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億庚
摘 要:科學理論創新普及工作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而理論創新的效果一定要通過通過普及才可以為人所用。所以,一定要在科學普及和人們之間建立聯系的紐帶,這樣一來就能夠完成國家在各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并得以提升我國社會科學普及的成果。
關鍵詞:新時代;社會科學普及;思考
這些年以來,我國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這期間,的公民科學素養從前幾年的3.27%提升到了8.27%。不過我們也要認識到,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對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方面還屬于發展中階段,因此相關工作者一定要全面推進社會科學普及工作。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討論一下相關的話題。
一 傳統社會科學普及
科學需要得到大眾的認可,而且對其的傳播需要借助媒體的力量。早在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就首次出現了社會科學傳播的高峰期,主要是以牛頓力學為代表。而在人類在進入到20世紀之后,在物理學的支持下,科普已經開始遠離大眾。、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科聯以及科普構成了中國科協,從而取代了之前以團體命名的“科普”。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科普”被收錄進了《現代漢語詞典》當中,就此變成了規范名詞,從那之后開始,有關科普的組合詞得到了大眾的熟知。
相關研究人員在對傳統科普進行研究期間提出了如下的觀點:一,社會科學普及是根據大眾意識演變而來的。二,社會科學普及對象一般指的是工農兵。三,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要和生產工作聯系在一起。四,社會科學普及體制中的一元化組織結構。由此可以了解到,傳統科普的主要對象是“國家”,也就是傳統科普一定要以國家發展和利益為核心,在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科普并非不可變動的模式,會隨著各個歷史階段進行相應的變化。
二、新時代科普觀的核心要義
1.社會科學普及理論:以人民為核心
習近平特別強調過:要貫徹以人民利益為發展核心的思想,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為角度,并要將這一理念融入到社會建設的所有環節當中。
在新時期,社會科學普及和相關的創新工作一定要以人民為核心,將大眾的愿望和科學普及工作進行緊密的聯合。而在此期間就要做到:(1)全面發展社會科學工作,從而就能夠提升人們的就業率和加強人們的生活質量,社會科學工作要面向大眾,同時也要幫助人們提升辦理公共事務的水平,例如在進行轉基因的工作中,如果民眾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那么就能夠做好合理的決策。(2)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要依賴大眾,特別是那些參與科學發展的相關工作人員。大眾不但需要接受科普,而且還要成為科普的主體。在對社會科學進行普及期間,要遵照大眾提出的科普要求,以及他們所能夠起到的科普作用。此外,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能夠采用多媒體進行信息傳送。(3)科普過程中所得到效果要和大眾進行共享。要采用網絡,來改善“互聯網+科普”工程,從而使得科普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2.社會科學普及功能論:科學創新、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
在2016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對社會科學普及發展經濟的作用進行了總結,也就是:科技創新、普及是進行社會科學普及創新工作的兩翼,要將科技創新視作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此觀點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論點:首先是兩翼化,其主要是能夠讓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科普論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早在2004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提出:科技普及以及創新是科技的發展的主要方向。而到了2008年,國家進一步指出:科技工作主要包含兩方面,分別為對科技進行普及以及對科學進行創新。
其次是科技創新工作。其不但會讓科技得到創新,而且還能夠做好做好扶貧方面的工作。另外,還具備政治功能;例如,科技創新能夠對文化建設起到幫助作用,并以此提升大眾的科學文化程度。而且科技創新工作還能夠對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效果,從而得以清除封建迷行和不良風氣。另外,科技創新工作還能夠實現對生態文明的建設,例如對大眾宣傳環境科學的作用,從而能夠讓我國的生態建設工作得到發展。
三、國家社會科學文化素養
1.相關法律中多次指出要加強“科學文化素質”
在《憲法》中規定:國家要重視教育發展,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就多次提出要重視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而到了2002年,相關法律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而到了2007年,《科學技術進步法》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升社會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加強我國人民的社會科學文化水平。此外,《中共中央有關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當中,也是運用了“科學文化素養”的理論,即:人民素質、道德修養等都要得到顯著的加強。
2.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看重對社會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年,我國就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同時還指出勞動者要具有充分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較強的工作能力,這樣才可以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在同一年,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央主席做出了《提升我國科學文化水平》的演講,并提出加強民眾的科學文化能力是全國人民的工作目標,他強調:一定要萬眾一心,來整體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修養。
習近平總書記也很多次強調要加強人民的社會科學文化素養。例如他指出“要讓全國的勞動人民確立終身學習的理論,并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以及科學文化的素養。”在2018年,給全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發展大會的致信中還特別強調,我國應該注重對于社會科學的普及工作,并全面提升民眾的社會科學文化素養。
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這些年以來,我國的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這期間,公民社會科學素養從前幾年的3.27%提升到了8.27%。而想要進一步的提升大眾的社會科學文化素質,那么就要在普及科學的過程中,以人民為核心,在社會科學普及和人們之間建立聯系的紐帶,這樣一來就能夠完成國家在各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此外,還要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以此來提升國家的整體社會科學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立.以新時代科普觀為指導 ?大力提升國家科學文化素質[J].科技中國,2019(03):42-46.
[2]周良發,鄧瑩瑩.大數據時代社會科學普及面臨的機遇、困境及對策[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5(04):87-92.
[3]龍艷.新時代推進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39(06):1-3.
[4]沈德海.開創新時代社會科學普及事業新局面[N].廣西日報,2017-12-22(010).
(作者單位:蕭山區社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