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立
關鍵詞:課堂教學;體育核心素養;策略
2016年,我國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文件,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作為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終極目標,另外,其還要求我國體育教學工作者借鑒美國最新版K-12體育課程國家標準中的相關內容進行體育教學,也即培養大批具有知識、技能和信心等綜合體育素養的人才,才能促進其享有終身健康的體育活動和生活方式[1]。
一、體育核心素養的含義與作用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各學科課程所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涵養,其包含了學習過程和方法、知識與技能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內容。在學校教學中,體育學科雖然只是一門副科,但其也是開設時間最長的學科(從幼兒園到大學不間斷開設的必修課程),可以說,其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和全面發展的理念,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對自身發展作出系統、完整的規劃,從而能促進其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
二、課堂教學中提升體育核心素養的策略
核心素養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而要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與素質,也需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幾點關于課堂教學中提升體育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課堂教學中所教授的體育知識是固定的,若教師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而一味的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勢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更不要談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采用簡潔明了、規范準確對語言對其講解相關體育知識,并將死板的體育動作和具體有趣的教學對話聯系起來,使學生對體育知識記憶更加深刻[2]。
(二)培養學生體育情感和品格
為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和自主健身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和品格,體育情感可從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兩個方面著重,重點探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端正其體育學習的態度,體育品格則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精神,可引導學生日常進行一些消耗大、時間長、易疲勞的體育鍛煉,如長跑,將能有效培養學生養成堅持不懈、刻苦耐勞、頑強拼搏的體育品格。
(三)運用示范引領課堂教學前行
教學實踐經驗證實,教師良好的示范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欲望大大提升,且還能幫助其快速掌握相關動作,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借鑒這個經驗,采用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教師指出錯誤、學生提出難點和疑點、教師解答、學生獨自練習運用這一流程進行教學,使其在不斷觀察和模仿體育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繼而能把單個的體育動作串聯成連貫的整體動作,另外,在示范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掌握發力技巧等重點動作,并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和學習教師示范的動作,才能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和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積極探尋不同的教學方法
為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積極探尋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教師可把單個動作設計成游戲,也即把教學中的體育動作轉化為學生閑暇的游戲活動,如進行下肢力量體育訓練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蹲腳跳跑步或是其他類似動作的比賽,這種通過采用游戲和實踐進行教學的方法,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還能增強其對體育動作的記憶和掌握。另外,針對一些較復雜、難度較大的體育動作進行教學時,教師還需采用強化關鍵重難點動作、分解較難動作的方法進行教學,并組織學生組成團體對某個關鍵動作進行強化練習,引導學生之間分享經驗、互相幫助,不僅能有效解決學生難以串聯整個學習內容的問題和提高其學習的速度,同時,還能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團結、互助精神[3]。
三、結語
體育是一門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學科,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不僅能使其掌握良好的體育運動技巧和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同時還能使其養成堅持不懈、刻苦耐勞、頑強拼搏、團結互助的體育精神,進而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要求。而要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就需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課堂教學,如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體育情感和品格、運用示范引領課堂教學前行以及積極探尋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運動技巧、精神和其他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與素養,進而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田子明.基于體育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足球教學的應用探究[J].青少年體育,2018 (12):60-61.
[2]孫小飛.基于核心素養下體育課堂教學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 (14):199-200.
[3]姚偉平.提高運動技能是培養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關鍵[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