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翠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保護個人隱私日益成為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大數據背景下,個人隱私信息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被眾多企業所應用,但企業對網絡用戶的信息進行無限度的加工,導致網絡用戶的個人隱私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于是及時發現大數據背景下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存在的難題并尋找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困境;解決路徑
一、大數據時代下個人信息保護困境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
不健全的法律法規是造成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商業化公民隱私不斷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當前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網絡運營商非法獲取用戶信息行為的懲罰力度過低,所以缺乏一定的威懾力,難以打擊市場上非法搜集和利用、販賣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同時在網絡社交平臺不斷進行商業化開發的過程中,平臺開發主體、平臺運營商、相關組織和個人對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所以沒有遵循商業道德和及時采取相關技術措施去審核、監督、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相反,很多市場主體成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主要力量。這種現象也是導致公民個人信息不斷泄露,增大保護難度的主要客觀因素之一。
(二)個人信息的不當收集與利用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網絡服務商以提供優質服務為名,要求廣大用戶在使用前,先進行網上實名認證,否則不予其使用該服務。而網上實名認證所填寫的內容無一不涉及用戶的個人信息。網絡服務商在收集到用戶的個人信息后,就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這些用戶數據,并將數據用途告知給廣大用戶。但是一些服務商出于一些個人目的、利益,隨意泄露他人信息,甚至通過各種渠道買賣他人隱私信息。有些服務商甚至直接通過一些程序代碼,在后臺搜集個人信息,用戶對此毫不知情。
(三)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
網絡用戶可能是個人隱私信息的擁有者,也可能是個人隱私信息的傳播者,還可能是個人隱私信息的竊取者,無論網絡用戶是哪種身份,其和個人隱私信息都有著割不斷的聯系。有些網絡用戶沒有個人隱私信息保護意識,不能很好的保護個人隱私信息,例如利用手機或者電腦瀏覽不正規網站,下載不正規軟件,將病毒攜帶到了電子設備當中,從而泄露了個人隱私信息。有些網絡用戶不了解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的重要性,有意或無意中傳播了他人的隱私信息。還有些用戶為了獲得個人利益而非法竊取、售賣他人隱私信息,讓他人隱私暴露在網絡之中,不僅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還讓他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四)信息倫理道德缺失
與可以觸摸感知的現實世界相比,由無數網絡社交平臺搭建起來的網絡世界是虛擬的,正是這種虛擬狀態又使得網絡世界里人們的交流可以超越時空的束縛,具有高度的開放性。
在這樣的世界里,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道德準則、社會責任、人生信仰、法律意識都會下意識的遺忘,再加上人類本身的自律性總是有限的,網絡世界的倫理道德容忍度又很高,所以造成網絡世界道德倫理淡化甚至喪失。于是,沒有了道德這層枷鎖的束縛,一些企業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肆無忌憚的利用公民個人信息謀利,嚴重侵犯了網絡用戶的合法利益。
二、大數據時代下個人信息保護路徑
(一)規范個人信息獲取與利用方式
首先,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協會。該協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隱私保護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加強對協會人員的內部監督,是對政府、法律法規等外部監督的一種補充。其次,建立健全行業自律公約。一方面,在數據的收集、存儲、分析、處理、流通等過程中,一旦涉及到個人隱私,網絡服務商必須事先征求信息所有者的同意,并詳細告知信息用途,不得直接收集、非法轉賣等;另一方面,建立問責機制,對違反公約規定的服務商,要有嚴厲的處罰措施。最后,實行第三方認證機制。在隱私保護上,符合有關規定的網絡服務商頒發資格證書。該認證機制不僅能督促服務商形成良好的行業規范,還能夠贏得公眾的信任。
(二)提升保護意識
在大數據環境背景下,人們在使用網絡時,應提升自身保護意識,將個人信息進行保護。此種方式能夠從根本上起到個人隱私保護作用。在使用人工智能軟件時,應注意隱私的銷毀,應完善電子設備的安全保護系統,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同時,在發生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時,應注意運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以此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提升人們的隱私保護意識,有效的提升網絡使用安全,從而促進人工智能事業進行下一步發展,不斷為我國做出科學貢獻。
(三)推行數據應用評測與監督制度
面對這種用戶個人信息在未經當事人許可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利益主體反復利用的情形,必須設置用戶信息使用前評測授權制度。在商家將通過合法途徑收集的用戶信息用于其他途徑時,這時已經超過了數據合法收集時允諾的使用目的,所以應該及時通過網絡社交平臺通知信息主體,再獲得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信息再利用,從而盡量減少用戶信息的隱私損害度。任何單位和企業、個人在未經信息主體授權的情況下,都應該對自己合法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盡到妥善保管的義務,不得輕易泄露,非法買賣。即使對于那些用戶已經分享或者儲存在網絡平臺的信息,該數據的后臺控制者也應該遵循上述規則,在取得授權后的利用過程中同樣負有保護義務。
(四)加大個人信息安全的立法監管
面對日新月異的大數據發展速度,相關立法進程應該與其同步甚至超過這種速度。雖然現有的法律中已經有了一些關于個人信息方面的表述,但是仍需要在現有的法律基礎上,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法律,只有這樣才能為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管行為提供法律依據,也能震懾和約束侵權責任人的違法行為。同時,法律只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最后手段,一個行業想要長久的發展下去,只有形成良好的行業規范,做到真正的行業自律。所以加強網絡信息平臺行業自律也是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舉措,不可忽視。這也是營造安全的網絡信息環境,保障大數據長久盈利的關鍵所在。
三、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發展總是伴隨著問題的,如何解決各種不利的市場因素,保障大數據產業健康持久發展的必備后盾,這并不是靠單方力量就能達到的目標。同樣的,大數據時代下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安全舒適的網絡空間氛圍的營造也離不開政府、企業、用戶共同努力,需要在這三者之間搭建起一種信息利用保護機制,以此來平衡三方的利益關系。第一,企業要遵循商業道德、行業規范、法律規定,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公民信息并盡到妥善保管義務,在未經信息主體同意下不得將公民信息挪作它用。第二,公民自身作為網絡社會成員,應該提高對自我信息的保護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在個人合法權益收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合法解決途徑,無聲的沉默只會助長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唯有每個公民都積極維權才能打壓這種市場不良現象。第三,相關立法部門要緊跟時代動態,及時更新和完善法律,盡早出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專門法律;監管機構應加大監管力度,對公民信息來源、流向、使用途徑進行追蹤、管理、監測、評價,及時糾正不法利用公民個人信息行為。
參考文獻
[1]米展、顧霞.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權:困境與策略.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8,(05),56-59.
[2]張倩大.數據背景下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及保護策略.電腦迷.2018,(12),54
[3]陳艷.淺議大數據時代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森林公安.2018,(05),33-36.
[4]艾迪、曹慧.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數據環境下個人隱私保護.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8),92
[5]袁安翠.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及個人隱私保護對策研究.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8),287.
[6]李銳、宋雪、李丹.基于大數據的社交網絡商業化開發個人隱私保護研究.電腦迷.2018,(0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