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英語專業精讀課堂三位教師進行錄音、錄像以及和追溯式訪談等方式獲得相關的語料,對所取得的語料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探討了英語專業課堂教師母語使用的數量、目的及原因。研究顯示,三位教師在精讀課堂上使用的母語數量較多。使用目的方面,體現在實現元語功能、強化某些知識點、增強學生的課堂自信心和接受能力以及增強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教師使用母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關鍵詞:英語專業課堂;母語使用;調查研究
1引言
外語教學中母語使用以及母語使用量的問題一直是外語教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反對在外語課堂使用的學者和教師認為,母語的思維和表達習慣會阻礙外語教學。同時,他們認為在英語課堂上應該最大化的使用英語并且盡可能的完全避免使用漢語,這樣學生能充分利用每一秒的時間接受有效的目的語輸入,從而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因為課堂上外語的使用和母語的使用是一種此消彼長的矛盾對立關系。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學者和教師認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完全放棄使用母語,在外語課堂中適當使用母語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教師能通過使用母語實現純外語教學無法實現的許多教學功能。
2文獻綜述
關于是否在外語教學中使用母語的問題,學術界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反對在外語課堂上使用母語的學者們認為,如果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母語,學生的英語輸入會大打折扣,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理解過程受到阻礙。Bouangeune(2009)就持有這種觀點。贊成在英語課堂上適當使用母語的學者,如Machaal(2012)則認為,教師英語課堂上恰當的使用母語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贊成與反對并存的情況下,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外語課堂母語使用研究的實證研究。國外的實證研究方面,美國的外語課堂母語使用研究的著重點是西班牙語(外語)課堂上英語(母語)的使用研究,加拿大的研究重點是法語(外語)課堂上英語(母語)的使用研究,主要學者有Macaro(2001)和Levine(2011)等。不過,國外有關英語課堂上漢語使用的研究很少。
國內自21初以來出現大量關于英語課堂母語使用研究的論文和論著。陳立平(2004)對教師和學生在母語使用研究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與學生相比,教師更易于在英語課堂中使用漢語,教師和學生使用漢語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王俊菊(2003)對中學英語課堂上漢語的使用進行了研究,其研究表明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贊成在英語課堂上適當地使用漢語,但是母語的使用量要適度,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魏梅等(2013)對英語專業一、三年級兩位教師在英語精讀課中使用漢語的數量、功能以及教師和學生對漢語使用的看法和態度進行了對比,發現教師的漢語使用量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呈現出一種下降的趨勢,教師在低年級課堂上使用漢語是更多的是為了了解學生感情并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在高年級課堂上使用漢語主要是在翻譯方面。
縱觀國內外關于英語專業課堂上母語使用的研究,我們發現大部分學者在研究過程中都是采取問卷調查為主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內容的真實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受試者在回答問題時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另外問卷調查的方式也無法確切地反映英語課堂上母語使用的數量,這毫無疑問影響了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鑒于以往研究的不足之處,本研究采取課堂錄音和錄像以及追溯訪談的方式獲取語料,輔之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英語專業課堂上母語使用研究進行探討。
3研究方法
3.1研究問題
本研究探討的主要問題是:①漢語在英語專業課堂上的使用數量;②教師使用漢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③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漢語的原因是什么?
