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佳男
摘要:現今英語交流的情況日益增長,而近年來農村的英語基礎教育較為薄弱,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以及個性發展,所以本文將分層教學法與農村小學英語結合,讓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和諧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農村小學英語;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內容:分層,是為了學生明確自己當前的狀況,而且采取他們各方面的優缺點進行補足。為了打好基礎教育,我們要從小學入手,而且近年以來農村的英語基礎教育較為薄弱,所以我們要將分層教學法與農村小學英語結合,讓學生得到充分全面發展。自古以來,關于教學方面就有了類似的想法,例如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這正是我們要實行的!
一、理論綜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法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掌握、吸收、運用知識。所以以下的教學法有利于教師促進英語教學。
I.情景教學法
由于農村英語課堂缺乏真實的場景和語境,所以在教學時老師要注重對情景教學的關注,英語教學還要注重趣味性和生動性,從日常生活中選擇語言材料,并且盡可能創造接近真實的情景進行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教師要多善于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感官與聲音的刺激使學生對英語課堂產生好感并愛上英語學習。
2.交際法
學生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進而完成學業,更重要的是獲得英語方面的能力,能夠與人正常的溝通與交際。通過交際法,使學生獲得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結合,達到交際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交際法中的語言是存在于連貫的語篇中,可以提高學生綜合性素養,在交際中運用真實的場景,讓學習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氛圍,提高英語素養。
3.全身反應法
關于學生薄弱的基礎,教師全英文授課也許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
既然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那么教師自身要有較高的師德素養與專業的水平。因此,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愛崗敬業,獻身教育工作。教師教書育人,教師要有極大地責任心、耐心和恒心。為人師表,做學術的楷模,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嚴謹治學,做學生的導師。教師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尊重,互相學習,教師與家長形成合力,與家長密切配合,達到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
因此,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是作為教師自身達到標準,努力做好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促進自身提高的同時與學生共同進步發展。
二、學生現狀分析
1.了解學生,作為教師就要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了解以下:首先,尊重學生的順序性發展,他們的身心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不要跳躍性教學,遵循學生的順序特征進行教學。
其次,按照學生的階段性發展,童年時期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比較弱,而少年時期抽象思維得到開展,能力增強。因此針對此特點,教育工作者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再次,依據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適時而教,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地進行教育,在這一時期采取有效教育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期,教育的效果就會降低。
最后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特點,由于男女性別不同,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學生各有其特點,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揚長避短,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自由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因此,為使分層教學法與小學英語很好的結合,需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
2.了解學生的氣質,做好因材施教。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脾氣、秉性。
對于不同氣質的學生,要分別對待。對于易爆發,情緒強烈,思維靈活,爭強好斗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批評要有說服力;而缺乏耐心又熱情大方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經常性教育,鼓勵他們勇于克服困難;情緒穩定且安靜穩重的學生,教師要進行耐心的教導和疏導;多愁善感且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教師要委婉的方式進行教育,他們不應該在公開指責,他們不應過于苛刻的批評。
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方向的指導與疏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3.充分認識學生認知風格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擅長了解并細心鉆研學生的個性和認知狀況,熟悉學生的學習習慣,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讓每個人用合適的方式,達到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獨立型學習者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獨立思考,有獨特的見解,具有很強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依賴型者依靠他人的想法,離不開人際關系的學科領域,擅長社會交往。
創設適宜學生認知風格的教學模式:教學不能改變風格,而是要適應學生的不同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每位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推進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學生的認知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了解學生認知風格基礎上,鼓勵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深入了解學生,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和內在潛能,從而引導學生自我分析和自我激勵,實現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
4.掌握學習動機、激勵學生學習。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要考慮學生的內部動力,注意他們的行為與方法。要結合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使學生本身對英語學習感興趣,以及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果實,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依據需要教育的啟示,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是由于某種缺失性需要得不到滿足,家庭的原因,父母之間的狀況,甚至教師的做法不恰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要是否已經得到滿足,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到發揮,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自我實現者!
因此,掌握學習動機可以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加以調節,促使學生的不足之處得到完善。
三、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的教,或者學生的學,還需要教師與學生有機結合,共同促進進步,教與學相長。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成就動機,對不同學生分層教育。
成就動機是指一種通過練習和使用力量克服障礙,完成某種任務的愿望或傾向。成就完成的多少與學生的志向水平、行為任務的選擇、行為的堅持性密切相關。所以對于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任務。掌握知識的質量和速度較強者給予新穎且有難度的任務,并嚴格評定分數激發學習動機。對于知識吸收艱難的,給予其競爭較少的任務,并且在其取得成功時及時表揚,增加學生渴望學習的傾向,讓他們不以失敗為滿足,而以獲得成功為快樂,真正調動其積極性。
因此,成就動機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趨向成功與避免失敗的傾向,從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為了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通過德育原則有效的實施方法。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農村中小學生更要重視德育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1)導向性原則
對學生的教育一定要有理想性與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2)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對學生個人的尊重,以及防止思想的懶惰行為,督捉學生進步,
(3)因材施教原則
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因此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點。
(4)長善救失(依靠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客觀評價學生的優缺點,因勢利導,揚長避短。
分層教學法與農村小學英語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極大的幫助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師改進自身缺點,與學生共同進步。分層教學法從學生的內心到外部動力,從教師的品德到教學方法的使用,都極大地促進中小學英語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霞.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現狀的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2]劉慧敏.高效、簡約的教學方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探討[J].智庫時代,2019(41):171-172.
[3]陳愛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才智,2017(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