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荊晶

◆摘? 要:音樂是一種審美藝術,音樂欣賞課作為新課本的重要部分,能讓學生們直接的體會、感受音樂的美。此門課程是學校開展德育美育以及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音樂欣賞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們的專注力和想象力。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培養具有愉悅性、情感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等特點。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本質在于情感的體驗與反應,情感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占重要地位;不只是通過音樂欣賞,還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如:唱歌、樂器演奏、律動教學等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達到愉悅身心的作用。小學音樂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其教學目的并非培養音樂家,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在這之中,教師的影響是關鍵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欲望,使他們將音樂學習看成是自己獲得積極的、愉快的體驗。
根據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我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致使我們在音樂欣賞課中務必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我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用心性。反之,以超多的語言去講解音樂的特點、情感內涵、曲式結構等,盡管你講得多么精彩,語句修飾得多么華麗,結果都會成為學生的耳邊風、紙上談兵罷了。教師只有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潛力。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音樂欣賞有了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參與音樂欣賞的主動性是至關重要的。無疑,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學生音樂欣賞主動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音樂是最富于情境性的。一幅畫面,一段動畫、影視畫面等,都可以激起學生得聯想,創設完美的教學情境。在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小螺號》一課時,我會先播放大海的聲音,讓學生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有利于他們進入到歌曲中去,強化了學生們的想象空間,從而引出《小螺號》這一課題。
三、創造意境,展開想象
直覺感受是藝術類審美的基礎,音樂欣賞也不例外。音樂欣賞多通過對音樂的節奏、力度、音色、旋律、節拍、速度、和聲的欣賞來激起孩子們的想象、聯想,這是一種由直觀感受到形象思維的過程。在音樂欣賞課中,要盡可能的多創造各種意境。在《哪吒再生》中,通過熟悉金光洞里、哪吒蘇醒、師徒相見、出發報仇。四段主題音調,加上教師適時地語引導,可以鼓勵學生對故事充分進行想象,進而完整的演繹整個故事情節,這樣也更利于學生對《哪吒鬧海》有一定的了解。由此,想象便成了心靈與音樂的橋梁。課標要求,要采用多種形式、途徑向學生傳播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不再是唯一。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更多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四、讓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
采用動作和表演的方式參與音樂是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活動,它是學生對音樂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方式。它能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投入到音樂中,例如欣賞《玩具進行曲》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你能像玩具兵那樣隨著音樂走步嗎?”“你能用動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壯低音表示出來嗎?”以此來啟發誘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把感受到的音樂用動作形象地表達出來,加深情感的體驗。
五、即興創編,激發情懷
教師通過手勢、體態節奏語還可以創編一些動作以及豐富的表情傳遞給學生。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激活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欣賞活動的熱情,更好地渲染、欣賞這一課型的獨特魅力。
音樂欣賞課作為新課標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藝術審美,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們應該認真上好每一節欣賞課,讓欣賞課具有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新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艾倫·科普蘭著,丁少良,葉瓊芳(校).怎樣欣賞音樂[M].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