3.2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本校(江西某高校)英語專業本科段擔任語精讀課的三位教師(T1,T2,T3)和各自任教班級的學生,三位教師教學經驗豐富,長期擔任該校的英語專業本科班精讀教師。教齡均在29年以上,他們的第一學歷均為江西師大或江西大學普通全日制本科畢業,三位教師均獲得碩士學位,其中兩位是正教授,另一位是副教授。受試學生為英語(師范方向)1~3年級共6個班的學生。每個年級兩個班,每個班學生平均人數約為38人。
3.3研究過程
我們的研究過程分為三步:首先,在不干涉正常教學情況下,對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錄音錄像,為期5周,每周4個課時(每課時45分鐘)。T1使用的現代大學英語精讀(楊利民主編)第2冊,T2使用的教材是現代大學英語精讀(楊利民主編)第4冊,T3使用的是高級英語(張仲載主編)第6冊。對每位教師兩個單元的課堂教學進行完整地錄音和錄像。其次,讓三位教師各自觀察自己課堂錄像,根據錄像片段對三位教師進行追溯式訪談,訪談時長為每位教師90分鐘左右,訪談的主要內容為教師使用漢時的感受和自我認識。同時我們還在6個教學班中分別隨機抽取了2名學生,共12名學生,對他們進行訪談,訪談的主要內容是他們對自己的老師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漢語的感受和態度。最后,借助錄音轉寫軟件,對三位教師的課堂錄音進行轉寫,與追溯訪談記錄一起作為研究分析的語料。
4研究結果
4.1英語課堂上教師漢語使用量
通過轉寫軟件把錄音轉寫成文字后,我們對三位教師課堂教學中話語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三位教師的英語和漢語使用量有較大的差別。統計的數字(英語以單詞為單位,漢語以單個漢字為單位進行計算)表明,T1課堂話語中包含37,983個英語單詞和20,259個漢字,分別占65%和35%;T2課堂話語中包含31,825個英語單詞和21,601個漢字,占比分別是59.6%和41.4%;T3課堂話語中包含45,794個英語單詞和11,080個漢字,占比分別為80.5%和19.5%。三位教師漢語使用最高量達到了41.4%,最少的教師也達到了19.5%,三位教師漢語使用量的平均值約為32%。由此可以看出,三位教師的母語使用量比較大。為因為是在不干涉正常教學的情況下所做的錄音和錄像,所以以上數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三位教師在英語精讀課堂上漢語使用量的基本情況。
4.2教師漢語使用目的分析
根據對錄音轉換成的文字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三位教師教師使用母語(即漢語)主要是為了達到以下目的:①翻譯英語文段或句子,如“Whether young people are undereducated or over educated is not the issue. The problem is whether they are properly educated or miseducated.年輕人受的教育是不夠還是過多,這不是一個問題。問題在于他們是獲得了正確的教育還是錯誤的教育。”②評價學生的發言和回答,如“你的回答很有思想也很有創新。”③對比英漢語言與文化,如“T:His wife is an absolute dragon!中的dragon是什么意思呢?S:龍。T:不是‘龍’,而是‘悍婦,母夜叉’,dragon一詞在西方文化和英文中是兇狠的意思”;④表揚學生,如“Miss Lai has done a very good job.她把整篇文章都背下來了,真了不起,全班同學都應該向她學習!”;⑤發出課堂活動的指示,如“T:Perhaps restlessness is a necessary corollary of devoted literacy.這個句子中的devoted literacy是指什么呢?”⑥發表個人的評論,如“T:讀書,尤其是英美文學作品,將怎樣改變你的生活呢?expansion of your views, broadening of your horizons, enriching your spiritual life and so on.”⑦用于引導學生的發言,如“T:Now is there anybody who is ready for the roleplay?”Ss:(沉默) T:誰能給我們扮演一下課文中第二段的情景嗎?;⑧用于教師表達個人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如T: “說到一個人經歷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one’s life,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經歷的一個因為調皮而被我父親揍的故事,我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很荒唐,不過那種行為很符合當時孩提時代的好奇心理,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行為特征,這就是我們這篇課文要說到的developmental changes吧”;⑨用于反饋學生的問題,如“T: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句子, a small but satisfying spread of center-hall colonials, old roses and quiet roads.這個句子你們怎么理解呢?Ss:這個句子有點不大好理解,很明顯,spread和colonials這兩個詞不能這么用。T:為什么?Ss: spread是動詞,colonials是殖民者,這種用法從語法和語義上來看都是不對的。T:……”;⑩用來強調單詞的一詞多音,如“T:……重音在第一個音節,是嗎?How do we pronounce反對?那不能讀作object[??bd??kt ],作動詞使用的時候只能讀作[?b?d?ekt]”;?用于解釋分析練習,如“During the course I had come to realize that while my world was expanding and new options were opening for me, my father, who was in his sixties, was seeing his world shrink and his options narrow.這個句子從形式上是很長的,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它的結構是比較簡單的,主語是‘I’,謂語是‘had come to realize’賓語是that引導的從句,當然賓語從句中還鑲嵌著從句。”?用來解釋中國文化概念,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中的‘故’是指學過的知識,‘what one has learned’or ‘the known’in English,而‘新’是指新的體會,‘new insight’or ‘the unknown’ in English.”?引用古詩詞并翻譯,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ar. I ca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這是詩經《采薇》中的千古名句,其中的‘楊柳依依’,this is a kind of personification”;?對于如何學好外語尤其是英語提出建議,如“We’d better develop our interest in English at the beginning of our study.興趣是英語學習最關鍵的因素,有了興趣我們就有了學習動力。”?發布任務或行政事務,如“下個星期開始我們要學習第三單元‘Diogenes and Alexander’,這篇文章非常適合角色扮演,請大家事先準備,到時候我們會邀請多位同學上臺來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請大家好好準備!”;?用于表達英語的元語功能,如“T:前綴mis-放在某些名詞或動詞的開頭,是‘壞(或錯)的;糟糕(或錯誤)地’的意思,表達否定的含義”;?無法歸為上述類別的其它漢語話語目的。
