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
摘要:目的:觀察疼痛科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應用效果。方法:以110例本院疼痛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接收時間2017年3月~2018年9月,隨機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中應用護患溝通,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疼痛科護理中應用護患溝通后,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護患溝通;疼痛科;護理效果
現代醫學中,疼痛已經被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其不僅會影響機體各系統功能,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患者心理、社交能力也同樣會受到極大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疼痛科主要負責治療各種急性、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目的是使疼痛程度減輕,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治療期間,護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通過護理的良好開展,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因疼痛科患者較為特殊,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要求能與患者有效溝通,但傳統護理對護患溝通并未充分重視,導致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院疼痛科護理患者時,應用了護患溝通,效果較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110例本院疼痛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接收時間2017年3月~2018年9月,男58例,女52例;年齡32~79歲,平均(53.7±4.2)歲;疾病類型:頸肩腰腿痛35例,頭痛28例,舌咽神經痛21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19例,晚期癌痛7例。隨機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兩組無明顯資料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含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鎮痛措施遵照醫囑開展、疼痛緩解方法指導給患者等;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護患溝通,具體如下[1]:
(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第一次見到患者時,先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接著向患者介紹科室情況、告知治療中相關注意事項等,讓患者盡快的熟悉,消除其陌生感與緊張感,詢問患者姓名,根據患者性別、年齡,以適當稱呼來稱呼患者,拉近與患者距離,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形成和諧護患關系;(2)開展護理工作期間,護理人員要穿戴整潔的服飾,儀態端莊、態度柔和、舉止得當、語言親切,體現出高超的職業素養,贏取患者信任;(3)各項護理服務精心提供給患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問題,熟練、準確進行護理操作,減輕患者痛苦同時,讓患者感受到其工作的專業性,提高患者認可程度,增強患者配合程度;(4)給予患者個體化護理服務,特別是老年患者,因其已經減退認知功能,使負性情緒極易形成,如孤獨、恐懼,護理人員要格外注意與老年患者的溝通,隨時評估其情緒狀況,針對性的疏導、安慰,減輕負性情緒的不良程度,從患者角度出發,給予患者適當的呵護與尊重;(5)全面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并及時向主治醫生反饋評估結果,便于醫生對疼痛治療及護理方案作出適當的調節,減輕患者的痛苦程度,同時要注意患者主訴,以能發現異常變化。
1.3觀察指標
評價患者疼痛程度,護理前后各1次,工具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分表示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極重度疼痛;調查患者滿意護理工作的情況,包含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和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對照組VAS評分分別為(9.08±0.47)分、(9.03±0.44)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VAS評分(2.96±0.25)分,對照組VAS評分(6.07±0.54)分,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55例患者中,滿意36例,占65.5%;較滿意16例,占29.0%;不滿意3例,占5.5%;總滿意52例,滿意率94.5%。對照組55例患者中,滿意29例,占52.7%;較滿意14例,占25.5%;不滿意12例,占21.8%;總滿意43例,滿意率78.2%。
3討論
疼痛既屬于一種疾病,也是一種癥狀,長期存在情況下不僅會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延緩疾病康復速度,且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其生活質量。在疼痛科臨床中,多數患者為老年人,因長時間遭受疼痛的折磨,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均比較差,存在明顯的睡眠不足、情緒低落現象,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現悲觀、絕望的心理,乃至拒絕治療[2]。基于疼痛科患者特點,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嚴重影響了其與患者的交流,但良好的溝通、交流又是護理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疼痛科護理患者時有必要創建良好的護患溝通[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護患溝通后,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了護患溝通應用的有效性。分析原因,護患溝通應用后,護理人員更加重視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初見患者時就會采取拉近與患者距離的方式留下良好印象,此基礎上,再通過著裝、語言、行為舉止等多個方面來與患者溝通,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高專業性、高職業素養,使患者逐漸的信任護理人員,并能夠主動交流護理人員,積極接受治療,促進疾病盡早康復。
綜上,疼痛科護理患者時,應用護患溝通后,可強化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提高護患溝通的有效性,保證各項治療及護理措施順利實施,進而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疾病康復,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張彤.淺談有效的護患溝通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效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8):223-224.
[2]林劍.疼痛護理干預對疼痛患者預后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32):138-140.
[3]周繼紅.無縫隙護理在疼痛科病房的實施[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09):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