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社青
摘 要:針對商用車汽車金融,本文深入分析汽車金融新模式的現狀,并按照汽車金融所存在的問題制定相對應的改善措施。商業銀行作為汽車金融服務的關鍵者,應深度挖掘商用車汽車金融優勢,著重從商業模式、資金融通風險控制,綜合分析,打通低成本運作,創新低成本商業銀行+金融公司服務優化模式,有力推動汽車產業快速、高效和健康發展。
關鍵詞:商用車;汽車金融;現狀;對策
引言
商用車作為生產工具,主要承擔物流運輸,在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根調查,我國商用車銷售量已達到400萬的臺階,以2018年為例,銷售量已達428萬輛,其中貨運汽車中,中重卡銷量約138萬輛,總價值已達1萬億元。其中金融服務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但隨著國內商用車金融服務的不斷發展,問題也逐漸暴露,如總體成本較高、運營效率不高等阻礙了其高效健康的發展。
一 商用車汽車金融的現狀
隨著商用車客戶日益年輕化,消費投資觀念的改變,如何更好的利用金融杠桿實現低投入、高產出,是新一代車主的共識,商用車金融有著豐富的生存土壤。商用車汽車金融的發展,主要的依靠商業銀行、廠商背景的金融平臺如財務公司或汽車金融公司、第三方融資租賃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終端銷售成交。中重卡汽車具有生產資料的屬性,價值相對較高,90%的客戶需通過融資完成成交。
以2018年為例,國內大型商用車生產商一汽解放,依靠其廠商金融平臺一汽金融,促進解放本品牌車輛成交比例達50%,另有20%業務被第三方金融平臺吸納,商業銀行在商用車金融板塊的份額大致為30%。
二 商用車汽車金融的存在問題
2.1 商業銀行效率低,不能滿足需求
商業銀行具有天生的優勢,也有其先天的不足。商業銀行具備吸儲功能,這是其他金融平臺無法比擬的,可獲取低成本資金,是所有商用車融資主體成本最低者,成本優勢明顯。
商用車具有特殊性,其性質與運管、交管的監管具有密切相關性,其生產經營與國家政策、經濟發展以及制造業發展具有密切相關性,對企業資本運營效率產生直接性影響。商業銀行較低的辦事效率,無法快速反應市場,導致降低了商用車的運營效率,無法滿足當下市場高效的需求。
2.2 廠商金融資源優勢明顯,但模式單一
廠商系財務公司,具備先天優勢,其與廠商關系緊密,可根據廠商的營銷策略定制化金融產品,對汽車市場的分析、客戶的需求、經銷商的痛點把握準確。具體優勢:
第一、資源優勢明顯。與汽車市場深度融合,依靠廠商資源,可低成本獲取渠道資源,展業相對簡單,與廠家聯合營銷,戰略步調高度一致;
第二、專業化程度高。主營業務單一,以汽車貸款為主營業務,人力、物力、財力高度集中,業務靈活性較高,具備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審批效率領先。
但廠商金融也存在其不足,就是其擔保模式單一,不能滿足部分區域及市場免擔保需求,首付要求及利率偏高也不可能滿足局部低首付、低利率市場需求。
2.3社會金融主打差異化競爭
社會金融是指獨立于汽車生產廠商以外的融資機構,通過差異化的市場競爭,主要手段是沖擊原有的格局,通過擔保模式、產品創新等方式,迅速擴大規模,高收益覆蓋風險,主要優勢:
第一、擔保模式為經銷商非擔保居多。經銷商可從繁瑣的金融手續中解放出來,不需要為客戶逾期承擔墊款責任,經銷商可規避經營風險;
第二、審批效率、撥款效率高。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客戶篩選分級,系統自動評審;原廠家金融及銀行需要車輛抵押后才能將款項支付,而社會金融突破既有模式,只要客戶資信通過,即可根據機動車發票或商業險保單信息提前支付車款,大大提升了銷售商的資金回籠速度。
第三、社會金融多以售后回租模式為主。融資租賃可繞開汽車貸款管理的相關法規要求,實際意義上的首付款可做的更低搶奪市場,最低可低至10%。
2.4風險管控系統較為滯后
目前,汽車金融市場競爭,金融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特別是社會金融公司和SP代理公司,由于自身收益較高,降低了購車用戶的信用資質審核,擴大了市場風險。另外,商業銀行和金融對主機廠信息不完全共享,對汽車行業也不夠專業和金融公司對利潤期望較高,導致無法形成全面體系的風控機制。
導致商用車融資業務期率逐年上升 度,以某主流融資公司為例, 2016~2018年交通物流板塊不良率分別為0.70%,0.88%,1.05%,呈上升趨勢。
三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消費貸比例增速較快
