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
摘要:微課通常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下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短小精悍,生動靈活。新時代的教師應該以數字化資源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基礎,對與微課相關的PPT、教案、視頻的設計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數字化資源;微課;應用
微課通常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下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教學時間較短,通常為5~8分鐘;二是教學內容少,一堂微課通常只呈現1~2個知識點,容量較小,非常適合任課老師指導學生對某一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反思。下面筆者以數字化資源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基礎,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個人對微課的一些思考。
一、確定知識體系
通常,每節微課只介紹一個或兩個知識點。一節單獨的微課無疑是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即許多人所說的“碎片化知識”。微課的本質是知識的一種呈現方式,其教育屬性決定了其必須將某個領域的特定知識內容傳授給特定的目標人群,因此,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必須具備全面性。一門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內容是否全面、完整,主要取決于設計者是否能夠恰當合理地劃分知識點,即如何對該門課程進行系統的微課設計。對于一門課程的知識點的精準提煉、劃分、確定,是一組系統、全面、扎實的微課的良好基礎。
二、確定知識點
確定好完整的知識體系后,教師就應該進行知識點的選擇。知識點的選擇取決于授課對象的年齡和學識層次的高低,小學階段的微課設計,在知識點的選擇方面,要求并不高。
微課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教師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微學習,掌握大道理、大智慧。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起點低,接收能力弱,因此,教師在選擇知識點時應遵循“圖片化,簡單化,少教化”的原則。微課雖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課程宏大豐富,但是它意義非凡,效果明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
三、圍繞知識點的PPT設計
微課雖然是很“潮”的一種教學資源,但其也有用傳統的PPT來呈現的。教師在制作微課PPT時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控制PPT的張數。當今,網上的教學資源浩如煙海,教師的PPT的張數太多,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與理解疲勞,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因此,PPT的張數應盡量少,通常控制在8張左右。例如,筆者在設計微課“梯形的面積”時,只準備了5張幻燈片:第1張,顯示該知識點名或者任務名;第2張,用簡短的語言對知識進行描述;第3張,呈現圍繞知識點所要完成的任務;第4張,與知識點匹配的能力訓練;第5張,對該知識點進行總結。其次,PPT的背景應盡量淡雅清新,與內容無關的背景畫面絕不出現。有些老師為了“炫技”,常在自己的課件里添加眼花繚亂的動畫與圖片,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都聚焦于幻燈片的背景,反而對知識本體視而不見。
此外,微課PPT中出現的文字應盡量精簡。如果PPT中的文字過多,學生會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閱讀文字上,忽視教師的講解,這樣使教師的引導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微課PPT的文字應盡量精簡,讓學習者一目了然,容易記住。教師在制作PPT時,將要點、難點、關鍵詞或句展現即可,使學生在認真聽教師講解的同時,能從PPT中一眼看出學科的重點與難點,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圍繞知識點的教案設計
圍繞知識點的教案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資料,教案中不僅應包含PPT文件中的所有內容,更應對原PPT文件內容進行細化與擴大化。例如,微課“梯形的面積”教案設計中不僅包含有PPT中介紹的內容,如知識點的介紹、知識點的應用舉例、知識點應用訓練,筆者還按照從簡易到復雜的順序增加了能力訓練項目,并提供答案,以供學生選讀或選練。當學生希望對微課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或在學習遇到疑問時,為了避免學生盲目查找資料而導致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翻閱”快速找到答案,也可以通過教案中擴展的能力訓練,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五、微課中教學視頻的設計
視頻是微課的主要呈現形式。首先,教師在錄制前應做好準備,對要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如腳本、PPT、動畫、CamtasiaStudio軟件等做好檢查,確保內容無誤、排版版面簡潔、格式規范,符合拍攝要求。其次,教師要控制課程的錄制時長。通常,每門微課的時長應控制在5~10分鐘,教師應刪除與教學無關的內容。拍攝過程中,教師要統籌策劃結合,后期制作及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拍攝方式,確保成片中的多媒體演示及板書完整、清晰。總之,主要知識點的微課應有字幕格式,視頻要求聲音清楚、構圖合理、圖像清晰,能展示教師的良好教學風貌,能真實反映教學情境。
在數字化資源教學應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通過對微課的學習,能夠獨立完成微課所布置的任務,這證明了學生對于微課的適應力很強。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它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我們在以后的微課實踐中應不斷創新,尋找更為合適的運用模式,發揮微課的更大效果。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