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3、4年級應完成一級語言運用能力目標。英語聯系實際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在現實場景下有效發揮和運用的能力,英語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工具,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定位也會更加突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能力。如在現實生活當中,當涉及一些特殊場景的時候,學生如果能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實際運用能力,能夠將英語單詞活學活用,必然能夠體現自己的英語核心素養。因此,如果對英語知識只是機械地記憶,而沒有較好的實際運用能力,英語學習的價值也就無法很好地實現。
3.英語思維能力。英語新課標指出,要不斷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目前,很多小學生雖然能夠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較多的英語單詞,但是由于成長環境和教學環境的限制,在英語思維方面,還是難以擺脫一些固有的思維習慣,比如我們常說的“Chinese English”,使得小學生英語綜合素養難以體現。為此,只有小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有建立起符合英美國家的口語思維能力,才能夠綜合提高自己在通過英語表達、理解、深入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即學生只有“按照英語的思維去思考,能思考,知道怎樣思考”,才能夠在英語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而教師也要通過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更好實現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如何提高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究
1.提高課堂提問的趣味性。在課堂提問過程中,通過增強課堂提問的趣味性,讓課堂提問能夠吸引學生,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圍繞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從而鞏固自己的英語認知能力,并且在其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更加多彩的課堂情境作為提問的輔助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問題的興趣和融入程度。比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尤其是單詞教學的時候,學生往往都只能是通過對單詞的生刻記憶來掌握的,這種方式需要學生反復硬記,并且如果不經常掛在嘴邊,很可能就會忘記,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于單詞的認識只是限于幾個字母拼在一起所組成的形式及其對應的意思,缺少直觀的印象。因此,我們在提問的過程中,就可以將美術融入其中,作為提問的一種輔助方式。比如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單詞要表現的意思,主要是一些名詞,用美術或者圖片來進行展示,然后結合畫面向學生進行提問,并由此將單詞引入,讓學生能夠產生直觀的認識和較深的印象,便于對單詞的掌握。
2.提高課堂提問的生動性。傳統的英語課堂提問中,教師往往是采用一本正經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隨著時間推移,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達不到理想的課堂效果。因此,教師應當擺脫這種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通過提高課堂的生動性,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在生動的提問方式中,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并增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利用肢體語言,來達到提高課堂提問生動性的效果。肢體語言即是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通過面部表情、形體動作等輔助方式,將想要傳授的知識表達出來,從而達到感性、直觀的教學目的。比如教師為了學生能夠接受諸如“Running”“ cleaning”“ turning off the light”等 動詞單詞或詞組時候,就可以自己,或者是組織學生運用課堂內現有的資源,如掃帚、開關等,來實地模擬,或者自己徒手模擬,在模擬過程中,要盡量生動活潑一些,要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然后結合肢體表達,來表達相應的英語詞匯,并詢問學生“根據剛才我表現的動作,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從而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
3.提升問題的漸進性。在提問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提出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問題,那么將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思維在其中得到持續的驅動。比如教師可以以圖片為素材,向學生提問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s? happening?然后,進一步提問: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這樣的一個教學環節,可以不斷集中學生注意力,驅動學生的英語思維活動。
4.在提問中強化學生英語思維。在提問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在提問中強化學生的英語思維,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多媒體來實現,比如教師可以在提問之前,先向學生播放一小段經典英語電影的片段,如《獅子王》《瘋狂動物城》等,然后結合英語片段中的臺詞,來向學生提問,讓學生陳述電影的意思。但是因為小學生單詞積累十分有限,所以在開展這種方式提問過程中,教師應當要對一些生僻單詞提前寫在黑板上。
上述是筆者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應當具備的英語學習能力,以及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提問的一些思考,希望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車海青.小學五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研究[J].教書育人,2016(23):75-75.
[2]張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調查報告[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81-82.
[3]龔慧敏.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6(24):17-17.
[4]郭蘇敏.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多元化評價策略[J].校園英語,2017(9):106-107.
[5]孫飛.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英語個性化教學評估體系創建[J].大連大學學報,2017,38(2):139-142.
[6]熊川南.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英語多元化提問評價方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0):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