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晶
摘 要:兒童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而農村留守兒童也是其中一部分,他們良好的教育是他們未來發展的基礎,由于種種原因,他們成為了教育對象中的弱勢群體,特別是早期閱讀中的親子閱讀方面更趨落后。經過我近一年的調查研究,了解到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親子閱讀現狀令人堪憂,本文從拓展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范圍,轉變農村家長對親子閱讀的理解、改善家庭閱讀環境,促進農村家庭親子閱讀有效開展,整合網絡資源,大力發揮農村地區幼兒園在推動家庭親子閱讀開展中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機構走進農村家庭幼兒教育等方面,對農村幼兒家庭親子閱讀開展策略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 留守幼兒 親子閱讀 對策
近年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不斷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也在呈現著不同的特點,這兩年留守兒童的數量雖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可是隨著二胎政策的出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筆者一直擔任武漢市黃陂區蔡家榨街道中心幼兒園園長,在深入接觸的幼兒家長中,一個男勞力養全家六口人,一家五口就靠這微薄的工資實在窘迫,年輕的母親只得外出掙錢,不得不將六個月大的女兒和五歲的姐姐留給體弱多病的婆婆照顧,這樣的二胎家庭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由此筆者深刻的感受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嚴峻性和復雜性。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是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智力發育、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也是人格、個性心理特征、健康心理形成的關鍵期。親子閱讀作為早期教育的組成內容,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親子閱讀不僅可以讓孩子從書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還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豐富情感、體驗樂趣。故事和圖畫可豐富孩子的經驗,增加孩子的感受,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交流和分享獲得情感體驗。也就是說親子閱讀在鍛煉其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還具有獨特的情感價值。父母與孩子共同閱讀過程中,親子間密切的互動與交往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滿足,使其擁有幸福的體驗,感受到愛與溫暖。
據近幾年來我對本園所在的農村留守幼兒親子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全蔡榨街3-6歲幼兒人數在800左右,而留守幼兒占48.2%,祖輩是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人,他們受教育程度嚴重偏低,造成這些留守兒童早期閱讀近乎空白。這些兒童的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對早期閱讀也不夠重視,經濟水平低下也制約著幼兒閱讀環境的打造和所購買的書籍的數量及品質,最重要的是,在整個蔡榨鄉鎮,從社會到每個家庭都沒有營造閱讀的氛圍,沒有圖書館,書店也僅限于出售教學參考書之類,鄉村書屋的藏書老舊而且不適合幼兒閱讀,政府和教育機構雖然通過各幼兒園和社區的多種形式的宣傳,有一部分家長已經意識到閱讀對孩子終身發展的價值,已經有意識地開展著親子閱讀活動,仍有部分家長只重視幼兒識字、算術等知識技能,不太關注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我作為一名在蔡榨從教的教育者,對留守幼兒的教育現狀感到憂心,希望本文對農村留守幼兒家庭中親子閱讀實踐改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幫助家長認識到需要提高和改進的方向,使家長不斷的自我豐富和提升,更好地應對親子閱讀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親子閱讀水平。
一、打造家庭全方位軟硬件環境,促進家庭親子閱讀有效開展
(一)留守幼兒家長創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條件,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
