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在“互聯網+”發展的不斷深化,保險金融得到了迅速發展的環境,同時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以高效率的網絡營銷以及創新的服務理念,則能夠促進實現資源的互助共享,而保險金融業的發展也通過網絡媒介等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運營成本的節約。但是網絡交易也存在一定的隱患,所以,加強對風險的管理以及硬件設備的升級控制尤為重要。本文就保險金融在“互聯網+”時代發展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研究解決困境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金融;發展困境;路徑
最近幾年來,我國的保險市場規模在持續的增加,保險行業的盈利水平也不斷的提升,而這種良好的保險行業發展態勢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不無關系。“互聯網+”的模式運行,讓保險行業的發展搭乘了網絡的快車,結合網絡模式為普及保險知識和擴大保險產品的種類以及銷售范圍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并實現了保險營業規模的快速增長,極大的拉動了保險行業的經濟效益。科學技術的創新也推動了保險行業的持續變革,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各大保險公司紛紛抓住網絡發展的大好機遇,就市場對保險的需求出發,借助網絡的力量,提升了客戶對保險的消費體驗,贏得了大批忠實的消費者粉絲。保險行業依托于互聯網發展逐漸形成了互聯網保險,這種新的保險模式受到了社會的青睞,同時也對傳統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沖擊,讓保險行業的發展走上了新的臺階。
一.互聯網為保險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傳統意義上的保險行業,在很長的時間內進入了發展的困境,因為保險產品的種類單一,銷售模式的僵化,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存在不匹配的現象,為此傳統的保險銷售與社會發展格格不入,而互聯網的介入,則讓保險的銷售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互聯網技術具有實時共享和在線傳輸的功能,并且能夠將信息以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傳送到受眾的面前,由此可以產生更為良好的銷售效果。
(一)為保險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渠道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保險行業的騰飛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和可能,極大的提升了保險銷售的范圍,增加消費者購買保險的便捷性。消費者可以在網絡上自助下單,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保險產品,例如針對某類疾病的險種、交通出行的險種、財產險、旅游險等,消費者購買保險的便利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人們的保險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購買保險的幾率也大大增加,保險的銷售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傳統的保險銷售方式則存在較大的弊端,已經不適應當前保險消費的需要,因此在逐漸的退出社會市場的銷售空間[1]。
(二)優化保險銷售的模式,增強了服務客戶的水平
對保險行業的發展來說,銷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傳統的保險銷售模式主要是以業務員銷售的方式來銷售,新型的保險銷售則增加了互聯網的渠道,讓保險銷售變得快捷化、智能化和人性化,在逐漸降低了人為銷售的幾率,大大增加了消費者自主購買保險的便利性,拓寬了消費者購買的渠道和途徑。例如在市場上各大保險公司爭相推出了APP,可以從APP上購買消費者所需要的保險品種,同時保險公司還開通了微信公眾服務號,則可以通過微信的方式就能夠訂購所需要的保險。關于人身保險中,水滴保就以微信公眾號的方式銷售自身的重疾保險,每個月只需要花費幾十元不等就能夠為自身帶來一份安全的重疾保障,借助微信的銷售平臺來找到更多的用戶,則可以優化保險銷售的模式,讓客戶的保險體驗度感受更好。
(三)讓保險的商業模式逐漸回歸保險互助的本質特征
從本質上來看,保險是一種社會成員共同分擔風險的合同制度,隨著網絡技術的推進,保險的互助本質特征不斷顯現,在互聯網社交圈的影響下,線上的保費會比線下所銷售的保費要更為優惠,所以消費者從網絡上購買保險也能夠節省保險資金,獲取最大的利益。一般情況下,保險的承包人越多,那么購買保險的風險也越低,所以保險公司所需要收取的保費也更低。在約定的期限結束之后,朋友圈互保的承保人也可以將剩余的資金返還給承保人。
二.“互聯網+”時代保險金融發展所面臨的風險和困境
盡管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助推力,但是互聯網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則容易受到黑客技術的攻擊,導致保險金融的相關數據信息遭到盜取而泄露,影響客戶投資保險金融的安全性,并由此而帶來一系列的金融風險問題,不利于保險公司的安全發展。下面就當前保險金融在“互聯網+”時代中所遇到的風險和具體的困境進行分析。
(一)保險金融信息披露不完善,客戶服務能力欠缺
盡管網絡技術推動了信息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獲得巨大的信息量,然而也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不透明的問題,互聯網的保險行業發展主要是以現象交易來完成的,但是部分保險公司在金融產品的宣傳引導方面為了博人眼球,則以夸大產品功能的方式進行產品宣傳,容易誤導消費者,使得消費者對保險金融產品產生誤解,所以保險金融的相關產品在信息推廣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服務客戶的能力還存在欠缺的問題。為此,保險公司應明晰保險金融產品的內容,不能盲目的夸大保險產品的內容,要確保保險金融產品的真實性和高品質,應盡可能的完善保險公司的金融產品線上銷售和自助服務系統。
