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許善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發生巨大改變,現代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建設是其必然發展趨勢。并且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借助信息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及應用的領域,在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下開闊學生視野,提升教學效果。鑒于此,本文基于新課程改革以及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主要從教學的內容、方法與實踐這三個方面探究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措施,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措施
小學教育的對象主要是6~12歲的兒童,該階段的學生盡管初步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但思維模式依舊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時要求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重視具體化、形象化。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則能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們展示語文知識,幫助他們直觀感受事物,改變過去只依賴教師一張嘴和粉筆、黑板的局面,調動學生們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一、教學內容信息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化環境下,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使得小學語文教學形式具有多樣化特性,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生動形象地模擬語文知識,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留下直觀的、深刻的印象,在接受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發散思維。特別是當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把語文知識和小學生們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時,可以充實課堂內容,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1]。實際上小學生理解學習語文要以理解課文為基礎,而理解課文又以理解詞語、句子為基礎,但在年齡的限制下,小學生們的知識面較窄,理解抽象詞句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師應通過信息技術把抽象意境轉變為形象的畫面,將靜態的插圖轉變為動態的趣味影像,讓學生們容易理解語文信息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解課文《烏鴉喝水》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播放動畫畫面,讓他們直接觀看具體的烏鴉喝水場景,增添教學趣味性,引導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并且通過直觀的信息化內容展示,學生們可以理解“漸漸”這一類抽象化詞語的含義。又如在講解課文《可愛的西沙群島》時,一些小學生對大海和沙灘等景象缺少感性認識基礎,只憑借口頭語言難以讓學生們對其產生切實感受,教師就可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西沙群島蔚藍的大海、雪白的沙灘等等,帶領他們欣賞美麗風光,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潛移默化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學方法信息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有趣的、開放的信息技術學習使得信息化教學逐漸變成學生們積極學習的一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們自主發現和探索,還創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條件,把灌輸式教學轉變為自主性學習,這無疑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主要是通過信息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們產生學習的沖動,通過豐富多樣的方法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2]。
例如針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教師就可使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方法:第一,美文朗誦,由學生們自己提供自己的作文或其他文章,制作背景圖片與音樂,將其朗誦出來,其他學生則以評委的身份欣賞、討論,評選優秀者。第二,編故事,選擇繪本故事圖片,引導學生們分小組交流,觀看圖片、找出聯系、講出故事,并由每一個小組的代表與教師、全班學生分享故事;或者為學生們提供有草原、森林、大海等地點類圖片,小孩、小動物、不同社會角色等人物形象圖片等等,學生們在每一類圖片中抽取一張,分組討論、編故事,評選哪一組故事最為精彩,調動學生們開口說話的積極性。第三,主題辯論,教師為學生們播放一些可以引起他們討論的短小視頻,讓他們自由表達看法或見解。第四,任務驅動,讓學生們在口語交際課上完成一件需要向同學、家長乃至教師尋求幫助或請教的任務,促使他們在任務的驅使下積極和人交談。教師在交談之前應向學生們強調說話的語氣、場合,體現聆聽與把握重點等要求。如低年級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制作配合講解的PPT,但很多學生并不會做,此時就要尋求幫助,向老師或家長、同學描述自己的需求,進行自然的口語交際,獲得合作的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實踐信息化,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開展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要引導他們加強課后學習,借助信息技術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鍛煉實踐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語文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把語文學習資料分享給學生,使其在課后自主完成預習任務[3]。例如針對課文《兩小兒辯日》,考慮到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較大,教師可把簡單的資料分享給他們,講解生字詞,促使他們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課文。在課后復習中,教師可布置簡單的語文學習任務,利用網絡平臺做簡單的練習。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教師搭建信息化網絡學習平臺,高效進行課后學習,從而提高小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取得長足進步。
又如在講解寫作中的借景抒情的手法時,教師可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先在課后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資料,因為互聯網搜索功能強大,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獲取學習素材,拓寬知識視野;接下來了解在文章或者詩詞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表達效果,即學生們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分析這些素材,通過直觀的方式呈現,了明白借景抒情具體描繪的情景、抒發的情感;之后學生們借助信息技術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更有效的溝通交流。在這樣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自主學習,培養語文學習能力。針對作文寫作教學,教師還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有關作文主題的圖片、動畫等,并配合一些音樂,讓學生們調動多種感官,利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練習寫作文,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總而言之,實現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們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和能力,作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持續增強自己融合語文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等的信息化,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智慧和潛能,使其有效、高效地學習語文,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向榮.基于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12):122.
[2]晏小平.淺談如何有效地實現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6):64+66.
[3]劉琦琦.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勢與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112-113.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麗崗鎮尖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