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要】新時期,國有銀行開展風險識別,可以為銀行奠定平穩發展基礎。基于此,本文闡述了銀行風險的內容和特點及國有銀行面臨的風險,同時提出了加強國有銀行風險管控,促進金融改革的策略,包括國有銀行要堅持黨的領導;建立完善的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強化銀行資本管理豐富監管的工具;從行為監管方向入手來預防風險等。通過論述以上內容,來銀行管理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國有銀行;風險識別;宏觀調控
我國逐漸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體的銀行體系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雖然國有銀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但仍舊需要不斷完善已有機制,規避金融風險,提升應銀行運營的效果,制定嚴格的外部監督和考核工作逐步優化銀行管理體系,進而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因此,國有銀行開展風險識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銀行風險的內容和特點
(1)銀行風險的內容。銀行的風險是指設事物的不確定性,主要包含兩種概念:第一,預期不確定帶來的收益;第二,預期不確定帶來的收益。這兩者也叫作風險成本和風險損失。一般來說,銀行風險指的是經濟風險,有可能導致損失。在金融市場中,銀行風險的大小需要進行量化,才能夠控制風險。當銀行面臨的風險大,管理的成本也就會增加。其定量公式為:
風險=風險成本/風險損失÷銀行資產*100%
依據這個公式,可以從多個角度測量或者識別銀行風險,進而有效預防。比如當測試銀行損失的時候,利用損失金額同比銀行資產進行比較;當反應銀行風險程度時,可以使用風險資本同銀行資產相比。
(2)銀行風險的特點。第一,客觀性,銀行風險是伴隨著銀行業務產生的,只要銀行業務存在,銀行風險就存在;第二,可控性。銀行風險具有客觀性,但風險確實可控的,通過金融政策、制度,對風險進行評估、預測、防范的方法能夠有效化解風險。
2國有銀行面臨的風險
(1)金融產權缺乏明確的邊界,導致權責無法統一,信貸限制軟化,因此,需要進行銀行體制改革,將產權制度進行職能分割;
(2)宏觀的金融運行質量不佳,新舊機制摩擦大。由于傳統的產業對于資產負債的缺乏一定的關注度,導致國有銀行在對接國有企業的過程中,產生了限制供給的局面,同時,國有企業的變革發展也為國有銀行帶來了沖擊。一方面,長期被忽視的銀行風險開始逐漸凸顯出來;另一方面,新的風險逐漸形成。這種情況勢必會加劇銀行風險無法化解,導致風險管控能力低;
(3)宏觀金融機制缺乏合理的調控作用,再加上我國金融市場處于改革時期,監管難度大,監管機制疲弱,導致部分的計劃機制仍舊存在。同時,引進的價格機制缺乏規范性,或者在新舊機制轉換過程中,存在著斷層,導致宏觀金融調控難度大,監管機制扭曲,國有銀行出現風險問題。
3加強國有銀行風險管控,促進金融改革
3.1堅持黨的領導
國有銀行既承擔著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穩定,降低市場金融風險的社會責任,又是黨和國家可以信賴的堅定后備力量。為此,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政策方針,落實黨中央決策落實工作,堅定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的步伐,推動黨的領導和公司的治理機制相結合,進而強化黨的建設要求更好的融入進行國有銀行的風險管控章程中,并得到有效落實,提升銀行預防風險的能力。
3.2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制度
(1)加強政策協調,形成政策合力。金融風險是經濟金融周期性和體制性共振的必然后果,而地方債務、房地產、產能過剩等風險都是外部發展因素在銀行業的同步反映。因此,要從管理看金融,從促進實體經濟、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三個良性循環的高度出發,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性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的統籌協調,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合力。
(2)要加強預防風險研究,完善制度規則。金融監管要制定好市場準入規則,避免產生真空地帶。同時,要密切關注、深入分析金融發展趨勢,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做到“未雨綢繆”,。既要重視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手段,又要準確把握中國實際,走出一條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監管新路。比如,針對資管業務中的套利行為,出臺資管新規提出了統一的杠桿率、準備金計提和信息披露等監管規則,必將對資管業務起到的作用。再如,針對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非法金融活動,可考慮在國家層面出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法》和《反高利貸法》,采取寬嚴并濟的手段,達到維護市場秩序的效果。
3.3強化銀行資本管理,豐富監管的工具
(1)銀行要用好資本充足率、杠桿率、彈性存貸比監測等簡單有用的工具,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和逆周期監管。比如,當銀監會下調了撥備覆蓋率要求,有利于更真實客觀地反映銀行資產質量,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必須強調的是,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銀行缺乏規范的股東管理和公司治理方法。因此,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點還在于完善國有銀行的治理,通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加強股權管理和建設,這是國有銀行平穩發展的基石。
3.4從行為監管方向入手,來預防風險
(1)在具體的監管方式方法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如果只管機構監管不管功能監管,會導致金融風險監管缺乏監督的層面。因此,需要堅持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并重,打造完備的金融監管網。
(2)國有銀行需要接受監管機制監管,按照法律屬性和業務功能明確適用的監管規則加強資管業務的功能監管,認真落實即將出臺的資管新規,堅持業務更精煉、鏈條更縮短,進行深入式管理。
(3)銀行監管機構自身也要補短板,更好適應行業發展。銀行監管部門一方面是要回歸定位、專注主業,要認識到監管職責是國家金融安全的“大門”,監管者的初心是保護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利益,認真貫徹“嚴、敢、精”三字方針,真正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風險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風險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另一方面,要加強協調、優化職能。通過加強和優化銀行監管機構的管理職能,增強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協調性,來逐步健全銀行監管體系,來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結論:綜上所述,國有銀行開展風險識別,可以完善銀行的監管體系。在此基礎上,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政策方針,落實黨中央決策落實工作,堅定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的步伐;同時,認真落實即將出臺的資管新規,堅持業務更精煉、鏈條更縮短,進行深入式管理。因此,通過建立風險防范制度、強化銀行資本管理,能夠促進國有銀行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瑞文.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對風險防范促進效應研究[D].江蘇大學,2017.
[2]徐狄鍔.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7.
[3]胡文勇,王建寧,相瑞.基于大數據的風險預警系統建設及其應用研究[J].金融縱橫,2018(12):9-14.
[4]徐悅.銀行網點裝修項目招標風險識別[J].中國招標,2018(48):32-33.
[5]李欣峰.“大數據”在銀行對公風險客戶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8.
[6]項質略,孔志偉,李文妍.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市場周刊,2018(11):169-170.
[7]陳致立.W城市商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識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8.
[8]劉永威.事業部改制背景下內蒙古銀行信貸風險識別的方案設計[D].內蒙古大學,2018.
[9]郭漢利,張輝,楊寶輝,顧呈頁.商業銀行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識別與風險庫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8,4(10):940-945.
[10]余瑩瑩.金融管理中金融風險的有效識別[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0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