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次仁
摘 要: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實踐研究旨在提升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為初中生的物理素養培養提供契機。當前的初中物理學科教學活動中,趣味性教學模式的應用還有一些不足,立足教學實踐優化教學方法和模式就是我們目前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因此本研究中筆者嘗試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希望研究的教學策略可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情境
引言:
物理是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內容,抽象性和理論知識占比大的特點使很多初中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難以產生共鳴,課堂教學實踐枯燥無味。但是其實物理學科知識的應用范圍很廣,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環節中,想要提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就要求我們不斷優化實踐研究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趣味課堂構建奠定基礎
營造教學氛圍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為節省教學時間、簡化教學步驟,對物理教學的探究性和創新性學習理念滲透不到位,導致課程教學氛圍枯燥無趣[1]。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現階段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探究和創新學習的契機。例如,在學習“運動的描述”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個小實驗,如在講桌上放一本書,然后在書上面放黑板擦,通過上下移動的方式與講桌形成一定的距離,并對學生進行提問:“書、黑板擦與課桌的位置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最后要求學生在課桌上自己動手操作,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二、應用幽默的語言,提高物理教學趣味性
教學語言對學科教學質量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因此說教學語言屬于教學方法的構成部分。構建趣味性課堂,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語言應用上可以突出幽默特點,感染學生,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這對于畏懼物理學科學習的學生來說有很大意義。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精力,利用幽默語言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也做好了鋪墊[2]。例如,初中物理《聲音的特性》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引入《小紅帽》的故事加深學生對聲音特性的理解。教師讓學生講一下《小紅帽的故事》,學生簡單講述:“從前有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人見人愛。她的外婆送給她一頂紅色的絲絨帽子,大家都叫她‘小紅帽’。有一天,媽媽做好了蛋糕,讓小紅帽送給外婆。小紅帽在半路上遇見了大灰狼,于是大灰狼想了一個好辦法,騙小紅帽去森林中走小路,自己扮作小紅帽去外婆家。它在外婆家門口敲門,外婆問‘是誰呀?’。大灰狼回答:‘我是小紅帽,給你送蛋糕來啦,快開門。’外婆沒有力氣開門,叫大灰狼自己拉門栓進去,然后大灰狼進門一口吞了外婆,自己又扮作外婆躺在床上。小紅帽來,大灰狼又吃了小紅帽。”教師問道:“外婆和小紅帽其實本來可以不被大灰狼吃掉的,當大灰狼在門口說話的時候,她們應該先仔細判別一下聲音,看是不是熟人再開門,就可以避免慘劇的發生,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好關于聲音的知識,辨別好聲音,避免大灰狼再出來害人。”利用故事情節說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利于優化學科教學目標。
三、創設問題情境,體現物理知識的具體應用
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在問題情境的應用背景下,教師也應該選擇的能夠將抽閑知識具體化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結合初中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問題情境,逐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3]。如在“聲音和介質”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水滴在盆里的聲音在時間的推移下會發生什么變化?又和水滴在塑料盆、玻璃瓶中的聲音之間存在什么區別?”,我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旨在區分聲音和介質之間的關系。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利用課桌敲擊了解聲音傳遞和介質之間的關系,一名學生耳朵貼近桌面,另一名學生敲擊,結合我的講授,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理解更加清晰,體現了物理學科的實踐價值。
四、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升課程趣味性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將其運用于實踐,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4]”可見應用實踐教學契機十分必要,利于全面優化學科教學質量。比如,在《水資源危機與節約用水》的課時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對學校或者家庭用水情況實施調查,并擬寫調查報告和倡議書。這樣的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夯實課程知識,另一方面能夠體現課程教學實踐的趣味,利于優化教學效果。
結 語:
綜上,新課程改革對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為實踐活動的指導者,我們在組織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時候,應該積極構建全新的教學目標體系,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趣味性教學目標是構建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的關鍵方法,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和創新能力培養需求,但是顯然構建趣味性課堂并不是簡單的問題,我們在指導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立足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積極構建有效的學科教學方法體系,讓學生收獲科學見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力、思維力和創造力等得以發展,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萌.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探究與實踐[J].考試(教研版),2013,22(10):154-155.
[2]熊煥禮.初中化學趣味性教學的實踐探究[J].家教世界(創新閱讀),2014,23(210):158-159.
[3]曹春.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8,10(02):169-170,172-173.
[4]陳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2017,11(02):165-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