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淼淼
摘 要:二十一世紀以后,隨著我國市場化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多樣化格局的逐漸形成,各種大中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經濟效益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經濟效益的增長與衰退的速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伴隨著企業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對可使用的現金流的需求也就愈來愈大,企業融資問題應運而生。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眾多企業的融資問題現狀入手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關于企業融資問題與完善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給各位企業管理者與建設者提供更多的經營思路。
關鍵詞:企業融資;經濟效益;完善對策;解決策略
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推動力。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促使著市場經濟格局的不斷轉變,企業也必須要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尋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但實踐的過程與發展的探索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持。在這個過程中,關于企業融資的各種問題也就逐漸凸顯出來,這些問題不僅存在于企業融資的渠道選擇上,也存在于企業自身的運行模式里,金融機制的監管中等方方面面,只有解決好企業融資問題,才能夠做好企業不斷升級轉型的后援保障支持。
一、企業融資的概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持續推進,國有企業以及其它各種大中小型企業均已成為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如何加強企業融資也逐漸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盡管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改革,但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是擺在企業發展面前的重大問題[1]。本文在對企業融資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之前,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企業融資的概念。
(一)企業融資的狹義概念
從狹義的方面來說,一個企業的籌集資金的過程與行為就是企業融資。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規模與發展方式、經營狀況、資金儲備情況、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預測等,再加上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科學結算數據,經過領導者的決策,采用特定的方式方法,通過特定的籌集資金渠道,來向其他的公司或債權人、投資者募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此來保證企業正常經營發展的需求,以及企業其他的經營管理活動的資金需求。并且,企業籌集資金一定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采用合理依法的方法進行。
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經濟效益都是所有經濟活動的出發地與立足點,也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是否有效的綜合指標。經濟效益的最大支撐就來自于企業融資,所以,我們一般情況下都認為,企業籌集資金進行融資主要是因為企業要擴張、企業要還債、擴張與還債混合這三大目的。
(二)企業融資的廣義概念
企業融資是現代化經濟不斷發展下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企業融資也叫做企業金融活動,主要是指在貨幣資金方面的融通,企業融資的當事人采取多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或貸款放款的行為。并且,可以從融資形式上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其中直接融資也就是不通過任何融資機構或媒介,由融資者與投資人直接溝通完成融資動作,籌集的資金直接用于協商好的企業生產;間接融資指的是融資中通過金融機構、政府等媒介進行募集資金的方式,籌集到的資金可用于投資或其他發展需要。
企業融資在當今社會中更像一個商品項目。交易的標的物就是該項目,投資者是買方,融資者是賣方。而這場交易的訣竅就是計算好交易雙方的預期收益,達到雙贏。
(三)企業融資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企業進行融資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產出比,因此,每一家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發展模式與特點謹慎選擇融資方式。
企業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兩種,內源融資主要是說企業通過其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效益結余部分;協助企業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協助企業融資兩種方式。直接協助企業進行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配發權益、增發股權等活動,也可以稱作為股權融資;而間接幫助企業融資是指企業向銀行、金融機構借貸的行為,也可以稱作債券融資。隨著經濟發展,企業規模的日益壯大,外源融資也隨之出現,主要指的是債務協助企業融資和股權協助企業融資。
