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初中物理教學的課程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物理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學應以注重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全面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何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一、重視“引課”在科學探究式教學中的作用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堂好的物理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引課是否成功,我們知道物理來源于生活,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是對未知事物好奇心強,引課時我們可以盡量貼近學生生活,找生活中小實驗小現象,讓學生從探究的興趣開始,設計認知沖突,使學生帶著疑問、充滿好奇地開始進行科學探究。
一個好的“引課”還可以調動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輕松、愉快的氣氛下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的區里知識。課堂引入得恰當能很快的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得以升華,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智力得以全面的提升。
二、“分好小組”提高效率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6人(一般根據學生的座次就近分組,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優等生與學困生相結合)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讓學生自己命名,自己制訂本組的學習計劃和奮斗目標,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團隊精神。小組實行評比加分制,教師根據各組學生課堂表現及完成任務情況加分,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圍繞各種猜想,分配探究任務。各小組針對探究課題,進行合理分工,達到默契配合。經過分析討論,小組成員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如:在光的反射這一節,教師可以分配給學生學習任務,班級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共同學習并解決知識點,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小組的討論可以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過程,并且這種學習方式可以顧忌到每位學生,包括學困生,小組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對于學困生不能解決的問題,組內同學可以幫助解決。這樣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在合作探究學習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加增強了其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關注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落實三維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只有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進行體驗,才能實現。實踐證明,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是讓學生自己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因此,在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時,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得到體驗,從而實現知識的自主構建,促進他們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程序闡述如下:
1.提出問題。探究式教學的開端是發現和提出問題,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構想、恰當的材料、生動的語言、幽默的動作等,引發學生對某些方面的關注,促進學生對話,對知識展開思考,產生質疑、困惑,從而提出問題。教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合適的、值得探究的問題。在科學探究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相當重要的,問題恰當,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助于他們進行有效的探究。
2.設計探究方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假說、科學猜想,并指導他們對所提問題的研究方案進行比較,確定合適的探究方案。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并且允許學生選擇不同的實驗器材,設計不同的探究方式,因為科學探究本身具有開放性的特征,這正是培養他們發散思維的極好機會。
3.探究實踐。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做實驗,認真觀測,自主地收集與探究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材料,并指導學生做好記錄,進行整理,讓他們親歷探究活動的全過程,獲取充足的感性材料和生動體驗。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4.分析歸納。教師要引導和啟發學生比較、處理實驗數據或相關信息,對觀察到的現象、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和實驗數據進行理性分析,鼓勵學生運用比較、類比和遷移等方法,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歸納并做出解釋,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得出結論。在歸納結論時,不要過分強調結論的統一和語言表述的規范,要鼓勵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5.闡述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研究結果進行大膽闡述,闡述既要有結論,更要有形成結論的實際證明材料和必要的理性觀點。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論證各自的觀點和解釋,以促進合作學習,提高互動質量。
6.評價結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以分享更好的探究、闡述為主。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評價,讓評價真正起到促使學生形成更高漲的探究熱情和更科學的探究方法的作用。要通過評價引發學生的質疑精神,為進行新的探究活動創造有利條件。
四、重視探究評價,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常常面臨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合作不協調、探究興趣不持久、探究出現困難或發生焦慮甚至探究失敗等問題。因此,在探究教學中,為了能夠客觀科學地評價學生學會探究的形成性過程、發展性過程和創造性過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靠惟一的實驗報告,可以是實驗心得、小論文,也可以是對實驗改進的建議臺,設計新實驗、小制作等。教師要注重過程評價,淡化結果評價,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立體性的評價,重在對學生參與探究的意識、態度、效能、思維等的評價,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育他們的科學品質和鍥而不舍的科學探究精神。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中主體參與的程度、探究方案及與同伴合作的效果等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互評,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共享。
對學生獨創性的和個性化的問題、猜想、操作及表達進行及時的贊賞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激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追求和探索,促進學生對方法的掌握和知識的建構,促使其科學態度的養成和科學素養的提高。
總之,“注重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的相似的探究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