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云
摘要: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為各地城鄉居民提供安全、可及和均等化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出三點完善基層衛生服務評價對策:不斷加強基層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優化治理結構,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基本職能;持續引進、培育人才,提高服務能力。總之,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不斷推進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以期為我國公共事業單位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統計工作;基層醫療;工作質量;服務
醫院統計是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是為醫院科學管理服務。長期實踐證明,醫院只有依靠統計手段,才能真正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和定量化。醫院統計是在收集和整理有關統計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統計學理論和方法,反映醫院疾病防治的工作情況,描述醫院醫療服務活動的內在規律,分析和評價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益,指出在醫療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對策。
一、基層醫療機構統計工作的意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起來的背景下,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逐漸演變為規模巨大、結構復雜的組織機構。其中包含的是發揮宏觀引導作用的衛生行政組織,直接履行醫療、科研以及教育職責的衛生專業組織,并且還有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群眾性衛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假如可以構建出來完善的衛生機構統計機制,那么就可以在自身制定各項決策的過程中,得到精準性比較強的醫學信息數據,促使各項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從而醫療機構就可以走上一條穩定發展的道路,最終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二、基層醫療結構統計工作存在問題
(一)統計隊伍不完整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衛生院的工作人員都比較少,沒有專職的統計工作人員,衛生院的統計工作一般由會計、審計、出納以及文書等兼做。由于這些統計工作者身兼數職,不能夠集中精神做好統計工作,導致統計數據產生偏差甚至錯誤,從而不能正常、高效地完成統計工作。同時,衛生院統計工作人員學歷普遍不高,專業知識不夠,基本素質也不高,在開展統計工作時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再次,衛生統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連續性非常強的工作,需要長期持續的開展,但衛生院有部分高齡統計人員己到了退休的年齡,而新的工作人員又難以快速適應、融入統計工作,從而導致統計工作產生銜接性、技術性的差錯。
(二)統計制度不完善
雖然我國己普遍施行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鄉鎮衛生院仍然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衛生統計工作制度,使得現階段鄉鎮衛生統計工作不夠完善,影響了衛生院其他工作的開展,甚至阻礙了新醫療制度在農村地區的進一步實施和深化。
(三)統計工作的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保障,是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與基礎。統計工作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一定的運行資金。隨著當前信息化管理的加快,統計工作需要大量的計算機、網絡化信息采集編程以及系統傳輸等配套設備或工具,更需要專業性技術人才開發科研資金,由于很多醫院的資金投入失衡,導致醫院統計工作的科學實效性嚴重缺位。
三、完善基層衛生服務質量統計對策
(一)不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
目前,我國一些公眾存在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了解,甚至相抵觸的情況,尤其是對于入戶建檔、后期隨訪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配合度有限。為此,建議各級衛生部門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增強公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的認知度:第一,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質量評價觀念,不斷探索當地居民能夠接受的宣傳方式,加強政策宣講和健康教育等。第二,公眾需要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有效的監督,積極配合基層醫療公共衛生服務部門的服務質量相關考核,提出符合實際的訴求等。
(二)加強統計數據質量管理
第一,是切實抓好源頭數據質量。嚴格按照統計部門的要求建立健全原始記錄、憑證、統計臺賬,加強對統計資料的審核以及統計檔案的管理。第二,是嚴格數據審核控制流程。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實際的基層統計數據質量控制辦法和標準。建立統計數據預警工作制度和全面解剖檢查制度,規范審核驗收程序,利用復查、實地抽查和重點檢查等手段嚴格控制數據質量。第三,是建立健全各項調查評估體系。建立主要統計指標宏觀數據質量審核評估制度。定期召開經濟分析評估會,分析經濟運行變化情況,及時掌握本地經濟發展態勢,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不斷提升統計咨詢服務能力
第一,是加強統計預警監測。叨實做好新形勢下統汁咨詢服務工作,進一步提高對經濟運行動態變化的快速反映能力。第二,是強化對重大問題的研究分析。進一步提高對深層次重大問題的分析研究能力。要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協調和合作,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及重大決策部署,特別要圍繞“四型經濟”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宏觀戰略問題,加強分析研究,為黨委政府與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客觀、全面的統計服務。
(四)持續引進、培育人才,提高服務能力
第一,不斷提升醫學科研能力,尤其是加強區域性多發病防治技術、早期監測預警預防和早診早治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從而提升衛生科技綜合實力和創強能力。第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逐步建立綜合協調、指揮調度及現場處置于一體的衛生應急平臺,尤其是加大對艾滋病及新發傳染病的防控力度。第三,不斷建立和完善衛生信息化網絡,通過整合居民的合作醫療(農村合作醫療)、醫療服務及疾控應急等醫療數字信息,建成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四、結束語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計工作一直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不僅關系到基層機構的運行情況,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統計工作,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關鍵環節,需要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相關措施,加大有效監管,轉變管理職能,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從而促進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和諧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劍峰.醫院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及創新發展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8 (3).
[2]朱巖菲.關于醫院醫療統計工作現狀分析及發展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8(3 7).
[3]王慧麗.如何實現新形勢下醫院統計工作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8 (31)