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彬,宋子程,王世濤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2)
建國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總體發展戰略的規劃與制定是建立在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關系演化的基礎上的。兩者的關系經歷了普及提高、相對獨立、協調互補、協同發展的演變[1]。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及“十三五”規劃中體現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是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助推點。根據國家政策與體育事業發展方向的指引[3],學者對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問題的研究從2010年開始逐漸成為體育科研領域的焦點。本文總結學者在2010—2017年對二者協同發展的相關研究,為全面梳理學術研究內容以及總結研究成果提供借鑒。
科學知識圖譜是以知識覆蓋面與涵蓋領域為研究對象,展示科學知識的發展歷程與結構組成的一種可視化圖像,是在科學計量學、信息計量學、文獻計量學以及統計學等領域中交叉融合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方法領域[4]。國內學者基于知識圖譜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從體育產業[5]、體育史[6]、體育教育[7]、學校體育[8]到體育學科發展[9]等方面的體育領域演化歷程、發展熱點與前沿問題。本文用科學知識圖譜的研究方法,對2010—2017年間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相關主題文獻進行分析,從其發文量、科研機構、核心作者、研究熱點、時間演化趨勢等方面進行可視化處理與分析,旨在全面系統地描述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學術研究的動態發展進程,為該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文獻均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收錄的文獻,其中包括期刊文章、碩士論文與博士論文,發表時間為2010—2017年。為增強文獻的代表性以及結論的準確性,對所檢索的文獻進行質量檢測的預處理,去除通知、征文等不屬于學術研究的文獻,對其余符合條件的文獻進行相關分析與可視化探究。
文獻計量法是利用統計學的相關方法對所選取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并描述文獻的樣本特征以及研究趨勢、特點和規律。
詞頻分析法是指利用所選取文獻中的核心詞匯,即能夠總體反映文獻主旨內容的關鍵詞,根據其在總體樣本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與頻次,來表示文獻內容之間的聯系以及內在演化規律的一種科學計量方法。其中關鍵詞出現的頻率越高,代表研究者對該領域的關注度越高,其越有可能代表該研究領域內的研究熱點與前沿。
可視化分析是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將文獻相關的數據處理轉化為圖形或圖像的一種可視化方法,能將易直觀觀察的數字數據轉換成容易直觀描述的圖像。
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或“大眾體育”(以下合稱為群眾體育)為主題詞,進行精確匹配檢索,發表時間限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
結果顯示共檢索到13 487條記錄,其中期刊發文量為10 650篇,碩士學位論文為2 737篇,博士學位論文為100篇。逐年發文量上,2010年共發表1 622篇,2011年共發表1 722篇,2012年共發表1 752篇,2013年共發表1 718篇,2014年共發表1 711篇,2015年共發表1 836篇,2016年共發表1 543篇,2017年共發表1 583篇。年平均發文量約為1 686篇。
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期刊和碩博論文高級檢索中,以“競技體育”為主題詞,進行精確匹配檢索,發表時間限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共檢索到10 632條記錄。其中期刊發文量為7 691篇,碩士學位論文為2 753篇,博士學位論文為188篇。競技體育方面研究的期刊發文量少于群眾體育,碩士論文發文量與前者差別不大,而博士論文發文量高于社會體育。
競技體育領域逐年發文量方面,2010年發文量為1 263篇,2011年發文量為1 458篇,2012年發文量為1 496篇,2013年發文量為1 413篇,2014年發文量為1 377篇,2015年發文量為1 319篇,2016年發文量為1 162篇,2017年發文量為1 144篇。競技體育研究平均年發文量約為1 329篇,自2012年之后持續下降。文獻類型中,綜述類文獻為183篇,政策研究類文獻為344篇。
為了對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一同研究的成果予以分析,選擇CNKI數據庫(2010—2017年),檢索主題詞“競技體育”并含“大眾體育”或者“競技體育”并含“群眾體育”或者“競技體育”并含“社會體育”的記錄進行統計分析。篩選掉與主題無關和沒有作者信息等記錄后,最終獲得文獻1 655篇。其中,期刊論文1 115篇,碩士學位論文495篇,博士學位論文45篇。在逐年發文量方面,2010年的發文量為202篇,2011年的發文量為224篇,2012年的發文量為250篇,2013年的發文量為238篇,2014年的發文量為242篇,2015年的發文量為225篇,2016年的發文量為155篇,2017年的發文量為119篇,平均年發文量約為207篇,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在近年對兩者的相關研究有所下降。
在作者分布方面,舒盛芳、繆佳、張鯤為這一領域研究的重要人物。根據前10位高產作者成果統計結果,舒盛芳、繆佳、張鯤各發表5篇相關文章,所占比例為34.89%;季瀏、吳貽剛、劉波、田雨普、易劍東、消煥禹、馬德浩各發表4篇相關文章,所占比例為65.11%,總體差別并不大。
在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機構分布情況上,北京體育大學的發文量為101篇,上海體育學院的發文量為64篇,西安體育學院的發文量為37篇,三所體育院校的發文量位居所有機構的前列,與社會體育發文量情況一致。
在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基金資助方面,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占絕大部分,共計98項,占72.59%;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有10項,占7.4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有9項,占6.67%;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各有4項,各占2.96%;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留學基金、陜西省教委基金以及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基金各有2項,各占1.48%。
在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的高頻關鍵詞方面,競技體育一詞出現336次,群眾體育一詞出現172次,體育強國一詞出現116次,現狀一詞出現74次,體育一詞出現72次,發展一詞出現69次,學校體育一詞出現64次,對策一詞出現58次,大眾體育一詞出現46次,體育產業一詞出現45次,舉國體制一詞出現43次,中國一詞出現42次,體育管理一詞出現41次,體育文化一詞出現37次,社會體育一詞出現37次。以上為兩者共同研究中的高頻關鍵詞匯。
