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實時傳播、多向互動的特點,從技術上賦予了人們能夠公開表達自身觀點的權力,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著媒體行業的進步,改變著信息的傳播形式與社交方式,這極大的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率。但是也給輿論引導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本文將對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引導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倡導媒體積極發揮輿論導向力量,更好的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輿論;策論分析
一、新媒體時代輿論生態的特點
新媒體時代是數字化、網絡化的時代,更是一個人人皆媒體的時代,信息的傳播從傳統的單向傳播變成雙向互動的信息流動,每個人都可以是內容的生產者,向受眾傳遞信息,并影響著輿論導向。
在互聯網環境下,移動社交傳播速度快、影響大、覆蓋廣、用戶增長快;輿論環境越來越復雜;媒體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媒體優勢被弱化,新興媒體不斷崛起,形成了多元媒體共存的局面。傳統媒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傳播手段,大力宣傳新時代的心聲與話語,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宣傳活動,提高大眾思想認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1]。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引導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影響著新聞輿論工作,豐富了多樣化的傳播方式,為民眾提供了多元表達的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進步,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導致在輿論引導方面存在著問題。
(一)新媒體門檻低,傳播主體泛化
受互聯網發展的影響,新媒體日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個性化的媒體時代,來自各個崗位的民眾都可以是媒體的主體,抒發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壟斷地位逐漸被新媒體削弱,并且新媒體以其自身獨特的形式,多元化的主體,在傳播速度與即時性上超越了傳統媒體,影響著輿論導向,為輿論的引導工作帶來了巨大難度。
(二)把關缺失,信息真實性難以保證
公民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網絡傳播的快捷性、交互性讓輿論傳播可以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實現快速擴展和發酵,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中,缺少著信息的“把關人”,而公民對虛假信息的辨別意識不強,這讓媒體的輿論表達面臨巨大的挑戰。比如在“上海姑娘逃離農村”事件中,就是由于新聞失實,才引發了網絡上對地域矛盾和婚戀話題的討論高峰。
(三)匿名性的傳播,滋生網絡暴力
互聯網匿名性的特點,顛覆了傳統的人們被動接受信息的方式,放大了傳播欲望,消解了真實與虛構、邊緣與中心、高雅與庸俗的邊界,讓新媒體或受眾能夠更加大膽的發布信息,并沖擊著傳統的輿論導向與進程[2]。使得各種言論經過互聯網的發酵后得以實現裂變式的傳播,容易導致虛假信息、流言等不良言論和網絡暴力的出現,對社會正常運行秩序造成干擾和破壞。例如去年“德陽安醫生自殺事件”正是由于安醫生不堪網絡上的詆毀和辱罵,在重壓之下最終選擇了自殺。
三、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引導的有效策略
新媒體帶來的技術賦權,降低了傳播者的門檻,使得網絡信息環境復雜難辨,給輿論引導帶來很大的沖擊,媒體應積極把握新時代的形式變化,鞏固主流傳播優勢,把握正確的輿論方向。
(一)推進新舊媒體融合,擴大傳播影響力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舊媒體之間的聯動融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媒體以其權威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承擔著掌握話語權、執行議程設置功能的主要社會責任,而新媒體利用時效性和開放性的優勢,順應時代發展、迎合現代人的信息獲取和使用習慣,所以在提升傳統媒體影響力的基礎上,堅持以技術為支撐,以內容為核心,推動新舊媒體對輿論引導的綜合把控,打造多樣化的媒體形式,積極利用傳播優勢,形成傳播合力[3]。比如2014年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上海市政府官方微博賬號發布相關信息,對于事情的進展、原因、善后等大眾關心的問題都迅速給予回應,大眾對政府處理結果表示滿意,可見快速有效的信息溝通對網絡輿論引導的重要性。
(二)創新話語體系,提升輿論引導力
當下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社會思潮日漸多元化,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更趨多樣,使得互聯網條件下,輿論的不可控性增加,打破了以往的主流媒體控制輿論的局面,面對傳播形勢的變化,主流媒體應該改變原有的話語體系,變主流聲音一統天下為以人為本,緊貼群眾心聲,做到主動發聲、客觀全面的報道事件。
(三)加強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
人們每天被眾多碎片信息所環圍,加之社交圈層的固化和用戶畫像的完善,真相往往會被懸置,受眾更容易產生信息繭房和過濾氣泡,對熱點事件的討論往往缺乏理性,形成輿論偏差,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始終以社會效益為主,承擔社會責任,堅守行業擔當,堅持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在報道中充分體現媒介責任,在輿論引導中把握輿論走向,從職業素養出發,不為取悅受眾而失向;不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為刻意迎合而失態。
(四)提升公民自身的媒介素養
公民要提高鑒別信息的能力,保持準確的判斷力,共同構建良好的媒體環境,培育好的網絡領袖,注重社會公眾的素養教育,營造更好的新媒體環境[4]。
四、結語
媒體作為政府的喉舌,群眾的眼睛,時刻要保證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本文對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引導策略進行簡要分析與介紹,針對當今形勢的一些問題,提出有效的對策,完善管理制度體系,運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新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
參考文獻:
[1]沈正賦.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重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 (5).
[2]馮莉,丁柏銓.以媒介融合之力,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水平——以人民日報、新華報業、上海報業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為例[J].傳媒觀察,2019 (4).
[3]王甬平,孫祥飛.主流新聞機構的網絡全媒體化傳播力研究——新華網、新華視點、人民日報等媒體微博運營分析[J].聲屏世界,2015 (10):62-64.
[4]王甬平,孫祥飛.主流新聞機構的微傳播——以《新華網》《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等媒體微博運營實踐為例[J].傳媒,20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