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
摘 要:數學的學習要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們可以在生活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利用起來,加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在生活中去鍛煉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實踐
新課改下,我們有必要將課堂教學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有效結合起小學生的認知以及年齡特征,與當代孩子的家中生活情況相結合,與具體需求結合起來,合理去使用教材進行生活化教學,將數學和生活有機聯系在一起。
一.對數學材料要補充生活化
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有關數學的知識,所以老師們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補充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們去親身體驗和感受。比如,在老師教授圓面積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先去了解掌握圓面積計算方法,然后補充如下問題:算一算操場中那顆最古老的樹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呢?學生們開始踴躍回答,有的會說:“要想知道面積,首先要知道樹的半徑或者直徑是多少,只能把樹砍斷了再量呀”這時候會有一些同學提出反對的意見:“那怎么行呢,樹不就死了嗎?不可行”經過幾分鐘的激烈討論后,同學們一致認為:首先測量出樹的周長,按照周長將半徑求解出來,隨后通過面積公式將樹的橫截面積求出來,課下時間,他們開始奔跑向操場內的樹林,展開測量,然后算出結果,真正做到了親身體驗的境界。
二.對生活中的問題設置情境
基于實踐教學,老師可創設不一樣的生活條件,使學生與生活氛圍完美對接,讓他們找出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種種聯系,發覺生活中的數學,親切的認知數學,調動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情。比如:數學中簡單的歸一這類應用題,老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算出全班50名同學在二分鐘內大約能口算題的數目?學生們相互討論,爭相回答。有的同學說:可以將每名同學口算題數統計一下,然后再把他們相加在一起就可以了。另一位同學說:那得多久才能算出來,而且數目都比較多,加起來還不能錯誤,太麻煩了,可以測出某一位學生大概口算題數,然后乘以50就快了。還有一位同學:這個辦法也麻煩,誰能確定那一位同學算的快慢,如果快了結果就會變大,如果慢了結果就會變小,不太標準。這時候很多同學都同意最后一位同學的看法,那怎么辦呢?這時候有一位個子很矮的同學說:可以先求出幾名同學答題的平均數,然后再乘以50。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
三.學習材料優化,學生體驗探究式學習的成功喜悅
老師一定要勤于分析學生們已經掌握的知識,生活經驗與即將要討論學習內容之間的差距,合理設計結構進行學習。所設計的材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逐漸加深,如果問題太難,太復雜抽象,這樣對學生自信心就會帶來影響,他們就會變的垂頭喪氣,若是設置的問題過于難,對培養他們創新思維就會產生影響,學生學起來興致也不會提高。所以老師在設計材料時候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一定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優化概念,加深理解
比如老師在講授從“線段”“直線”和“射線”概念時候,引導學生從“名字”上想一想這是怎樣的線?比如,線段有兩個端點,只有一段,所以叫“線段”;直線是筆直的線;射線則特殊在“射”字上,(學生說)像發射出去的子彈或箭,有一個端點,另一頭無限延伸。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簡單,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讓學生們很快理解知識,也會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掌握抽象數學各種概念的理解。
五.進行實踐活動,知識課后延伸
實踐出真知,這是毋庸置疑的,實踐活動是一個完整連續的過程。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候,老師可以這樣布置任務:如果給你10個小正方體,能設計出多少種包裝方式呢?何種具有最小的體積,何種省料最多,在此期間,將其發覺、思索和應用數學的能力提升,培養其創新能力,建立優良的數學精神。
六.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比入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候,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小組合作將四根(2長2短)長短不一的小木棍接在一起,來回變動角度,觀察有什么發現。最后同學們有的拼出長方形,有的拼出的是平行四邊形。同學們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求得公式,老師加以引導,讓同學們總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同學們相互討論,各抒己見,在交流的時候,臺上的同學演示,臺下的同學加以補充和修改。在交流合作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分享著成功和挫折的體驗。
七.對學生要給予鼓勵
老師要重視孩子的行動并且加以肯定和鼓勵,讓孩子獲得心里上的滿足和成就感。老師的一句表揚或者鼓勵,讓孩子自信心倍增,在以后做每件事都有信心去完成好,而且在集體中個人的榮譽感也增強,對于師生關系也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師生關系變得融洽,課堂氣氛更加和諧,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長,特別是相對于比較差的同學。教師要學會運用表揚,在教學工作中,老師要看到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之處,肯定優點,加以表揚,讓優點去克服改正缺點。
結語
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設計好環節,發現組織生活中的數學,利用一定情境加以學習,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發現生活中他們發現到的數學問題,提出并互相討論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存在緊密聯系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進而想學習數學,到最后真正能解決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福娟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及其實現途徑[J].學周刊,2015,(1):61-61。
[2]金秀梅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41-41。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火車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