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強
【摘要】當下新媒體依托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媒介融合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融媒體時代到來。融媒體作為一種嶄新的傳播途徑,與傳統媒體相比,既有共通點又存在差異。在此背景下,圖書出版的內容和形式都更加多樣化,圖書編輯也面臨更多挑戰。本文立足圖書編輯,結合融媒體時代的背景,探討一名優秀的圖書編輯應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融媒體;圖書出版;圖書編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以迅猛的勢頭侵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依靠網絡和手機、電腦、平板等載體,不斷有新的媒體力量崛起——其中包括各種機構,也包括各種人——新媒體迅速成為媒體形態中的翹楚,傳統的電視、廣播、圖書等信息傳播媒體遭到了巨大沖擊。為了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更好地擔當起傳播優秀文化的責任,傳統媒體尤其是圖書媒體應積極尋求轉型,主動與新媒體融合,實現優勢互補,跟上融媒體時代的步伐,這就對圖書編輯提出了新的素質要求。
一、具備開放的心態
融媒體背景下一名圖書編輯首先要具備的便是開放的心態。一方面,各類傳播媒體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相互之間的融合越來越朝著縱深發展。圖書編輯必須認識到的一點是,不能再將傳統圖書媒體所擁有的內容信息資源視為獨一無二的優勢,將崛起的新媒體力量視為對手卻又認為其無法趕超。事實上,新媒體力量是今天的圖書出版行業應該吸收的元素,新媒體技術更是今天的圖書編輯必須學會的本領。在媒體環境日新月異的當下,圖書編輯一定要有一種“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態,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將豐富優質的內容信息資源與其結合,利用其傳播速度快、傳播效果好的特點,進行更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圖書編輯應該是一個“雜家”。融媒體時代不僅促使了媒體形態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跨領域人才的流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肖東發曾說過,當下編輯須朝著“大編輯”的定位邁進。在融媒體促成的“大的傳播格局”下,包括網絡、手機、游戲、動漫等新興領域,傳統圖書編輯的知識與技能儲量甚至思維模式都受到挑戰,這意味著編輯們不能再坐以待斃,死守著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放,而對其他領域的涉足幾乎為零。圖書編輯們要打破各領域各行業知識的壁壘,盡可能多地涉獵其他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
二、具備開闊的視野
遍數古今中外的名編輯們,無一例外都具備開闊的視野,他們或博古通今,或學貫中西,或二者兼備。作為21世紀的圖書編輯,知識儲備上更是不能落后,為此必須開闊自己的視野。
(一)縱覽古今
習近平主席極言文化的重要性,強調“文化自信”,李克強總理則在今年的
政府報告中提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此可見黨和國家政府對文化的重視,同時也明確了以后出版的一個大方向。圖書編輯要有一雙縱覽古今的慧眼,遍歷中華上下五千年,優秀的文化瑰寶數不勝數,我們的任務正是尋找這些瑰寶并賦予其新的形式,擴大其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對圖書的選題策劃上,以中國紡織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中國藝術品典藏系列叢書”為例,該系列的圖書編輯就立足傳統文化,策劃了有亮點和特色的精品圖書,受到學術界和普通讀者的一致好評,其中一冊《中國傳統首飾簪釵冠》還榮獲2014年“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
(二)橫瞻中外
圖書編輯的視野絕不應只局限于本國,要具有與時代相應的“大視野”,一個優秀的圖書編輯一定具有國際視野。策劃選題時,可以考慮引進國外優秀的版權,也可以立足介紹國外生活,邀請作者寫作。當然,圖書編輯最好掌握至少一門外語,這對今后從事版權貿易也是一塊敲門磚。
(三)具備開發的意識
過去的圖書編輯只要求做好文字加工、排版等單一環節的工作,現在則更強調“全程編輯”:編輯是圖書產品的開發者,從最初的選題策劃到最終的營銷、出版發行、收集讀者反饋意見,編輯理應全程參與。而這個完整的出版流程,可以將其分為開發作者,開發讀者和開發版權三個部分。
(四)開發作者
優秀的編輯必然有一個強大的作者團隊或者良好的作者人脈,而了不起的作家背后也一定少不了優秀的編輯。圖書編輯首要的任務是開發作者。美國著名文學編輯麥克斯·珀金斯曾說過:“出版人的首要責任是出版有才華的作者”,這句話是剛從事編輯工作不久的他在一次編輯會議上說的,也正是這次會議,他力排眾議,說服斯克里伯納出版社的總編輯——查爾斯·斯克里伯納出版菲茨杰拉德的作品,盡管那時菲茨杰拉德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其后的幾十年編輯生涯里,珀金斯也一直是這么做的,他發掘了諸如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馬斯·沃爾夫、拉德納等眾多優秀的作家,這些作家直到今天仍然聲名震天,他們的作品也被后人奉為經典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五)開發讀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者的數量、反饋意見是評判編輯工作好壞的一個標準。圖書編輯不能單純地認為把一本書的內容編輯完成后工作就結束了,之后的印刷、營銷、發行工作都應及時關注甚至親身參與,尤其是營銷發行工作,編輯只有把合適的圖書產品“送”到適合的讀者手中,才稱得上一位盡責的好編輯。
(六)開發版權
英國文化創意產業之父霍金斯認為,版權是文化產業的內核。日本學者則認為 21 世紀是版權的時代,由此可見版權的重要性。在融媒體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內涵擴大,向縱深發展,其中就包括對版權的開發。在流行IP熱的今天,版權的開發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檢驗并提升經由編輯之手的作品的價值,為出版社和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然,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技術如何創新,圖書編輯都應堅守初心,堅持內容為王的宗旨,明確自身文化傳承傳播者的身份,擔當起弘揚優秀文化的出版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