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
摘 ?要:即興口語表達是廣播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重要能力,播音員主持人在話筒前和鏡頭前的即興口語表達,只有“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
關鍵詞:即興口語;策略;技能
即興口語表達是廣播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檢驗主持人對節目走向和新聞事件現場反應能力的最好方法,更是播音員主持人文化能力沉淀的折射。著名播音學教授張頌先生曾經指出:“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這其中的“無稿播音”就是說的即興口語表達。
在我們的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創作中,無論是有稿播音還是無稿播音,都應該重視“即興”的表達。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不等同于日常生活的口語,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在現場交流中“即興”完成的規范化、藝術化的創作。口語表達的特點,使之形成了獨特的表達過程,也就是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換。“無稿播音,出口成章”是對鏡頭前、話筒前完成這一轉換過程所提出的具體要求。
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招聘播音員主持人時,都比較看重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各大高等院校播音主持專業在招生考試時,也特別注重“即興評述”的分值。即興評述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快速思維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口語的表達能力以及臨場不亂的心理素質。它要求考生擁有敏捷的思維,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強,記憶力強,同時,它也是對考生知識功底以及文化素質的檢驗。這一能力,將來也是廣播電視媒體播音員主持人所必須具備的。目前國家廣電總局組織的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即興話題主持也是口試環節的必考項目。考試給出的話題一般都是開放性的話題,考生不必擔心無話可說,但需調動相關的知識積累,緊密圍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某些層面展開討論,這樣會顯得更有說服力。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廣播電視節目特別是直播的節目中,無論事先籌劃得怎么周密,也很難以將臨場的各種隨機性反應預料得面面俱到。如果我們播音員主持人不具備敏銳的現場意識和應變能力,面對突發事情或者情況變化,就很難迅速做出既準確又果斷的判斷,從而喪失控制話題展開、情緒調動、氣氛調節等方面的主動權。
直播時,面對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場面、氛圍、景物都是影響播音員主持人思維的外部環境,許多時候這樣的環境會喚起播音員主持人的靈感,產生一種興致,提出超出準備范圍的話題或說出非常精彩的語句。在一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柴靜采訪國慶閱兵儀式中的女兵。訪談之前有一個短片,講述了女兵們艱苦訓練的情景,被采訪的這位女兵有一個毛病就是頭歪,幾經矯正無濟于事,最后教官想出了一個主意,在這位女兵的衣領上別三枚鋼針,針尖朝上,頭一旦歪,就會被鋼針刺破,這樣這位女兵的頭終于正了。短片播放完之后,柴靜馬上關切地盯住女兵的脖子:
柴靜:(飽含深情地問)現在脖子還疼嗎?
女兵:(不好意思地一笑)好了,沒事了。
柴靜:當時那些天是不是京城被扎破?
女兵:(有點激動,點點頭)嗯。
這樣的開場真可謂是事半功倍,氣氛一烘托,現成的事實,無需主持人構思;被采訪者切身經歷,言之含情;事實本身有代表性,方便展開;觀眾感興趣,利于調動現場氣氛。
著名演員方舒、方卉曾主持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節目,在集錦搶答中,有一道搶答題是在給觀眾放一段短片后,問觀眾:“眾王之城”指的是埃及哪座城市?”沒有想到搶答席上的來賓面面相覷,無人回答,交給現場觀眾,也無法說出正確答案,現場一片寂靜。無奈,方舒只好自己作答:“正確的答案是盧克索。”現場的觀眾仍然一臉茫然,沒有反應,顯然是遇見“盲點”而導致冷場。這時方卉機敏地予以補充到:
“也許我們的片子放得太快了,觀眾朋友沒有看清楚周圍的景象。我給大家提供一個線索,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有這樣一個場面:一塊巨石被推了下來,險些砸到兩位主人公,那個地方就是盧克索。”
播音員主持人恰到好處的即興補充真是雪中送炭,頓時解開了觀眾心中的不惑,掌聲、笑聲打破了剛才的寂靜,形象、完整的答案錦上添花,讓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境的觀眾有了一個滿意而生動的印象,當然,播音員主持人也應努力避免帶來尷尬的即興發揮。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有一期采訪某軍旅歌唱家的節目,原主持人矢野浩二無意中說了一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馬上引起了劉斌的不悅,當場表示作為一名中國軍人聽到一個日本人說這句話心里很不舒服。好在矢野浩二立刻賠禮道歉并表示真的是無心之失,取得了對方的原諒,但畢竟使現場一度尷尬。所以即興發揮時一定要綜合考慮現場氣氛和嘉賓的身份等各種因素。
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還要沉著冷靜,思路清晰,面對爭論焦點要作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選擇最佳突破口。如有一檔節目在討論“圣誕節為什么會在中國流行”時,主持人并沒有一味的指責這一現象,他從“吃”字入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的傳統節日雖有不少文化味很濃,但都難排除“吃”的影子,略顯單調,似乎少了些像圣誕節、情人節那樣熱鬧、溫情的氛圍,過節的禮品也無外乎幾大類:“春節吃臘肉送臘肉”,“中秋吃月餅送月餅”,“端午吃粽子送粽子”……比較而言,西方國家圣誕節,孩子可以收到心儀禮物,自然更有吸引力。中國人愛上洋人節,并非壞事,并非全是崇洋媚外,也并非因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太俗氣不受重視。在當代,中國人的節日如何增加文化品位?能不能為國人過節設計出高雅、實惠、象征美好、體現文明的漂亮的禮物來?營造出更具健康娛樂和文化氣息的氛圍來?這看起好像是民間小事,實際上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事情!”這位主持人就沒有局限于固定的思維模式,在即興表達中,善于以點帶面,小中見大。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都是現想現說,這個表達的過程一般都不會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因此,難免會出現措辭不恰當、邏輯不嚴密、層次不分明、語句不規范等現象。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音員主持人的即興口語表達,受節目時間、演播環境的限制,雖然也是現想現說,但必須要在有效的單位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補充語言的信息量,提高語言表述的準確性。有人談到寫文章時的一條經驗叫作 “袖手于前,方能疾書于后”,播音員主持人在話筒前,鏡頭前的即興口語表達,只有“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因此,我們要將每一次口語活動都作為一次全新的創作來對待,這樣才能全神貫注地在現場即興交流的過程中,發表正確的觀點,迸發靈感的火花,說出閃光的詞語,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曾致主編《節目主持藝術基礎》,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吳郁主編《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單位:湖南廣播電視臺經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