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峰
摘? ?要:對近年來逐漸推廣應用的馬鈴薯大壟高臺栽培技術模式進行了介紹,旨在提高一些地區的馬鈴薯生產水平,加快該技術模式的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馬鈴薯;大壟;高臺;栽培技術;模式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1-0048-02? ? ? ?中圖分類號: S532? ? ? ?文獻標志碼: B
1? ?大壟高臺栽培模式的優勢
2018年,黑龍江部分地區降雨情況與往年大不相同,5、6月份干旱嚴重,而在7月中下旬部分地區降雨頻繁集中,降水量大,個別地塊排水不暢或者覆膜地塊雨后散墑困難,發生爛薯現象或出現與空氣濕度有關的真菌、細菌性病害,導致部分地塊馬鈴薯減產,薯農賠錢,收不回成本。但有些種植戶坦言,無論是病害發生程度、農事操作,還是最后收獲產量,大壟高臺栽培模式優于常規栽培模式,其主要表現在3方面:一是大壟高臺通風、散濕、透氣、透光性好,馬鈴薯不容易得病;二是遇到陰雨連綿天氣后放晴,大壟高臺模式通過短時間晾曬后,機械可很快進地進行農事操作,而小壟栽培機械進地難,再遇陰雨天,就會錯過防病、追肥、中耕除草等農事活動;三是田間稍有泥濘,大壟高臺模式進地機械輪胎不會擠壓壟臺,而小壟栽培機械輪胎會嚴重擠壓壟臺,使其變形,傷根傷薯嚴重,產量損失較大[1]。
2? ?關鍵栽培技術
2.1? ?大壟高臺
采取壟上單行栽培,整地時起80~90 cm大壟,播種鎮壓后壟臺寬達30~40 cm,壟體高度達到25 cm左右。采取壟上雙行栽培,整地時起110 cm大壟,播種鎮壓后壟臺寬達80 cm,壟體高25 cm以上。春季地溫較低的地區適合起80 cm以內的大壟。
2.2? ?茬口選擇
選擇土壤地力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水通暢、有深松基礎、地勢平坦或高崗地塊,忌選澇洼地、鹽堿地和濕地改造的旱田地。前茬以小麥、玉米、大豆、小雜糧等茬口為宜,忌選用上一年種過番茄、茄子、辣椒、甜菜、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的地塊;要特別注意上茬除草劑施用的問題,禁用前茬過量施用磺隆類和普施特類等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
2.3? ?選用良種
根據當地引種習慣和生態特點,選擇市場認可、容易銷售、商品性好、產量高、抗病性強、質量佳的合格脫毒馬鈴薯品種。主導鮮食品種有克新23、克新13、尤金885、延薯4號、興佳2號、荷蘭806、荷蘭15、黃麻子等;苗頭鮮食品種有克新25、東農311、東農312和鑫科薯1號等;食品加工主導品種有炸條型克新17、炸片型大西洋和東農305;高淀粉品種有克新26和東農310等;早熟品種有早大白、克新21號等。
2.4? ?催芽切塊
至少提前15 d出窖,放在13 ℃以上的環境中,平鋪2~3層,每隔2~5 d翻動1次,使種薯充分見光,以打破休眠加速催芽。當絕大多數馬鈴薯出芽后,即可進行種薯切塊。遇到病薯要將切刀用酒精或來蘇兒水消毒,確保每個薯塊有1~2個健壯芽眼。
2.5? ?拌種消毒
可用百菌清、滑石粉及鉬、硼、鋅、鎂等微量元素拌種,晾干后裝入透氣性好的網袋中待播。
2.6? ?播種方法
根據氣溫變化適時播種,覆膜或兩茬栽培地塊提前3~6 d播種,用種量130~150 kg/667 m2。根據地力和品種特性,進行壟上單行或雙行栽培,合理密植。在上年秋整地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隨種下肥。根據氮、磷、鉀含量,每667 m2施用馬鈴薯專用肥30~50 kg;對缺乏鈣和鎂元素地塊,每667 m2施石灰40 kg、硫酸鎂0.75 kg。
2.7? ?水分管理
要在馬鈴薯發棵期、盛花期和結薯期供應充足的水分,馬鈴薯地下塊莖長到3 cm以上時需水量最大,要根據降雨情況及時灌水;注意在結薯后期進行水量控制,避免發生爛薯現象。
2.8? ?中耕培土
出苗前或小苗不大時,利用馬鈴薯專用上土機械上一次蒙頭土,達到除草、提溫的目的,上土后幾天小苗就會重新拱土出苗,長勢旺盛,葉綠莖壯;苗出齊后再進行一次機械鏟趟,少培土,提高地溫,整理壟型;在發棵期趟第3遍,多培土,達到壟溝窄、壟頂寬的大壟效果,這種壟型不僅能提高馬鈴薯產量,而且能大大減少青皮薯的出現,實現多層結薯。為了不壓壟、少傷根、不傷薯,大壟中耕牽引機械主要用904、854、754等。
2.9? ?葉面追肥
基肥量較大的地塊,可不采取根部追肥。在塊莖膨大期,結合噴施農藥,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和微量元素溶液3~4次,每次間隔5~7 d。
2.10? ?病蟲害防治
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時,在播前施用辛硫磷顆粒劑4~5 kg/667 m2,防止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危害;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40 g/667 m2,或用240 g/L螺蟲乙酯4 000~5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72%霜脲氰·錳鋅可濕性粉劑,或用25%嘧菌酯500~800倍液噴霧防治馬鈴薯疫病。
2.11? ?收獲存儲
馬鈴薯成熟后陸續上市,或者集中收獲存儲。利用普通挖掘機或收獲機收獲,人工撿拾裝袋。收獲過程中要防止丟薯和破皮傷薯,運輸和貯藏時注意防止雨淋、暴曬和凍害。
參考文獻:
[ 1 ] 牛若超.馬鈴薯大壟雙行栽培示范[J].中國馬鈴薯,2010(04):84-85.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