首先,家長應為幼兒設置固定的閱讀區域,創設溫馨的閱讀環境,讓幼兒隨時就可以拿到圖書,坐在旁邊盡情的瀏覽。如,針對我們條件有限的農村家庭,我們小班教師在群里發出倡議,為所有小班寶寶建一個“小小書吧”,一個小角落、一盞小臺燈、一張小桌子、一張小椅子、一個小抱枕,有條件的也可以仿造城市兒童的設一個閱讀區,并進行裝飾,目的是能夠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其次,家長可為幼兒選擇符合幼兒齡發展特點和種類豐富多樣化的讀物,首選深受幼兒喜愛的繪本,也可以是益智類、手工類、童話故事等,使其不斷被各種不同類型的新書所吸引,激發其閱讀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閱讀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留守幼兒家長利用先進的信息交流手段,加強親子之間的關系。
留守幼兒家長不光要利用短暫的探親機會多花時間陪伴幼兒進行親子閱讀,還可以利用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如利用QQ親子閱讀、微信親子閱讀、視頻親子閱讀等多種方式,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交流探討讀書心得,有了共同語言之后,也便于對幼兒進行各方面的教育,表達相互的思念之情,還可以讓幼兒更深切地體驗到父母之愛,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自己也要加強閱讀,多讀課外書,不僅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積累教育子女的經驗,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通過親子閱讀這種有效方式與子女的不斷交流中更加了解幼兒,和他們的心更貼近,教育子女容易了許多,親子關系更融洽了,同時家長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指導幼兒閱讀和進行親子閱讀。對于隔代撫養的留守兒童家庭,留守兒童父母可以多和長輩溝通探討,一方面努力提高這些“老家長”們對親子閱讀的認識,鼓勵他們只要有時間就要陪孫子、孫女們一起進行親子閱讀。
二、加大幼兒園的輔導力度,推動家庭親子閱讀順利開展
(一)充分利用幼兒園各方面優勢,理論指導留守幼兒家庭開展親子閱讀。
作為經過專業培訓、有著基本的專業知識的幼兒園教師,在親子閱讀指導活動中義不容辭地承擔著指導者的任務,扮演者指導者的角色。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和 QQ 群等方式進行深入交流,將親子閱讀的價值和親子閱讀的理論傳遞給家長,讓親子閱讀的理念深入人心,引領家長樹立正確的親子閱讀理念。幫助家長把握親子閱讀的科學方法,依據家長的心理活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及時開展針對性地親子閱讀指導活動,對家長進行行之有效地指導。
(二)通過幼兒園閱讀活動展示,具體指導留守幼兒家庭開展親子閱讀。
家長開放日開展閱讀教學展示活動,讓家長觀看教師是如何組織孩子進行閱讀活動的,了解幼兒閱讀的基本方法,提高親子閱讀指導能力。對于不能經常參加展示活動的留守幼兒家長,直接通過班級QQ 群發布活動視頻,確保在遠方的留守幼兒家長了解我們的活動,一樣可以學習領悟,利用班級QQ 群還可以督促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
(三)利用“圖書漂流”提供優質圖書,推動留守幼兒家庭親子閱讀活動。
因為身處農村的緣故,家長很難在本地書店里買到優秀的圖書,“圖書漂流”區投放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優秀繪本和其他圖書,再鼓勵家長購買少量優秀的圖書,與其它家庭互換,實現資源共享,這樣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就能讀到很多優秀的圖書了。
三、充分發揮農村社區資源優勢,完善農村書屋,鼓勵隔代撫養監護人進行親子閱讀。
目前,我國農村書屋資源配比不均衡,幼兒喜歡的通俗易懂讀物匱乏。為了改善農村留守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缺失的現狀,農村書屋可以通過鄉鎮文化部門,增加幼兒喜歡的繪本、傳統故事圖書等,政府機構可以在本地對所有公民進行宣傳,鼓勵隔代撫養監護人利用空余時間帶領留守幼兒到農村書屋開展親子閱讀。這樣在家門口就能方便進行閱讀,減少留守幼兒因為無人管、無人問而引起的早期閱讀教育缺失的狀況。
農村留守兒童的親子閱讀狀況對幼兒自身的發展影響深遠,通過提供創設閱讀環境、閱讀材料、家長的陪讀、幼兒園閱讀指導、社會的大力支持,能夠激發留守幼兒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親子之間的情感,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季燕,李慧敏.淺談親子閱讀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6(3):4-5.
[2]周兢,程曉樵.試論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1995(2).
[3]季燕.親子閱讀現狀及家長指導策略的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EB/OL].[2017-12-21].
[5]李紅林.對廣州市幼兒早期閱讀父母參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7.
[6]呂繪元.家庭早期閱讀活動影響因素及策略指導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