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關鍵詞:動作訓練;小學生體質健康;實證研究;策略
一、開展動作訓練的意義
動作,是能夠檢測人自身的形態、素質、技能等能力的表現。動作訓練能夠促進對體質的研究水平,并在研究過程中進行更深入的完善。學校開展動作訓練,能夠有效充實小學生體育課程的內容,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育素質能力。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科學指導,使得學生建立起準確的動作方式,形成良好的動作模式,達到鍛煉標準,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通過動作訓練的開展,不僅能夠規范小學生進行鍛煉動作的準確性,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還能夠有效推動國民體質的提高。
二、造成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原因
(一)學校方面的影響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時,應該注重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就當前社會的發展來看,大部分學校都沒能夠落實好該項政策。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學校的選擇時,往往會更加注重學校的學習風氣與升學率的高低,而這些學校也會因為過于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掉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如果從學校方面來考慮,增加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會直接導致學生課業學習時間減少,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學校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安全問題,為保障學生在校期間身體不受到傷害,會盡量減少體育鍛煉項目的安排,以此保證學生的安全。并且,針對一些體育鍛煉所展開的項目,學校需要購買相關的體育器材,一些學校為減少自身的經濟負擔,會選擇不開展此類體育項目鍛煉。
(二)社會和家庭的影響
學校忽視對學生的體能鍛煉已成為社會中一種普遍的現象。當前社會發展的潮流中也出現了成績最為重要的思想,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的高低成了評價學生的標準。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學校也隨之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尤其是體質鍛煉方面的培養。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上升,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無比寵愛,孩子極少會主動進行體格鍛煉,這也造成了孩子體質健康狀況的下降。
(三)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影響
在大多數學校中,體育教師的不負責也是導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學校更注重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常常會將體育美術音樂等一些課程占用,增加學生學習的時間。體育課程減少,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體育鍛煉,體質會逐漸下降;另一方面,在體育課堂中,很多體育教師不注重自己課堂的內容,沒有履行到自身的職責,使得學生將體育課堂當成自由活動的休息時間,沒有達到相應運動量鍛煉。學生在假期中,很少會自發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在完成作業或補習之后,大都會開始自行休息或游戲,造成了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下降。
三、應對策略
(一)學校方面
首先,學校需要充分了解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將國家的相關政策正確落實,樹立體育健康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是需要在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的重視之下進行的。學校應為學生進行鍛煉的時間充足準備,并制定出合理的時間表,促使學生及時進行體育鍛煉。其次,學校要根據學校場地的大小,購買相應的體育器材,保障體育活動的多樣性。還要積極舉行各項體育運動活動,并鼓勵學生進行參與。學校還應組織定期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檢測,嚴格認真做好各項數據的采集與統計,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實時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督促不達標準的學生適當加強動作訓練的時間,并做好跟蹤調研的工作。
(二)社會和家庭方面
當前社會的思想潮流也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能夠改變現有的情況,首先就應該改變家庭的思想觀念,不能單純依靠成績來評斷一個人,社會與家庭還應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狀況,培養孩子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并督促孩子積極進行鍛煉。
(三)教師和學生自身方面
在學校中作為體育教師,就應該嚴格執行自己的工作職責,還要注重根據學生身體的不同條件,進行適當合理的運動強度。在進行動作訓練方面,根據學校場地的條件,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動作訓練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將復雜枯燥的項目進行改善,豐富課堂內容,積極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還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學生自身也應明確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積極進行有效的體質鍛煉。
四、結語
當前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下降,是多種原因共同導致的結果。少年強則國強,為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必須要求學校教師與家庭的相互配合,監督小學生堅持體育鍛煉,加強對動作訓練的練習,促進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杜雷飛.不同健身運動處方對小學生體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0):166-167+169.
[2]喬秀梅.中小學生體能促進理論與實踐方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