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網絡媒體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沖擊著受眾的感官,中國酒泉網以《酒泉日報》為基礎,《酒泉日報》依托中國酒泉網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兩者相輔相成,融合發展,成為講述絲路故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有力推手。
一、基礎夯實突破新
《酒泉日報》作為酒泉市對內對外宣傳敦煌文博會的主陣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策劃“文博會系列解讀”、“聚焦敦煌文博會關鍵詞”、“敦煌新故事”、“圖說文博會項目”等選題。自盛會召開之際,一版醒目位置開設“當好東道主、辦好文博會”專欄,在報眼處設置“敦煌文博會在敦煌舉辦”彩色標識牌;在四版開設“絲路經濟文化論壇”“影像酒泉”欄目。特別在文博會倒計時100天之際,組織策劃刊發《大美文博呼之欲出》《煌煌大觀、一顧傾心、再顧傾城》《質與美的傳奇》《絢麗斑斕夜敦煌》《向世界開放的敦煌》等文博會專版20多個。其中,消息、圖片、通訊、評論等,令人耳目一新。一篇篇來自文博盛會現場的報道、一幅幅鮮活感人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寫敦煌、唱敦煌、舞敦煌、畫敦煌、塑敦煌,縱向講述著發生在身邊的絲路故事。
二、拓寬渠道有深度
紙媒相較于傳統媒體有它的短板,偏遠地區無法及時送達、不便于收藏、滿足不了廣大受眾的閱讀習慣……介于此,中國酒泉網成為講述絲路故事的強大載體,隨時隨地看,需要哪些資料,只要搜索即可,突破了看報紙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局限性。酒泉日報社“兩網兩微一端”因此成為大力宣傳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主要渠道,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全方位向受眾速遞著不同形式的新聞報道。比如:中國酒泉網開發“當好東道主、辦好文博會”網頁;手機酒泉網海量輪播相關圖片;酒泉日報微信公眾號不定時推送熱點要聞;酒泉日報法人微博開設“大美酒泉家鄉美”“在這里看懂文博會”等話題;酒泉日報頭條號推送的新聞報道,曝光量不斷攀升。直播、文字、照片、圖解、H5、短視頻、抖音……多樣的形式,縱向滿足了不同年齡段、興趣愛好各異、閱讀方式不同的受眾。
三、網格化管理輿論氛圍濃
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好比魚兒離不開水,傳統媒體固定的讀者,網絡平臺短、頻、快的傳播優勢,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酒泉日報》《酒泉日報·飛天周刊》上刊登的稿件當日迅速推送在“兩網兩微一端”平臺。而視頻、動畫、H5等產品的刊發,填補了紙媒版面一成不變的模式,使敦煌文博會的宣傳報道更生動富有生命力。喜歡讀報的讀者,信手拈來就能知道敦煌文博會期間的大事件;海量閱讀的用戶,打開手機就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瀏覽方式。
從選題、采訪、撰稿、審稿、編輯版面……《酒泉日報》《酒泉日報·飛天周刊》的每一篇稿件都有規范的采編程序,嚴格的審核流程,高質量的印刷要求;從產品的初選、改動、發布,“兩網兩微一端”上刊發的每一個作品都要通過“三審制”。這種報網融合的立體式網格化管理建設,為敦煌文博會的籌備和順利召開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四、安全監管道路暢
為確保敦煌文博會“信息專列”行駛暢通,酒泉日報社組建網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完善網絡安全責任體系,消除軟硬件設施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細化網絡值班、責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從軟硬件配置升級,安全防護、修復漏洞等細微處入手,加強中國酒泉網信息系統日常監管,堅持24小時×7天不間斷值守制度,將相關輿情風險降到零度,為中國酒泉網開辟了綠色、環保、健康、和諧的通道。
五、內外聯動譜新曲
內生動力是強基固本的基礎。酒泉日報社及早策劃安排“文博會特刊”的統稿、編輯傳版和印刷工作,分綜合版、縣市版、部門版和企業版四個板塊,為第一屆文博會獻上了一份由44個全彩專版組成的大禮。當加印的2000份“文博會特刊”分送到參加盛會的國內外賓客手中,《敦煌文博會籌備工作新聞報道集》的出版發行,100期H5形式的《酒泉名片》,《甘肅日報·酒泉新聞》18個專版的出刊,用聲音、畫面、文字動態呈現著酒泉獨特的魅力,多視角、大密度、飽和式的報道格局,將絲路明珠——敦煌一一呈現在世界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