二、現階段我國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在我國企業改革的不斷推進過程中,促進了企業融資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實現企業內部資金使用的最優化,是目前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2]。基于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意識到企業融資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不斷投入關注與整改力度,但我國目前很多企業在融資管理方面仍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融資困難問題
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主要是指部分企業在進行融資活動時由于自身發展規模較小,自身資金沒能達到內源融資的要求,只能選擇外源融資。但是通過銀行、金融機構等其他金融媒介進行貸款的時候,又對企業的信用評級要求較高,中小企業無法滿足銀行的信用評級要求,金融公司等提供的資金規模又不足以應對企業發展要求,所以,就出現了部分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二)融資成本較高的問題
融資成本較高主要是指在企業想要獲得大規模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銀行等媒介進行融資。但是銀行貸款是需要提交材料、審核、復核等一系列過程的,在這個審核的期間內時間成本過高,對企業自身的發展運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其次,銀行在進行大規模放款時均選擇有抵押貸款,這就需要融資者提供營業執照、土地設備、廠房等作為抵押,并且考慮到違約風險的發生,對抵押材料的審核也會時間周期較長,這些都無形中給融資者的財務部門帶來壓力,所以就出現了融資成本較高的問題。
(三)企業融資管理機制問題
企業融資在管理過程中的權責定界不夠清晰、缺乏正確的管理決策機制等。并且,這也是很多企業面臨的棘手問題,權責定界不夠清晰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正常運轉。很多中小企業的人員在融資工作的職責上分化混亂,缺乏正確合理的管理機制。這樣就會導致在企業融資需求產生時,無法在第一時間決策出哪一種融資模式是最符合當今企業發展需要的,從而為公司錯失了融資時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在企業融資管理方面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不足,尤其我們需要重視中小企業融資管理方面,因為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在融資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小企業的融資意愿迫切,并且大都是在經營出現問題的時期,而且他無法通過市場自營股權融資,但是,問題在于我國現有的金融機構對于借貸的風險評估相當苛刻,而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風險的抵抗能力也弱,同時,由于中小企業管理者大都是家庭式管理,美歐配備專業的法律人士,對企業自身的管理也并不到位。所以,在國有金融機構難以滿足自身借貸的需要,在壓力之下,中小企業一般都會選擇民間借貸。但我們也都知道,民間借貸是不規范的融資行為,并且存在很多風險,所以種種因素導致中小企業陷入了惡性循環,阻礙了企業的健康發展[3]。
三、企業融資應對問題完善對策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市場格局的極速轉變,各個企業想在競爭之中站穩腳跟就一定要不斷提升經濟效益,擴大自身發展規模,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一席之地。企業想要擴大自身規模就一定要做好企業融資,基于企業融資應對問題完善對策分析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擔保機制
任何企業想要從激烈的融資競爭中獲得優質的資金來源,就一定要完善自身的擔保機制,完善的擔保機制指的是,在企業面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時,都必須擁有的硬性指標要求。企業一定要學會利用好社會公共資源建立擔保機制,完善企業信息,并且在一次次的轉型升級中加強自身的風險抵御能力。這樣才能夠一點一點的建立起完善的擔保機制,為自己日后的融資增加助力。另外,中小企業也可以適當的根據自身發展情況與當地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得到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吸引權威的擔保部門為自己的融資活動保駕護航。
(二)健全企業融資管理體系,提高效益
對比很多大企業的成功融資經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企業的構成是金字塔模式的所以在融資需求出現時,可以迅速下發給各個部門做好準備工作,從選擇融資渠道開始,再到準備融資材料,風險保障,資金跟蹤等各個環節嚴格管理,并且專人專崗,從根本上健全企業融資管理體系,提高融資活動帶來的經濟效益,節省時間成本。
(三)中小銀行與中小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實現雙贏
很多中小型企業在都是發展運營的過程中發現資金短缺問題,再開始進行融資工作,但是為時已晚,大銀行的審批流程繁瑣,并且審批通過的可能性很低,在申請的過程中就已經錯失了融資的最好時期,導致企業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總。通過這些失敗的經驗,我們可以促使中小銀行與中小型企業進行長期的戰略合作,這樣兩者規模相當,并且在前期就可以完成審批的環節,在企業有資金需求時,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得到解決。并且在長期的良好合作之中也為中小型企業累積了優質的信用評級,為中小銀行帶來了長期穩定的客戶資源,達到雙贏。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更過的企業認識到了只有做好企業融資才能切實可行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目的,但是企業融資在現階段仍然存在這很多問題,這就要求企業在每一個環節有序運行、加上合理的機制做配合。這樣才能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不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張小慧.國有企業融資現狀及風險防控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7,19:12.
[2]楊萍.當前國有企業融資問題與完善對策研究[J].納稅,2019,31:108-109.
[3]邵思寧.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8,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