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而管理會計是現代化企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提高現代企業的管理效率,因此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以及生存中占據重要地位。企業中的最重要資源之一就是人力資源,而績效考核在人力資源的管理體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績效管理是管理會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二者在企業實際的應用中必須相互融合,做到管理會計與績效融合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管理會計;績效管理;融合
一、研究背景
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管理會計是由企業管理層用于制定有關公司日常的決策管理體系,它具有獨有的特征是并非基于過去的表現,而是對當前以及未來的趨勢進行預測與管理。而績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是一個獨立的企業管理概念,但它卻深深地影響著企業管理。績效管理是由企業管理人員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考核目標,對員工如何實現自己的業績進行規定與限制,從而激勵員工的積極性。隨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以往的管理會計以及績效管理己無法適應當前的環境,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成為主流。績效管理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工具之一,如兩者各行其是則無法使其功效最大化,而現今各個企業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有機融合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二、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的基礎性分析
(一)有利于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聯系更加緊密
管理會計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己被運用,各個學科的發展與創新對于探究管理會計具有重要意義。即使如此,管理會計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正因如此,這對于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形成了阻礙。與此同時,管理會計具有復雜性、專業性等特點,這就使得績效管理無法與管理會計同步,因此為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調整管理會計的計算模式以及程序,否則績效管理將會受到限制,績效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限制績效管理將會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受到限制。企業內部管理受限會加重企業的負擔,使企業陷入危機,這與管理會計和績效管理融合的初衷不符。所以說,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是有利于企業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聯系更加緊密。
(二)有利于管理會計在績效管理中的指標制定和應用更加靈活
企業的發展并非一直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是常有之事。而要如何解決這些困難,是企業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以及優秀企業的經驗是企業面對困難的方式之一,一些企業會通過績效管理對企業內部管理進行調整。但也有一些企業在預算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出現困難,這樣一來,將會導致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務、等資源的浪費。這種狀況的發生在國有企業是最為常見的,即使國有企業規模較大,制度也較為健全,但在管理上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此種狀況下,國有企業的績效管理也流于形式。為了解決此類問題,企業管理者可以將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兩者相融合,但是對于兩者的綜合需要聯系實際,脫離實際去融合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企業的經營狀況、市場經濟環境、國家政策均是兩者融合所要參考的因素。這就要求管理會計在績效管理中指標與應用時應更加靈活,對于外來的績效管理經驗應秉承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精神,而非全部吸收。與此同時,簡單的將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相加,未針對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吸收,只會使得企業管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績效管理和管理會計的融合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發展己從以往追求量轉變成追求質的轉變,而轉變的過程中,企業在這種環境下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要在這種情況下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是當前企業追在眉睫的事情。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方法是通過企業的精細化的管理對企業的運營成本。因此績效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另外,企業管理會汁與績效管理對于企業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控制有重大幫助,有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績效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企業緊跟當前供給側改革時代步伐。只有企業不斷地緊跟時代的步伐,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位。
三、加強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的建議
(一)理清管理現狀,確定明確的管理目標
要做好績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明確現今的管理現狀。當前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具有規模小,人員穩定性差等特點,由于此類企業均處于發展初期,因而存在戰略目標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缺陷,同時,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界限不明,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不明確均是此類企業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導致企業內部管理不夠人性化,員工缺乏安全以及歸屬感,因此,員工的流失率較高。要做好績效管理和管理會計的融合,設立明確的目標是關鍵之環節之一,企業各部門分工明確,制度完善,領導層以及管理層對此就較為重視,是做好績效管理的前提。因此,當企業在進行管理會計和績效管理融合時,首先要理清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將工作以及工作職責具體到各個部門的員工身上,盡量避免出現責任人擔責不明的情況,其次,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工作時,企業要制定出明確的年度以及季度目標,并將目標進行具體分割,具體到每個階段要實現和完成的工作。而審計部門要監督目標各個階段的執行情況,并對執行不利的部門給予一定的懲罰,對執行情況好的部門給予獎勵,這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也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二)設立績效管理機構,明確業績指標
要加強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的融合,首先要在績效管理體系中制定好明確的目標,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時,應設立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或類似機構,同時下設績效管理工作機構,設立管理機構的目的只是為了制定出合理的績效管理政策與制度以及激勵計劃,同時,績效管理的指標可以由管理會計來確定,也就是通過會計這一手段,對企業財務數據以及企業整體經營狀況進行分析,之后結合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綜合考慮國家政策、內部管理需要、市場環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分解的程序,在溝通反饋的基礎上,編制各層級的業績計劃與激勵計劃,對各個部門設定階段性目標,從而為各部門確定一個單獨的指標作為其年度業務標準。
(三)企業應建立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為績效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信息不僅是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資料,也是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工作制定目標時的重要參考因素,因此,信息可以說是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的核心。所以,在績效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中,處理信息是至關重要的。而如何處理信息,企業首先就應該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高信息的使用率,為管理會計的順利運行以及企業績效管理工作的運行提供信息的支持。企業的管理會計體系,包括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管理會計報告這幾個方面,它們既相對獨立又貫穿于企業會計管理的全過程。例如,全面預算管理,不僅需要進行預算編制,還需要進行預算目標,進行預算控制、分析、評價等而這些貫穿于整個企業管理會計當中。
四、結語
企業的發展與其內部管理改革無法分開,也離不開制度機制的交叉融合的研究探討,只有不斷地對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完善與健全,引入更多合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加快企業成長發展的步伐。而管理會計正是這樣一項與績效管理可以緊密結合的實務工具,它的宗旨與目的均是更加有利于績效管理的。因此,企業應采取正確的方式,完善管理會計制度,使其更加適應績效管理系統,這對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健全企業管理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譚留.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探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 (13):155-156.
[2]張莉.管理會計與績效管理融合探究[J].現代商業,2019 (07):168-169.
[3]楊震.探究業財融合背景下的管理會計轉型與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8):214-215.
作者簡介:王欣(1976-),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會計師,成都艾養陽醫學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合伙)會計師/財務經理,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大學文化,研究方向為企業財務及涉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