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偉
摘要: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不僅僅需要注重經濟方面的進步,同時要注重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必須重視建設基層群眾文化。但是我國地域廣闊,農村、鄉鎮地區分布分散,加上基層群眾本身意識不強,使得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本研究具體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同時總結往后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問題;方向
一、前言
為了真正實現全面小康,重視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是重要基礎。由于不同因素的影響,當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中還存在諸多不足[1]。相關的工作者應該認識到這些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積極探討有效策略,推動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程度,幫助群眾生活水平得到精神層面的提升。
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中問題
文化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不亞于經濟實力,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文化的發展需求將有更大的凸顯。我國在實現中國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必須重視群眾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實現文化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均衡進步。
(一)群眾文化的活動形式不夠多樣化
發展群眾文化活動,要根據在社會化中的文化傳播和生產,形成的文化特質各有不同,而社會群體也就不相同,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不同,獲得的文化價值也就不一樣[1]。在2018年3月至4月對A省群眾文化活動具體情況做出了專業性的調查報告,具體情況如下:通過對某自治州的4個村落、6個居委會中的5名村居干部和9名當地居民以及7名游客進行了訪談調查。通過調查訪問該區的人民對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了解十分貧乏,除了在“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送戲行”發展的活動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藝術文化,該區的文化生活與A省發達地區的文化生活相比確實貧困。在“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送戲行”活動中,表演的內容是根據了簡單生活的來源進行的,從而可以進一步表明出該區在生活方面也是十分過于簡單并且在思想觀念上也過于保守。
(二)沒有完善農民工的群眾文化服務體制
在發展文化服務中是存在不均衡的發展制度,對于一些代表個體社會文化發展與整個社會文化相比有超越的現象,但對于相對落后的社會群體在發展文化過程中要相對落后于整個社會文化,從而形成社會文化達不到統一發展的效果[2]。通過文化關系演變成社會群體,在整個社會群體里心理、感情、思想、性格、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不僅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對社會文化發展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社會群體成員在目標、深層和文化價值上都能影響到整個群體發展,文化價值的多樣性根據群體的大少進行判斷。根據對A省各方面的統計分析,在2019年1月底在A省的農民工群體將達到800萬人,在整個文化價值發展中根據文化意識和多樣化目標發展所體現出來的價值也不同[7]。根據研究調查分析表明,在農民工的文化群體中具有獨特性的文化性質,主要的文化內容是睡覺、聊天、閑逛、打麻將、玩牌、玩手機游戲等;根據社會文化發展的條件影響,當地農民工看的書又少對文化活動也少有參與。這與現代化社會文化相比存在生活水平低下生活環境貧窮現象,在綜合文化素質水平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三)群眾文化的需表達機制完善程度不夠
根據文化社會學的研究分析,無論是人類還是生物體,在發展群眾文化的時候都會產生相應的反饋現象,為了保證整體社會流動暢通,就必須要對文化發展做出相應的問題反饋。才能夠確保整個社會文化在健康環境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文化反饋正能補缺在文化服務不到位的缺口。發展群眾文化服務機制,做到高質量的群眾文化服務功能,必須要合理有序發展,對群眾文化做出合理的反饋[3]。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了對A省群眾文化服務體系的研究表明,A省發展的文化是以多元化模式進行的,在很多地區這種模式被當“受教育者”,但由于人民發展的不同文化訴求和實際發展需求沒有得到尊重和重視,形成了文化發展與文化需求在參與程度上不夠積極。比如,通過某自治州的5名村居干部、9名當地居民和7名游客進行的文化生活調查研究分析,他們生活愿望和文化需求各有不同,表示當地在發展文化活動和文藝活動時過于簡單乏味,與日常生活不符合,缺乏吸引力,沒有文化藝術精神,要想實現文化藝術全民高效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三、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途徑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是黨提出的文化發展具體戰略,作為基層文化建設工作者,必須認清現實,真正認識基層文化建設工作開展的意義,將宗旨視為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并具體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從各個方面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一)增加重視
基層政府必須認識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重要意義,加強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真正認識到國家推廣建設基層群眾文化的真正意義。政府部門應該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調整文化建設的細節,在政府工作日程中納入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這方面的內容。政府部門要充分展現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支持以及扶持、執行,增加文化建設方面的人才投入以及資金投入,建立基層文化工作站,為保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不斷豐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涵
當前,打牌已經成為大多數基層地區人們的日常主要生活內容,這種情況的出現考慮是由于群眾缺乏較高的精神修養,同時也與當地人文價值觀存在一定關系,另外地區文化活動缺乏、內容單一也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由于基層文化設施缺乏、文化活動內容少、形式單一,使得群眾對文化活動缺乏興趣,于是傾向于尋找大多數人都熱衷的也與活動。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必須注重創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可以增加書畫、工藝制作、攝影、球類比賽、棋類比賽、生活技能比賽等方面的文化活動內容,同時在活動中設置一些獎勵,幫助提升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長久之后形成主動參與的意識。
(三)建立高素質的基層文化建設隊伍
基層文化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應該發掘村部或者社區中的人才、積極分子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通過居民帶動居民,效果會更加明顯。召集好人員后,文化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應該立足專業角度對成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建設基層群眾文化的方法、可以建設的內容等。并且在文化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建設隊伍的成員應該立足長遠,積極發現存在的不足,積極分析往后的發展方向。同時可以不斷加入新的高質量成員以充實文化建設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
(四)提升建設基層文化機構的力度
基層文化工作站的工作宗旨應該是為群眾文化生活服務,強調以民為本,必須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機制,不斷改善當前發展機制中存在的不足。在針對基層文化建設的管理中應該做到內部充滿活動,外部具備實力,完成宏觀且詳細的管理機制的建立。確保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有法可依,合理配置文化資源,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實現基層文化建設的自我發展。
四、結語
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重視群眾文化生活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相關部門必須加強重視,增加支持和投入,切實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水平,實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雨韓.激發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活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 (1):255.
[2]李夢琪.從文藝到文化——論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職能的發展方向[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 (3):234-235,237.
[3]姚廷丹.新形勢下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分析——如何做好劍河縣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 (11):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