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孟萍
◆摘? 要:小學階段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初期,這一時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能否起到良好效果關系到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因此,小學階段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科教育,更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才能使學生向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前進。在新時期,如何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需要學校和教師采取有效策略來滲透德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不再是以往應試教育中以分數來衡量的價值取向,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小學生年齡幼小,對于外界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有限,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學校和家庭的正確引導,極易受不良社會風氣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而走上歧途,所謂“跟好學好,跟壞學壞”就是這個道理。德智體美勞,德排在第一位,可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僅僅只是成績優異道德品質敗壞,這樣的教育是非常失敗的,同時小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是其他任一方面的優秀都無法取代的。因此,德育教育是育人之根本,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1小學階段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1.1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質的豐富多樣,都使得當今小學生難以體會到祖輩生存的困難,學生從小沒有吃過苦,加之獨生子女的增多和父母的寵愛,以致當今許多小學生不懂得甘難辛苦和父母的辛勞,只懂得索取吝于付出。而不良的社會風氣也造就了學生間的相互攀比,不是比成績,而是比物質,誰吃的精、穿的好、用的貴,小小年紀虛榮心卻不小,這些都對學生的三觀產生不利影響,一些學生好逸惡勞,貪圖物質享受。因此,在小學階段滲透德育教育刻不容緩,有助于將他們從偏移的人生軌道引至正確的道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1.2有助于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當今社會,校園擂肥、以強欺弱、霸凌事件等層出不窮,透過這些事件折射出我們的學校教育存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德育教育不同于學科教育,可以通過考試、分數來進行檢驗,而人的思想是最為復雜的,看不清摸不透,只有當其通過語言和行為的方式表現出來時才能真正認識其真面目。而經由這種方式表現出來時可能已鑄成了大錯。因此,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應從小抓起,將不良的思想觀念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就需要學校全面深入的開展德育教育,并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育中,引領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思想觀念,規范自身行為、糾正錯誤觀念和不良行為,從而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2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2.1學校和教師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度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學校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學校和教師往往更關注教學質量和升學率。究其原因,德育教育不象學科教育,無法以分數和考試來進行衡量,對升學影響不明顯,以致學校側重的是可通過考試、升學等方式來檢驗的學科教育。在德育教育的課時設置上過少,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優良品質無法通過學校的日常教育直接獲得,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2.2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當今教學改革倡導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側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更關心學生成績的優劣。德育教育浮于形式主義,作為教師,這樣的思想觀念怎能培養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學生呢?教師作為學生的引領者,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教書育人,教書是一方面,育人才是根本,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學業的優秀,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格,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3小學各年級段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要想培養小學生的優良道德品質,學校和教師均應轉變以往的德育教育觀念,真正重視德育教育。教師自身首先應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以身作則,模范帶頭,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日常的語言、行為規范中,給學生帶好頭,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教師可根據小學1~6年級學生不同年齡和心理特點來開展形式各異的德育教育。
3.1小學一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年級小學生剛入學,對學校生活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但短期內難以迅速適應。因此,教師應深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其心理特點:好奇心強、好玩好動、愛模仿。非常信任教師、對父母依賴較大,情緒起伏變化較大,由于剛接觸學校生活,不了解校紀校規,無意間容易做錯事。
策略:習總書記的立德樹人指出,一年級及至小學階段的德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從低年級階段就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低年級的教育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學習班紀校規,在班級開展“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活動,如將品行良好的優異生與后進生結對子,讓優生影響和帶動后進生,還可在班級開展學雷鋒等好人好事活動,設立助人為樂獎。在每周舉行的升旗儀式中,跟唱國歌、行注目禮。同時,還可在學科教學中如音樂、美術、語文等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做到會唱國歌、會畫國旗,知道國旗代表的意義。教導學生學會和使用常用的禮貌用語,同學間相互友愛,相互幫助。指導學生學會掃地、擦桌子、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班級勞動,培養他們從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3.2小學二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校生活,大多已完全適應,已明白學校規章制度,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但仍和一年級新生一樣,思維直觀、具體,此時的他們已習慣了學校集體生活,有愛表現自己的行為,競爭心和上進心都有一定提高。
策略:一年級新生德育教育滲透的策略仍然適用于二年級小學生身上,在此基礎上,可開展以“我愛祖國”、“我愛老師”“我愛爸爸媽媽”為主題的班級交流會,表演班級團結互助的小品,在教師節為教師獻花等活動。重點突出我是集體一員的教育活動,以引導他們樹立集體榮譽感,以集體為榮。此外,教師每周還要進行安全課的教育,以樹立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3.3小學三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思維過渡期,此時的他們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對人對事有了自己的評價標準,但評價較為片面,情感易爆發,不考慮后果,意志力薄弱,面對困難容易動搖。認知能力不高,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策略:這一時期的學生,教師應著重引導他們學會明辨是非的能力,可結合近期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情或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如老人摔倒是否應該扶起來等在班會上進行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和觀念是正確的,屬于社會正能量,理應得到宣揚和傳承,哪些行為是為人不齒的,是受人唾棄的,使學生具有正確的是非觀,能夠辨別事情的對與錯。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在做好人好事的過程中要學會首先保護好自己,畢竟自身一人的力量太渺小,要學會尋求他人的幫助,不要貿然獨自行動,以免受到傷害。
3.4小學四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四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兒童向少年轉變的階段,獨立自主的意識更強,對于教師的話不再言聽計從,面對復雜的是非問題仍然辨別不清,自控力不高。
策略:此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懂得集體榮譽的來之不易,學會維護集休利益,關心班集體成員。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動,規勸行人走斑馬線,讓他們在切身的實踐活動中明白社會的發展需要各種規則的制約,并要遵守這些規則。
3.5小學五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五年級學生已步入少年期,自尊心增強,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的見解,但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
策略:學校可邀請轄區公安機關等部門到校進行法律法規的知識講座,組織學生掃墓、獻花,緬懷革命先烈;到敬老院、孤兒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兒,幫老人做衛生、帶小朋友玩耍、慰問演出等獻愛心活動,以培養他們的愛心和奉獻精神。
3.6小學六年級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六年級學生在小學已是“老大哥老大姐”的身份,具備很強的人格意識,不愿意教師和家長再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但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仍不成熟,需要教師的引領。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可以對五六年級的學生適當引入一些法制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用法律的武器武裝自己,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
策略:此階段的學生應借助他們日趨獨立的人格意識,引導他們愛護弱小,尊敬長輩,在學校開展幫助低年級小同學的活動,關愛班級及農村留守學生活動,與這些留守學生結對子,平時保持通信聯絡,假期或六一兒童節組織學生集體看望貧困學生,為他們捐款捐物,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社會上還有許多弱勢群體需要得到幫助。
綜上,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學校和家長都應高度重視,必須時刻繃緊弦,密切關注其思想動態的變化,將他們引向人生的坦途。
參考文獻
[1]曹雪琦.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有效方法探究[J].好家長,2017(33):69.
[2]曾凡全.淺談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4):160.
[3]胡雪東.德育教育在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