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玥
摘要:對于金融生態環境影響著經濟發展,同時牽涉著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還有客戶等,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助于金融的均衡有序發展。與此同時,金融生態環境很重要,能夠影響著金融服務生態鏈的所有環節,因此,本文主要探究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對策研究
金融生態環境指的是金融機構所處的層面具體的外部運行環境。金融業實際是各個產業發展中需要借助的重要資源,而其作為金融生態鏈的主體,能夠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從而為經濟營運和發展創設較好且穩定的金融環境。金融環境規范、均衡且有序也能夠讓金融資源合理、有效的實現配置,進一步金融業能夠更為有序、均衡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外部條件,實現金融和金融環境彼此間的互助互利互惠。
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參與熱情上的不對稱
關于金融生態建設,盡管各行、社展開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保有肯定、贊揚的態度,只不過在上層級行卻沒有安排關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工作布置,而自身也沒有此方面的工作展開,如何做更是沒有認真思考。
(二)金融生態在外部條件要求和內部環境建設的不對稱
如今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在理論和實踐之中,關鍵就是革新金融運行的外部基礎性條件,對于金融怎樣較好的適應區域經濟環境,改進服務,較好的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等問題有所輕視。重視革新金融運行的外部基礎性條件,是積極為銀行機構展開業務創設較好的氛圍,這也是極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金融生態環境構建的核心目標,只不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仍舊需要加強對于金融服務的改進[1]。
(三)人民銀行其總行和分支行彼此間工作力度的不對稱
人民銀行的系統和總行狀況而言,整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之中,人民銀行總行要求的是強調多,緊抓建設,而各個分支行尤其是縣級行比較輕松。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這一理論比較新,基層行在各個程度上都有著一定的不知怎樣做、難有作為等思想,也就阻礙了工作的展開[2]。
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改進的對策
(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本質上講,政府部門所有的責任和追求就是公共效益,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積極轉變各層政府職能,就是要求政府從利益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一步一步實現現有資源的融合為金融機構服務。如此也就是其一要求如今的政府盡可能的將政府的審批程序實現簡化,讓政府行為得到規范,進而提升政府部門實際的辦事成效,降低金融機構具體的交易成本,實現營運效率;其二就是針對金融機構,政府需要在行政上減少干預,提供給他們一個程序方面的自由空間,合理創建寬松且公平的營運環境,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打造較好的和諧氛圍。基于此,需要加大對政府信用的強化,讓在信用建設中取信于民,真正起到示范效用,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添加政務的透明度,提升政務的質量和成效,與此同時積極構建信用激勵和懲罰制度,合理的整治危及社會信用的種種行徑,科學發揮出政府作用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里的主導地位。除此之外也應當提升企業信用。企業屬于金融資源的核心載體,也是金融生態得以發展的能量源泉。所以,一定要增強企業信用管理,全方位提高誠信理念,助力企業誠信化經營。一定要合理構建個人信用。社會信用說到底就是個人信用,政府信用和企業信用最后都要和當事人的個人信用掛鉤。如今,增強社會公眾誠信教育,合理宣揚信用文化,養成信用道德,能夠提升公民其個人的信用素質[3]。
(二)構建良好金融信用環境
信用關系具體的表現就是建立在償還條件之上的商品或者是貨幣的讓渡方式。社會信用屬于如今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金融業持續性發展的重點,發展的程度關系著經濟的發展速度和人民生活質量。詳盡的措施有:其一就是增強對于金融體系的監管。道德風險的驅動,金融機構較易過度的承擔下風險,致使存在過多借貸問題。所以,一定要增強金融機構的監管,盡可能的處理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避免出現壞賬等,提升對于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其二是確立在公民信用等級之上的資信檔案。應當及時的對于用戶的最新動態予以考察,定期對于用戶的信用等級展開評定,用以做好信貸風險防范工作;與此同時能夠增強誠信宣傳力度,加大用戶的信用意識[4]。
(三)構建良好金融法治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具體的經濟結構也日漸合理,經濟效益也在不斷提升,究其原因有一點就是法治水準的提升和完善。保持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是確保金融常規化運轉的核心基礎,所以需要在地區加快構建對應的法律、法規,用制度助力市場制度的構成,如此確保金融秩序的常規化運轉,確保金融機構的合法性運轉。與此同時,銀行需要增強對于內部的約束,積極構建誠信服務制度。其一是想要將本人的信用以及社會的信用維護起來,保障存款人和金融商品消費者的權益,以此作為銀行存在和發展的基石,透過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增強對于監管和內部監督,讓各個營運能夠符合股東的長遠利益以及自身的信譽安全性,保障效益和流動性的協調運轉。應當構建嚴格且規范、透明的授信以及業務準則和操作流程,保障其實施,有效確保資金的安全性,以及股東其價值的最大化。其二是秉承服務立行的理念,讓金融服務實現創新。適當轉變僅僅重視外部環境因素的思想,主動轉化為以顧客為中心,關注落實到位情況。針對顧客提供個性化商品,實現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貼合實際,著力提升市場研發能力,適當的增速資產、商品以及顧客和收入等結構,實現差異化運營,關注探究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以及商品發展的方向,找到切實商機[5]。
三、結束語
總之,增強和改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關系著政府、銀行還有所有公民的切身利益,只有真正的讓各方實現聯合,協同努力,才可以讓金融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最終從金融生態環境中獲益。
參考文獻:
[1]吳佳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問題與對策[J]河北企業,2017(06):79-80
[2]趙妍彥.本溪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3]趙妍彥淺析本溪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6(08):83-84.
[4]修鴻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現狀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06):319
[5]王芳.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4(29):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