3.4.1 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
為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和掌握關于群眾體育領域研究的進展和現狀,借助陳悅等[10]開發的信息可視化CitespaceⅤ軟件,通過關鍵詞的聚類等揭示社會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熱點與發展動向。
將數據導入軟件中,設置時間切片為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s)選擇關鍵詞(keyword),閾值設置為Top 50 per slice,不進行裁剪。運行軟件結果顯示,關鍵詞節點274個,連線869條,節點和連線構成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頻次越高,其節點也就越大[11]。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兩個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連線的粗細代表關鍵詞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從圖1所示的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可以看出,以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強國、社會體育、舉國體制為核心關鍵詞的相關研究仍是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與關注的重點。
圖1 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
依據圖1所示的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為了方便對其進行可視化與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將圖1整理為如表1所示的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高頻關鍵詞列表。
在圖1顯示的默認聚類基礎上,以軟件LLR算法進行關鍵詞聚類,得到32個大類,設置選擇顯示較大的幾個聚類部分,形成聚類知識圖譜。聚類后,模塊值為0.638,說明劃分出來的社團結構顯著;平均輪廓值為0.755,說明聚類合理,如圖2所示的圖譜顯示了8個聚類,分別為競技體育、體育強國、學校體育、群眾體育、體育工作、倫敦奧運會、全民健身、體育教育。每一聚類都代表著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研究方向。同時,對每個知識群中的代表性節點及其所代表的文獻信息進行重點分析,以便更為客觀地揭示出研究過程的演進路線。
表1 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高頻關鍵詞列表
由圖2可以看出,在以競技體育為核心的聚團中,其研究主要圍繞奧運會、全運會、舉國體制、大眾體育、體育政策、協調發展等關鍵詞進行該領域的探究;在以體育強國為核心的聚團中,研究主要圍繞發展戰略、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進行具體內容方面的分析;在以學校體育為核心的聚團中,研究主要以青少年體育為側重點;在以群眾體育為核心的聚團中,相關研究未做具體細化,主要從群眾體育的宏觀方面進行探究;在以體育工作為核心的聚團中,主要以體育事業為研究重點;在以倫敦奧運會為核心的聚團中,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體育大國的探討;在以全民健身為核心的聚團中,其研究主題多為體育公共服務于社區體育;在以體育教育為核心的聚團中,研究較為集中于教育領域的探索。
3.4.2 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時區圖分析
突發性高的節點說明節點所指信息在相應時間區間里受到了格外的關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搜索主題在相應時間區間的研究前沿和熱點問題[12]。結合相應文獻,由表2可以看出,近年來學者對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體育文化”、“中國夢”實現、“高校體育”、“發展路徑”等方面的研究格外關注。
表2 2010—2017年主題文獻高突現性關鍵詞及其時間區間
注:▃表示對應年限發文量較多,▂表示對應年限發文量較少。
學術論文的時間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研究領域的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借助CitespaceⅤ軟件對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的關鍵詞時區分布進行科學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軟件參數設定時間為2010—2017年,每1年一切片,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閾值項選擇“Top N per slice”,節點閾值設定為每個時間切片中頻次最高的50個關鍵詞,運行軟件,形成研究熱點的時區分布圖(圖3),以顯示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一同研究的主體演變結構,反映其前沿與發展趨勢。
圖3 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熱點時區圖
由圖3所示的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熱點時區圖可以看出,我國學術界對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相關研究在2010—2017年間總體呈現出階段性遞增的趨勢。學界從2010年開始注重對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兩者共同發展這一主題的探討,而非將兩者對立進行單獨的發展道路探索,在這一將兩者融合研究的演化歷程中,經歷了幾個節點顯著的階段性過程。從單一探討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方面,逐步將其關注點落在兩者發展背后將帶來的全民健身事業,同時,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將帶動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管理等一系列體育事業的創新、改革與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以2010—2017年CNKI數據庫收錄的13 487篇群眾體育研究的文獻、10 632篇競技體育研究文獻以及1 655篇并含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研究的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計量法、詞頻分析法等方法,借助可視化軟件繪制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研究領域知識圖譜,對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的逐年發文量、高產作者、研究機構、研究熱點等進行全面的可視化分析,旨在總體描繪兩者領域內學術研究的動態發展過程,為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學術參考價值。結果表明,我國體育事業領域的研究正在從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分開探討,向兩者融合分析,以求兩者協調發展的可持續道路方向發展,在體育領域內的研究視角更為全面和寬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