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靜 馬良學 姜珊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立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因此,人才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人才培養必須通過堅持不懈的提升教育質量。審計學課程作為高校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相關專業下的人才培養占據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審計學課程應用性強,課程難度大,需掌握較好的會計基礎,因此,審計學教學效果欠佳。本文,在強調人才培養的基礎上,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結合多元教學方法,對審計學課程問題進行研究,旨在解決審計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審計學 教學質量 人才培養
一、審計學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學教材過于抽象
作為一門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審計學具有較深的理論知識,但同時,其實踐性也是比較強的,而審計學教材內容過于理論化,相關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能力弱,不利于課程的學習。教材內容嚴格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進行編寫,注重專業術語的講解,而審計概念理解起來比較難,造成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論難。例如審計學的重要概念“認定”(管理層在財務報表中做出的表達,可能是明確的表達,也可能是隱含的表達),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認定的含義,但卻難以理解其深層含義。因此單一的理論學習無法深層次的提升學生對于審計學的理解。
(二)相關專業知識不扎實
另一個問題是學生的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而審計學作為一門跨學科課程,其綜合性比較強,必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換句話說,想要學好審計學,必須先學好這些相關課程。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會計、財務分析知識掌握的并不熟練,例如掌握企業會計準則相關知識時,要求判斷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處理是否恰當,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風險,這些都要求將審計與會計知識有機融合,能夠融會貫通,真正理解審計工作,因此在學習審計學時,無法很快的理解審計知識,以至于教學效果不好。
(三)審計學實踐不足
審計學作為一個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學科,單一的課堂理論性的講解不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上老師講的內容。傳統教學方法僅局限于理論學習上,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性及創新能力,對于審計課程,豐富的審計案例引入課堂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將理論與教學案例有機的結合到一起,通過案例的實踐性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使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
二、審計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合理設計培養方案
面對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合理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課時安排并根據課程特點和內容適當引入實訓課程。合理的課時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課程能夠充分適當的完成,是保障課堂教學的基礎,沒有足夠的課時,在授課過程中將忽略重難點的講解,沒有時間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過多的課時又會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因此合理的課時安排是教學的基本保障。
(二)完善審計學教材
面對審計學過于專業的內容,如果審計學教材不能很好的使學生理解,將不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對于教材的選擇除了要適應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學生的發展目標,更要在內容上相互貫通,易于理解,使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方便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配套的習題與案例要充分,課后復習更簡便。
(三)提升高校教師隊伍綜合實力
此外,提升高校教師隊伍的綜合實力,特別對于審計學這種理論與專業性都較強的學科,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對于高校教師的實踐性較差的弊端,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通過參與寒暑假會計師事務所的實踐,提升自己的審計實踐能力,只有理論與時間并行,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并且一定的實踐可以豐富自身的案例庫,在今后的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據可依,并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四)促進“學生主體”的貫徹落實
提升審計學教學效果必須轉變教學模式,以前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中心”,老師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會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而“學生主體”的貫徹落實對于審計學的教學更是至關重要的模式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參與進來了,能夠更好的融入課堂,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課外實踐與實訓補充課堂學習的不足
審計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概念生僻難懂,單一的課堂學習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與實訓,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審計實習結合,不僅鍛煉學生的時間能力,還能很好的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真正使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實踐中理解審計學的知識。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對于培養人才,實現學習強國至關重要,因此通過人才培養提升教學質量變得至關重要。審計學作為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教育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高校教育者的核心任務,也是課程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習強國發展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志榮.基于示范校建設應用建設中審計學特色專業教學過程的優化研究[J].財會學習,2018(35):202-203.
[2]張璐.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審計教學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2):373+375.
[3]鄧潔.基于“課程+案例+實訓”三維融合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7(24):124-125.
[4]王冬.淺析《審計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7(10):233.
作者簡介:
曹文靜(1992—),女,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煙臺南山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審計、財務分析
馬良學(1987—),男,山東兗州人,南山輕合金有限公司技術員
姜珊(1997—),女,山東臨沂人,煙臺南山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