融資業務的快速發展,而且有較高的收益,IRR大于8%,遠大于貸款利率,而且國家金融政策的引導,資本引流明顯,大量的資本以不同組織形式參與到汽車消貸中,但因汽車融資專業性和高效性(1天放款),盲目的資本投入和自身管控實力有些,導致較高風險。
3.2 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不專業:
由于汽車金融本身專業性要求比較高,商業銀行因銀監會等嚴格監管,風險控制相對不足:
第一、審批效率低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汽車金融公司已實現線上審批,借助大數據優勢,可在免面簽、免家訪條件下,申報資料當天回復;而銀行目前多數仍為線下審批、實地調查,效率無法滿足經銷商效率需要。
第二、專業化程度不高。因銀行自身人員行業背景原因,對商用車實際的運營不了解及風險識別能力有限,人為的對商用車貸款設置條件,增加了業務難度。
第三、資金穩定性不高。因銀行業務部門較多,資金投放范圍廣,針對車貸板塊經常會因為銀行頭寸不足而停滯,對經銷商造成極大的資金壓力。
第四、銀行風險處置能力有限。商用車屬于動產,客戶出風險后,車輛收回,銀行缺乏處置手段,變現能力較差。
3.2 財務公司的成本較高,業務模式單一:
財務公司其融資能力有限,主要依靠集團內成員單位的存款、股東投資以及資產證券化,其融資成本相對要高于銀行。
擔保模式單一,不能滿足部分區域及市場免擔保需求,首付要求及利率偏高也不可能滿足局部低首付、低利率市場需求。
因其本身受國家銀監會監控,其放款額度和放款節奏受國家嚴格控制,在國家宏觀調控時,其放款資金額度會直接受到影響,比如2018年錢荒時,東風財務公司資金明顯不足。
3.3 第三方金融公司客戶資質較差,高風險高收益:
由于金融公司沒有自身的主機廠品牌支撐,不能享受主機廠貼息支持,所以面對的客戶主要是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篩選后的客戶群體,主要是商業模式高收益高效率,來爭奪客戶,所以存在天生的缺陷:
1、產品擔保模式為經銷商非擔保居多,當最熟悉客戶的主體經銷商不再承擔擔保責任,勢必導致經銷商會降資質較差推向金融公司,而資質較好的承擔擔保責任追求更高利潤(財務公司利率低,可獲得較高利潤空間)。
2、為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首付門檻,實際執行比財務公司都要低10%左右,而財務公司普遍在20%以上,商業銀行在30%以上,風險無疑最高。
3.4汽車金融資源的錯配范圍經濟效應低
汽車金融的資源存在嚴重的錯配現象,汽車金融范圍經濟效應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汽車金融資金最大和成本最低的提供者是商業銀行,但因其自身不專業原因,無法成為汽車金融的主力,金融公司在靈活性和專業性都是最優,但因其成本原因只能汽車金融的補充,資金和管理導致錯配;
汽車金融主要兩大業務,經銷商融資和客戶融資,目前經銷商融資主要是商業銀行,客戶融資主力是財務公司,資金業務被割斷,導致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在汽車融資鏈中重復授信和管理,浪費大量的資源和降低的資金運營效率,降低汽車融資的效能。
四 促進商用汽車金融發展的主要措施
4.1 資源優化配置,業務模式進行變革
汽車金融產業的模式的創新變革,資金優化配置,打通汽車融資的鏈條,商業銀行低成本貫穿經銷商和客戶融資,金融提供專業高效的管理服務,形成資金方和管理方的商業銀行+金融公司的完美組合,促進汽車金融的健康、高效的發展:
1、經銷商融資和客戶的聯通:銀行同時開展經銷商融資和客戶融資業務,打通汽車銷售的資金割斷問題,避免多個融資主體的重復融資管理,大幅降低融資成本和效率,同時降低了經銷商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其營銷和服務的優勢,實現全價值鏈低成本運作;
2、融資主體的變革:有貫通汽車融資的銀行提高資金,專業高效金融公司進行管理,避免了銀行不專業放棄市場和金融公司成本高追求高利潤導致高風險的嚴重失衡,各司其職,利用各自的優勢,相得益彰,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強健商業模式,也會阻止資本的盲目流入,為汽車融資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4.2在業務模式變革的前提下,建立全過程實時共享的信息系統:
1、銀行系統和和主機廠系統對接,銀行利用其自身信息系統的優勢與主機廠車輛管理系統對接,實對車輛、合格證實時監控,信息充分透明,實時共享,確保了融資對象的風險可控;
