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浩 楊逸飛 杜佳 蘇含香 王欣園
【摘要】美術欣賞課也就是讓學生在欣賞藝術品過程中去感受認識美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欣賞課是為什么而進行。
【關鍵詞】素質教育;美術欣賞;審美力
美術欣賞課是培養鍛煉學生審美、觀察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如何利用好欣賞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思想品質、藝術感受能力,讓學生在感受美術作品美中達到美育的目的呢?就要求教師利用欣賞課來把握、實現了。因此在欣賞課教學中就必須把握認識、了解、學習三個關鍵環節。
一、認識——開啟審美的鑰匙
美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開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養,對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世界和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客觀上必須認識到審美是學生自身成長發展的需求
美術欣賞課也就是讓學生在欣賞藝術品過程中去感受認識美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欣賞課是為什么而進行的。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對于美術作品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欣賞不是簡單的看,而是通過看來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形式和方法。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的階段,對自身審美的需求和追求已不斷提高。如:衣著打扮、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等。對于美的要求也是學生隨年齡的成長而自覺認識美,需求美的過程,利用欣賞課去把握學生欣賞美、審美的方向,了解欣賞目的,也是客觀上學生發展成長的需求和要求。
(二)主觀上教師必須認識到審美要帖近學生生活
審美教育帖近學生生活,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現,是重視學生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興趣、動機、經驗是展開有效教育的根基,是學生獲取新知的出發點,理解其他知識的基礎。缺少應有的生活經驗是阻礙學生學習藝術的重要因素。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運用生活來教育學生是最好的教育,最能出成效的教育,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育,藝術回歸生活是學生們的呼聲,也是由于教育的本質來決定的。 美術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分辨事物,使學生有發現美捕捉美的眼睛。藝術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二、了解——把握賞析力度的尺子
(一)了解學生美育的情感、基礎與能力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如果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參與,就根本談不上真正的欣賞。美術課程標準提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概念,美術欣賞是審美活動,它需要通過思維活動如觀察、判斷和想象來感悟美術作品,更加需要個人的審美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光有情感也不行,要想使美術欣賞課,成為美育的重要課堂,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欣賞方面的基礎與能力,不能不和實際的設計而設計欣賞內容,而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設計內容,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從中感悟生活,感受美所帶來的喻悅與力量,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從而提高素質。
(二)讓學生了解欣賞的目的與作用
在課標理念的指引下,應該清楚的認識美術欣賞主要通過欣賞活動來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學會用一種美好的心態面對社會、面對生活。美術欣賞應該看重其學習的過程,把握好學生欣賞內容的目的,不要太過于追求結果,也很少有一致性,告訴學生們這些,會有利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學會鉆研問題的方法,鍛煉獨立創新思維能力,增強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體現審美教育對人的發展的要求,圍繞以人為本教育核心,開展了美術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大膽的創新,要注重學生
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的重點轉化到全方位的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諧地成長。
三、學習——提高審美的橋梁
(一)理解作品審美所在
為了增加理解作品審美所在,充實課堂內容,對于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的學習內容,因為每一件美術作品中最突出的美都會各不相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點也應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點要偏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應偏重于藝術家奇特的構思;有的應偏重于形象的空間之間的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應偏重于造型與材質的表現力;有的應偏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有的應偏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相互的關照;有的應偏重于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
(二)審美在于創新觀念
在美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了解藝術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理解美的內容與本質,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在于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理念與精神思維。美術作品的創新在于:1.內容表現方面的創新,作品內容體現對人生的感悟。2.作品表現形式的創新,尋找最能表現作品內容的藝術手段,如:徐悲鴻的《風雨雞鳴》之所以不同與一般賞心悅目的花鳥畫,是因為它的喻意性手法寄托了畫家對民族存亡的關心,期待民族覺醒的激情,抒發了作者熱心愛祖國的情懷,這種借物抒情的表現手法使作品獨具新意。
總之,作為教師應用心去感受和體驗作品的內涵,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認識美術作品,把握好創作者作品的深意。以美術欣賞教學為媒介而達到對學生美育教育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人格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翡斐.淺議美術欣賞的認識[J].才智,2019(02):126.
[2]毛洪偉.美術“欣賞·評述”課型教學略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01):53-56.
[3]秦黎明.美術欣賞課教學淺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9.
[4]尤雪. 淺談美術欣賞教學[N]. 發展導報,2018-10-30(020).
[5]梁劍.美術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價值分析[J].大眾文藝,2018(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