(二)運營模式存在漏洞,整合資源的能力有限
保險金融行業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不斷的革新,并且運營模式也開始不斷地優化,其中互聯網保險、第三方電商運營、自主運營、專業中介代理等不斷的出現,而不同的運營模式也有不同的優勢和缺陷。比如自動經營環節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產品的運營和推廣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專業的中介代理所遇到的問題是產品缺乏創新,產品的銷售規模偏低。而互聯網的市場存在較大的混亂性特征,市場銷售規模有待進一步的提升。第三方的電商在運營商存在資金流轉困難較大的情況,而且產品缺乏創新、缺乏必要且有效的監管,導致保險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有限,難以推動互聯網保險金融行業的高效運作。
與傳統的保險行業相比,互聯網保險金融在資源整合方面存在能力偏弱的問題,因為,互聯網保險金融僅僅占互聯網保險市場的一小部分,這種情況的出現與保險公司沒有做好金融資源的整合有關。一些客戶對互聯網保險不熟悉,并且對網上的保險交易存在不信任的情況,所以,使得互聯網保險在銷售的市場中存在滲透率較低的問題,導致互聯網保險金融的發展存在較大的難度。
(三)互聯網金融保險產品單一化,創新性相對較低
當前,調查分析我國的互聯網保險金融產品在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客戶的忠誠度比較低,而且保險的期限通常相對較短,保險的產品附加值存在不高的情況。互聯網保險的產品以及險種通常比較單一,而且存在同質性強的特征。不同的險種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意外傷害險、車險以及萬能險是主要的保險種類,而其他險種在銷售上是小范圍的,市場空間比主要的險種相對較低[2]。但是在人們保險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也逐漸加強了產品創新,推動了新的保險品質,例如家財險、健康險、長期壽險險種等,但是也存在銷售范圍單一、產品單一化和創新低的問題,導致銷售的市場空間不是很大。
限制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創新能力有限,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缺乏創新的企業則很容易被時代所淘汰,并給其他創新性更強的企業所超越。缺乏創新的表現在對互聯網保險金融呢產品的情景化方面存在深度開發力度不足的問題,在產品的設計上沒有從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實際需求出發,由此導致保險的品種沒有符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與市場存在不匹配的現象,而僅僅改變保險銷售的渠道,而沒有從根本上迎合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為此也難以實現保險種類的根本創新。
三.應對互聯網保險金融風險的策略
(一)創新保險金融運營模式,提高資源整合力度
加強同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合作,以強強聯合的方式優化保險公司的金融服務體系,并不斷的創新保險金融的增長點。創新保險金融的險種類型,依照客戶的需求來推出新的保險金融產品;加強信息之間的交流和融通,做好對保險金融產品的差異化管理,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保險金融產品服務。
(二)結合大數據技術,加強同客戶的溝通交流
大數據時代,企業可以從分析大數據獲得市場的信息,了解市場的消費需求和趨勢。依托大數據技術,對市場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依照客戶的消費習慣、家庭職業等來對客戶進行劃分,并構建誠信的檔案,降低保險公司經營發展的風險。以新技術來優化保險金融服務的質量,為客戶提供優質的保險金融服務體驗,提升客戶對保險金融服務的滿意度[3]。
(三)加強信息安全管理,降低保險金融風險
互聯網保險不是直接接觸被保險人的,因此在保障客戶隱私、身份真實信息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網絡保險公司應提高對客戶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彌補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要推動普及新型化的電子簽名技術,建構外網防護體系,結合身份證系統來對客戶的身份進行驗證,對客戶的信息實施安全備份和監控,確保客戶信息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互聯網保險金融的發展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促進保險行業的發展。但是保險金融行業發展也面臨著發展經驗不足以及管理風險的問題。為此克服這些問題,走出互聯網保險金融發展的困境,需要加強對保險資源的整合,通過大數據創新的方式來優化保險金融行業的發展,促進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不斷的降低互聯網保險存在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李曉晴.“互聯網+”時代保險金融發展困境與應對策略[J].現代商業,2018,(19):84-85.
[2]趙穎慧.“互聯網+”時代保險金融發展困境與突圍方式分析[J].消費導刊,2017,(23):170.
[3]耿琦晨.“互聯網+”時代保險金融發展困境與路徑探尋[J].投資與創業,2018,(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