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迪 桂成洪


摘要:本文主要以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參與體育社團和非參與體育社團學生為調查對象,并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探究參與與未參與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作用是否有影響,以期更好地為高校體育社團發展及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形成提供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團;大學生;體育生活化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呈曲線下降的趨勢,這充分說明,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已迫在眉睫。因此,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最關鍵就是要讓學生具有自覺地體育鍛煉意識,養成體育生活化的常態,讓體育走進他們的業余生活,才能真正的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而如何促進學生的體育生活化,已成為人們逐漸關注的重點。高校體育社團作為學生課余鍛煉的重要選擇和途徑,已成為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場所,本文試圖通過調查,研究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形成產生的作用,以期更好地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形成貢獻綿薄之力。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作用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為例為研究對象,以學院400位學生(其中社團和非社團學生各200位)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以“高校體育社團”、“體育生活化”等為關鍵詞,搜索相關文獻,查找高校體育社團、體育生活化的相關論文100余篇,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有價值、可靠的參考文獻。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特設計《參與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影響調查問卷》和《未參與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影響調查問卷》兩份問卷共400份,參與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95%;未參與共發放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2.3%,符合調查研究需要。
3.數理統計法
通過WPS2019和SPSS18.0對回收的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根據數據結果制作相關圖表。
4.邏輯分析法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參與體育社團與未參與體育社團大學生在課外體育生活中的差異,分析論證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影響。
二、研究結論與分析
(一)參與體育社團與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體育鍛煉頻率/周的對比分析
體育鍛煉頻率是評價學生體育生活化的重要指標之一,由表1可知,參與與非參與體育社團學生每周的體育鍛煉頻率呈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參與體育社團對對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影響意義深遠。分析認為,高校體育社團的一個顯著性特點就是它基于學生對某項運動的興趣而選擇參加。由于社團成員的興趣具有一致性,加之社團活動時間相對固定,因此,社團成員經常性的參加社團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技術,還能加深對運動本身的功能和價值的認識,推動學生由單純的對某項運動的興趣而提升為更系統、全面的了解,形成固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課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逐漸形成體育生活化的常態。
(二)參與體育社團與非參與體育社團學生體育強度的對比分析
體育鍛煉強度是衡量體育生活化的重要因素,由表2可知,參與體育社團和未參與社團學生的運動強度主要集中在中等出汗和大汗淋漓兩個選項中,說明不管是參與體育社團還是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都非常的高,想要達到出汗和鍛煉的效果。但是不難發現,參與社團學生的運動強度主要集中在中等出汗選項中,占總人數的52.6^%,而未參與體育社團的運動強度主要集中在大汗淋漓選項中,占總人數的51.9%。從運動訓練學角度來講,在進行某項運動時應該選擇合理的運動強度,遵守適宜的訓練負荷,達到身心訓練的合一,避免過度勞累。而高校體育社團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遵循科學體育鍛煉原則的專業集體,在進行社團體育活動時,都有定期的訓練計劃、訓練內容、訓練強度及訓練負荷符合學生的身體機能發展需要。因此,參與體育社團學生的體育鍛煉強度優于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不僅能夠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還能促進學生堅持科學、長久鍛煉習慣,促進學生體育生活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參與體育社團與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體育興趣的對比分析
興趣同樣是評價體育生活的的重要指標,由表3可知,參與與未參與體育社團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差異明顯,參與體育社團學生主要集中在有興趣和很有興趣上面,其中很有興趣比例高達58.2%,而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主要集中選擇在沒有興趣上,占總人數的44.4%,這說明,參與體育社團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生活化的重要橋梁。
(四)參與體育社團與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體育生活化觀念的對比分析
有無主動鍛煉的觀念,評價體育生活化一個重要的維度之一。由表4可知,參與體育社團的學生中,超過95%的學生已經形成了體育生活化的觀念,真正讓體育鍛煉融入了他們的課余生活里;而未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體育生活化觀念淡薄,甚至有超過65%的學生沒有體育生活化的觀念。這充分說明,高校體育社團在促進學生體育生活化的進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體育價值觀的滲透,都在日積月累的活動中影響這社團成員。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參與體育社團學生在體育鍛煉次數/周和體育鍛煉強度上均優于未參與體育社團的學生,這說明體育社團活動在運動強度的安排上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從而推動學生更加自覺的參與體育鍛煉,增加鍛煉次數,養成體育生活化的習慣。
2.參與體育社團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及體育生活化觀念要高于未參與體育社團學生,這說明高校體育社團在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及形成體育生活化觀念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學生達到身心合一,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二)建議
1.高校領導要重視體育社團在學生體育生活化的作用,在社團發展上給與政策引導和加大社團活動資金的扶持。
2.體育社團應發展更多符合學生需求的體育項目,吸引更多的學生自覺地社團活動中去,為大學生體育生活化創造學生基礎。
3.整合優化高校體育社團的場地設施資源,確保開展社團體育活動的場地設施,為學生體育生活化常態的形成做好充足的基礎場地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南.論高校體育文化對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8(35):212.
[2]祁晶.體育生活化視野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8(20):79-80.
[3]黃美蓉.我國大學生體育生活化政策有效性分析及改進策略[J].體育與科學,2018,39(05):102-108.
[4]段愛明,李新威.高校體育的生活化趨向及轉型策略[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8(05):177-180.
[5]頡夢寧,王國強.高校體育生活化背景下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與分析——以東華理工大學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8(04):55-58+10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