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文
摘? 要: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明確語文教學品質的高低取決于語文教學價值的高低,更確切的說是能夠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多學科知識,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即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據此,本文以歷史學科知識為例,淺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歷史知識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對其他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歷史知識;滲透策略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歷史知識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已經成為新時代語文教育的重要議題。據此,教師應以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為主體探究如何提升滲透歷史知識。
在新課程改革下,教育對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要求越來越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于滲透歷史知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既能讓學生學習和積累必要的語文學習能力,也能通過教學內容滲透歷史知識,從而提升其文化素養和學習興趣。
一、深度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為前提
先學好語文再學習歷史,這是滲透歷史知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要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語文文化體悟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這是滲透歷史的主要前提。
首先,語言能力就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也是核心素養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為學生準確的解讀和理解歷史知識打下堅實基礎。當下,語文教學仍是小學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是每位語文教師共同的教學目標。
其次,思維品質具體的說,就是學生要如何對待語文學習,如何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當下,大部分的小學生都討厭語文,或認為語文學習無用,或認為語文學習難度太大,自己根本無法學會。這兩種想法固然是錯誤的,但從核心素養培養層面來看,還是由于教師沒有培養好學生的思維品質,才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很大的誤會,更不利于滲透歷史知識。
然后,文化品格就是學生的語文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于外國文化來說,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更深更全,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很有幫助,但從客觀情況來分析,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有些小學生認為外國文化優于本國的傳統文化,這是其嚴重缺乏語文思維品質的具體表現。當下,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使之能夠以傳統文化為指導去學習語文,是滲透歷史的核心和關鍵。
最后,學習能力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語文學習技能和方法,有些方法是通用的,例如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常學常練等等,但有些方法是語文學習獨有的,例如看國語電影、聽國語歌曲、閱讀經典文章等等。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是需要教師重點培養的核心素養內容。
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滲透歷史知識的相關策略
(一)激發好奇,培養興趣
首先,“人本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這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不謀而合,日常教學中,教師需努力發揮自己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利,努力為其營造輕松、愉快、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興趣才更高漲。
首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盡量以問題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司馬光》一文時,教師可根據歷史事實,向學生講述司馬光的重要歷史地位和歷史貢獻,分析“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讓學生思考“當時,司馬光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救出小伙伴?”“司馬光作為文學大家,都有哪些發奮學習的故事?”,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尋找規律,夯實基礎
教學方法的優化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滲透歷史知識。所以說,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將決定歷史知識滲透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教師需要尋找教學規律,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此處以《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為例。
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法引入教學內容,即把白求恩醫生在陣地中救死扶傷的照片、圖畫等展示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從職業道德和人道精神等方面說一說自己對白求恩這個人物的理解和看法。其次,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些珍貴的歷史視頻(例如我中華兒女奮勇抗擊外國侵略的故事、戰地醫生不顧危險奮勇救人的故事等等),讓學生一邊看一邊進一步感悟白求恩醫生以命為天、救死扶傷的偉大精神,調動其多感官學習以提升其歷史感悟能力。然后,教師采用分組教學法,讓學生就教材內容進行“分角色閱讀”活動。同時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有感情的閱讀中回溯歷史瞬間,收獲內心感動。最后,教師采用任務教學法,給學生布置課堂寫作任務,以“我們應如何活著”“如果再見白求恩”為題讓學生自由寫作,寫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將白求恩的真實歷史故事用到文章當中,以真情實感寫出尊重歷史的好文章。
(三)和諧溝通,共同提高
和諧溝通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重要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并提升其歷史文化認知能力,而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合作交流,都會產生思想碰撞,有利于師生、生生雙方共同提高。
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教師可由教學內容出發和學生討論周恩來總理為家國奉獻一生的偉大精神,并滲透有關周總理的成長故事,并引導學生以“周總理的中國夢,我們的中國夢”為題進行合作演講,在多元化、實踐性的教學環境中師生、生生保持著和諧的溝通關系,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國家富強所做出的偉大歷史功績,也可以讓學生感受我國在70年發展中所迸發出來的無限生機與活力,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從智育到德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感悟能力,凈化內心世界,提升思想境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核心素養教學在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認知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滲透歷史知識的核心和關鍵。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連雪卿.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1):40-40.
[2]楊愛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歷史知識的研究[D].
[3]杜銳,鄭清華,周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歷史教育的路徑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8,No.434(2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