2、銀行系統與大數據系統對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個人信息已成為重要的產業,因為作為最合規的融資主體,可以與大數據全面對接,即建立合法及時更新的大數據審核體系,提高審批效率,提高客戶的體驗;
3、專業的人才隊伍的組建:建立具備汽車市場趨勢、車輛特性風險、汽車金融等綜合高素質團隊,具備敏感的市場和風控意識,對風險標準進行及時專業的扶正,并具備柔性,根據國家政策、汽車市場、車型特性進行及時調整,避免系統風險;
4.3、構建競爭壁壘:在充分參與后增加利潤點,由于創新模式在成本低和效率具備不可競爭的優勢,主機廠也會基于雙贏的模式給予存款支持,而且商業銀行由于充分參與全鏈條的融資業務,可以衍生過橋貸款、理財等利潤增長點,實現汽車金融生態閉環,構建有效的競爭壁壘。
五、風險控制
商用車汽車金融公司作為一種高風險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注重質量,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嚴格監管風險底線,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首要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5.1國家加大信用環境的建設及行業自律
第一、完善國家信用環境建設的頂層設計。即建立完善健全的個人、企業信用數據庫,發揮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及司法、公安等系統的數據作用,對嚴重失信人員實行“聯合懲戒”,嚴重失信人員寸步難行;而對信用良好的個人及企業,均可給予獎勵性措施,在公共服務方面最大限度的提供便利。引導公民注重信用,建設誠信中國。
第二、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即商用車行業的參與主體,均要遵守行業規則,建立商用車金融聯盟,對嚴重失信客戶或違反職業道德的商用車金融從業人員給予懲戒,制定行業規則。
5.2汽車金融參與主體的內外部建設
第一、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利益共同體意識。商用車金融的供給側即主機廠、資金提供方、銷售渠道即經銷商三者均因樹立風險意識及利益共同體意識,各方需要實現信息實時共享,關注整個貸款期內客戶的運營質量,動態監控風險。
第二、金融公司內部風控模式的改造升級。首先、充分利用科技帶來的成果,發揮大數據作用,多維度分析客戶信用及資產實力;其次,把握汽車運營項目的真實性及可靠性,認清商用車生產資料的屬性,對客戶購車的真實意圖及項目的穩定性作出專業的判斷。
第三、加快二手車市場的建立,實現風險車輛的及時消化。
5.3科技防風險及依法催收
第一、據國家法規,商用車需安裝運管部門可監控的電子設備,商用車廠家可根據技術要求,統一配置符合監管要求的設備,以及擴展發動機限扭、鎖車功能,加強過程管控,并將車輛配置市場化運作,金融機構可付費使用,確保車輛實時監控,依靠科技手段防范風險。
第二、商用車金融依法受保護,對違約客戶,金融機構應依法催收,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包括逾期催收及車輛收回均合法合規。
六 結語
隨著汽車融資業務的發展和資本趨利性的原理,汽車融資資源一定會逐步優化配置,商業銀行+金融公司的模式一定逐步實現,,為汽車金融公司提供科學、有效的服務,有力推動我國商用車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侯皓議. 國外汽車金融之模式[J]. 金融博覽(財富), 2017(11):52-54.
[2]張曉明.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的機理、運作及對策[D]. 2017.
[3]劉蕙, 羅達燊. 我國汽車金融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其發展對策[J]. 商業經濟, 2018, 507(11):148-150.
[4]匡志成. 汽車金融的“四化”未來[J]. 金融博覽(財富), 2017(11):50-51.
[5]羅東, 小龐. 汽車金融的新術[J]. 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 2017(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