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花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環境工程建設有了很大進展,環境監測作為環保工作質量的主要評定依據,對環保工作來說,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環境監測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只有借助先進的監測工具,不斷創新監測手段,才可以有效保護環境。環境監測一定程度支持了保護環境方案的制定,也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因此,強化環境監測至關重要。本文針對這一內容,提出環境監測內涵,指出其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簡單討論,希望為今后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保護;作用;發展
1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分析
1.1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執法的重要依據
首先,環境監測作為當前我國環境保護執法的重要依據,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展開環境監測,它可讓環境監測人員相對全面、真實、準確、清晰地了解到各項環境監測數據。這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分析非常有利,可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幫助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掌握實時動態的環境變化情況。結合這些重要準確的數據,地方環境保護執法工作也能順利展開,且它能夠有效提高環境保護執法工作效率,一舉多得。
1.2 環境監測為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發展道路
環境保護工作呈現著復雜性,是一項系統性的環境保護工程。而環境污染會被細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而這些環境污染問題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同時出現,因此想要全面解決污染問題,就需要環保工作人員通過環境監測對各種污染源、污染嚴重程度、污染發展趨勢進行數據采集。工作人員通過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再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整體的整治方案。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效率,也能夠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
1.3 充分體現反饋與評價功能
在執行保護策略以后,一定程度影響了生態環境,這部分影響具體借助監測部門提供的數據整體表現,這一數據也從側面體現了保護策略的落實效果,并給予客觀評估。比如在對噪音污染改進的過程中,利用植樹和設計限速減輕污染,而有關監測設備如頻譜分析儀就可以準確評估這些措施的執行效果。
2 未來發展對策
2.1 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
針對我國當前的保護環境情況來講,一定程度出現了執法不嚴、弄虛作假問題。在監測過程中,各個地方相關部門無法達到嚴格執法的要求。一部分地區以及監管單位甚至為了得到可觀利益,隨意篡改數據,直接影響了結果的真實性,不利益正常開展監察保護環境工作。所以,當前應對存在的這部分問題積極解決及制定有關制度,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跟蹤監測環境情況,結合實際變化特點采取對應的管理機制,貫徹執行監督工作,真正達到保護目的。
2.2 環境監測設備的精密度大幅度提升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環境監測設備的研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而科學技術的進步則為環境監測設備的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在環境監測設備的使用范圍上,環境監測設備將會隨著國家對環境監測技術的持續支持,而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大幅度的普及與應用。從環境監測設備的精密度來看,未來的環境監測設備體積將會逐步縮小,且監測質量更加的精密。
2.3 打造高水平的環境監測隊伍
環境監測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監測團隊。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環境監測隊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帶頭、指引作用,為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貢獻智慧力量。因此各級監控中心要重視對監測隊伍的培訓,制定專門的技術人員培養計劃,在實際工作中,重視技術人員的理論知識研究和實踐技能提升,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工作靈敏度,有效地解決問題。
2.4 創新升級監測技術
技術手段的落后必將無法為決策與管理提供客觀、準確的數據,治理污染便缺少有力支撐,很難精準判斷目前復雜的環境問題。尤其是預警監測的滯后性,極有可能在發生突發污染事故時手忙腳亂,甚至威脅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在監測操作中應建立標準的監測站并且逐步實現自動化管理,持續增加資金投入,密切圍繞環境質量、污染源和應急預警三個當面大力開展監測建設工作,科學建立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監測技術系統,不斷向應急網絡化監測方向發展。尤其針對近些年來不斷產生的重大污染事件,對應監測站應努力強化自身建設,配置應急監測環境車輛,合理升級技術,提升監測效率,強化監測有毒害物質的能力。同時構建應急響應污染事件的自動化系統,并有效融入危險源數據和專家信息支持擠塑,解決了傳統應急能力不足的問題。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工作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我國環境監測服務行業在發展道路上穩中有升。應結合我國國情和已有的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及應急系統資源,全面實現技術優化與創新,提高環境監測能力。同時,要創新了環境保護技術體系,為我國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蘇晗,劉麗明.淺談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工作的相關問題[J].中國住宅設施,2017(3):1-3.
[2]徐興元,章玥,季民河等.農業生態環境監測中無線傳感節點信號有效傳輸距離的確定[J].農業工程學報,2016(14):164-170.
[3]鄭懷禮,龔迎昆.用于環境監測的生物傳感技術[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2):4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