根據對轉換的文本分析,我們還發現:T1使用漢語最多地方是在練習的講解方面,T2則是在挖掘課文思想內容和講解語法方面使用漢語較多,T3講解課文的words and expressions用法時常用漢語表達。
4.3教師漢語使用原因分析
使用漢語作為英語教學媒介語,借助漢語來表達英語教學內容,是當今英語專業課堂教學的一個普遍現象。通過對追溯訪談數據和學生訪談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母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教師自身角度和學生角度等方面。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三位教師一致認為,教學內容的學生理解程度最大化,是他們使用漢語的最主要原因。有些教學內容不用漢語表達學生就無法準確的理解其意思,這樣學生容易產生課堂焦慮情緒,這會大大的影響教學效率,如教學語法術語和翻譯技巧等等。同時,有些教學內容,用漢語的話,一兩句話就能表達出來,然而使用英語的話,就要兜圈子且花費較長才能清楚地表達出來,這種情況下使用漢語可以達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教師自身角度來看,其個人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個人的教學風格、教學體驗和教學習慣都是他們使用母語的原因。三位教師中,T3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其教學習慣是傾向于用英語講述教學內容,而T1和T2早年大學本科畢業后有一段時間在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英語口語的體驗沒有T3豐富,而且他們的教學習慣是偏向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是T1和T2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漢語的比例大于T3的主要原因。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根據訪談和問卷顯示,一個班級內部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差異對教師的母語使用也有很大的影響,英語水平高的學生希望教師使用的母語越少越好,而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較低、對漢語的依賴性較強,則希望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千篇一律的使用漢語,否則他們無法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
5結語
本研究通過課堂錄音錄像與追溯訪談對英語專業課堂上教師的母語使用情況進行了實證的研究。研究表明三位教師在英語專業課堂(精讀課)上都會使用母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補充,教師在翻譯、講解語法、探討課文思想內容、詞匯講解、講解練習、傳播中國文化以及發表個人見解等方面使用母語的量較大。三位教師在母語使用目的方面基本相同,盡管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關于使用的原因,教學內容、教師自身和學生自身三方面的因素都影響著教師的漢語使用。在英語專業課堂上,我們認為,應該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目的語輸入,教師母語的使用應該掌握一個適度的原則,適度的原則應該來源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和反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反饋來動態地調整英語專業課堂上的母語使用的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英語專業課堂的教學效率并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Bouangeune, S.Using L1 in teaching vocabulary to low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 students:A case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of Lao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ournal,2009,27(1):9-32.
[2]Macaro, E.Analyzing student teachers’ code-swit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Theories and decision mak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85:531-548.
[3]陳立平.英語專業教師在課堂上語碼轉換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5):34-40.
[4]王俊菊.助跑器?絆腳石?——一次有關外語教學中母語使用情況的調查[J].現代外語,2004(4):395-402.
[5]魏梅,王巖,李正鴻.英語專業課堂教師母語使用數量?目的和認識比較[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20(2):59-67.
作者簡介
商敘明,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和翻譯江西新余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該論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英語專業課堂教師母語使用研究》(18YB28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